本论文是一篇水环境有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测绘工程专业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水环境及多媒体及信息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水环境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明确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实验室建设发展
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十一五期间,实验室组成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影像信息处理,地球空间信息系统,精密空间定位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讯技术,3S集成与空间信息服务等六个研究室,并面向学科交叉,设立多个研究中心,包括:国防科技研究中心,海洋监测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虚拟现实实验室,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培训中心,MODIS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深圳研发中心等.面向测绘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前沿,各个研究室和研究中心分别对数据获取,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贮管理和信息服务的某个或者某几个环节的基本理论,方法或核心技术开展研究.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85人,其中,研究人员75人.研究人员中,院士4人,教授48人,副教授22人,占研究人员96%,博士学位71人,占研究人员总数的95%,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52人,占研究人员总数的67%
实验室现有在读硕士生214人,博士生180人,博士后和访问学者14人.
(一)研究工作的基础与水平
1,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课题17项,国家863课题3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国防研究项目12项,其它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198项,其它科研项目240余项.
近年来,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实验室联合其它单位获得了4个973项目的资助,包括李德仁院士为首席的"国防973",龚健雅教授为首席的"对地观测数据-空间信息-地学知识的转化机理",张良培教授为首席的"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的理论与方法"和和单杰教授为首席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处理和空间信息智能转化的理论与方法"项目.实验室参与了其它973项目14个,这些项目的研究将对实验室未来五年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2,代表性科研成果与奖励
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它奖项21余项.
3,授权专利和软件登记
近年来,获得授权专利和软件着作权登记共71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登记34项.
4,代表性论文和学术专着
近年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发表SCI论文145篇EI论文900篇,ISTP论文150篇,合计三大检索论文1195篇.其他论文350余篇.出版专着20部.
(二)已具备的科研条件
1,科研用房
实验室现有科研和办公用房5000平米,其中行政办公300平米,科研与教学办公室25间计450平米,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机房与配套大小机房15个计4000平米,拥有大型会议室1个,小型会议室3个等.
2,仪器设备
实验室拥有服务器69台,pc机1153台,便携机308台,磁盘阵列7台.实验室还拥有MODIS卫星接收站和配套设施,虚拟现实实验设备1套,DMC相机一套.以及一批遥感仪器设备.
3,配套设施
实验室的网络设施基本完善,目前除了校园网连接外,还直接从电信购买50M宽带接入.
4,产业化基地
实验室和国家863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紧密联系,与国内知名地理信息科技企业吉奥,卓越,立得,适普,方略和国外知名地理信息科技企业ERSI,Leica,PCI等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实验室的成果通过它们顺利产业化,各个企业的产品服务也在实验室中发挥教学和科研作用.
二、"十二五"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
发展思路实验室的定位是"瞄准测绘遥感领域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坚持适度发展规模,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拓展研究方向和引进人才.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推动传统测绘学科向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进步,完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形成我国天,空,地一体化地球空间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发与服务的技术体系,推进地球空间信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应用及产业发展.
针对上述目标,实验室组成相关的研究室和工程中心,开展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影像信息处理,地球空间信息系统,精密空间定位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讯技术,3S集成与空间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努力把实验室建成地球空间信息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地球空间信息高新技术成果辐射基地,地球空间信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我国空间信息军事应用的重要研究基地.
"十二五"期间,实验室将围绕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提出的战略需求,配合测绘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瞄准国际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建立并完善我国地球时空基准,空间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突破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对地观测和卫星导航定位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解决地球空间科学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
建设发展规划1,人才队伍建设
(1)引进高层次人才
根据实验室学术队伍的预期建设目标和研究领域的需要,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只要是对实验室有利的国内外高级人才就要采取各种手段吸引到实验室来工作,包括感情引进,待遇引进,环境引进,可以是短期访问的,也可以是长期的或定期的.充分利用985人才引进经费,引进我实验室急需人才,如红外遥感,定量遥感及传感器等方向的人才.完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用制度,形成动态的网络机制,保持与国际学术界的同步发展.
在大型国际会议中,组织展台,宣传成果,吸引人才.
(2)加强骨干和年青教师培养,推上国际学术舞台
通过短期进修,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国内访问学者,出国进修等各种方法培养自身的学术骨干力量,制定对现有学科队伍成员加强进修和培训的计划,包括对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
(3)加强内部学术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对现有学术队伍的人员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理顺,以适应学科建设及发展的需要,形成优化的学科梯队结构和和谐竞争的学术,形成1个国家级创新群体,培养1-2个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成为国际学术组织或其分支机构负责人.
(4)创新博士培养机制,大量增加博士后流动人员
在硕士生的学制改为两年后,强调博士生在参与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博士后流动站功能,大量增加博士后流动人员,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在站博士后人员达到20人.
(5)通过973等大型联合项目申请联系国内外优秀学者
进一步加强同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培养梯队.在国际上通过交换访问学者,双边学术讨论会,合作研究等进行校际交流,主办和参加国际会议,邀请外国专家讲学和出国讲学等多种方式展开学术交流.
利用实验室开放基金延伸实验室的研究力量,探索新的和起步阶段的研究内容,加强学科交叉.
2,研究生招生,培养和教材建设
(1)创新招生模式,提高生源质量
提高来自国内985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人数,扩大直博和硕博连读学生人数,扩大入学申请制博士生人数,给予导师较大的自主权利,继续实施优秀新生奖励计划.
(2)创建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积极探索科学的研究生弹性学制,完善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建设研究生前沿课程体系,主干课程安排院士,知名教授领衔授课,部分专业课程聘请国外教授用英语授课,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活动和重大工程实践,建立常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完善联合培养模式.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建立长效的导师选聘和管理机制,制定研究生导师动态考评制度和科学的考评体系,加强青年导师国际化培训,调整专业学位硕士导师结构,适度增加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导师.
(4)提高学位授予水平
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每个博士生在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争取新增1-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3,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1)地学计算与分析国际研究中心,开放和运行国际地球空间信息实验室网络
依托我实验室和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地球空间科学创新引智基地,申请列入国家111工程2007年项目,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世界排名前20位的学科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若干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创立和建设国际地球空间信息实验室网络(InternationalGeospatialInformationLaboratoryNetwork,GeoLabNet),吸引全球各国的地球空间信息相关
水环境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