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体育学院方面有关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中学生体育兴趣答案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体育学院及团队精神及心理素质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体育学院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读书反思研究
教体结合——浅谈软式垒球运动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影响
周信香
姓名,周信香
年龄:38岁
民族:汉族
职称:中学一级
职务:中学体育教师
工作单位: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延安三路216号第五十九中学体育组
邮编:266071
,13156891959
电子:zhouxx59@hotmail.
摘 要: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体育的本质就是让每一个人身体健康,而不是一枚枚金牌的累计."确实,体育首先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快乐,而不是锦标,政绩.让青少年都参与到体育中来,无论男女,高矮胖瘦,全员参与,在个性表达中享受体育的乐趣,最终出于对某种项目真正的热爱,而选择走专业化的道路.这样的体育发展模式,是生态型的,也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坚持体教结合,眼下直接受益的是孩子,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
自从软式垒球这个新型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进入教学,就给了学校体育老师们很多大的空间.软式棒垒球教学效果好,费用又不高,场地较随便,安全性能好.所以,在学校开展没有问题,"现在我校已经把这一时尚,快乐的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到体育教学中来,成为我校体育课改革的内容之一,在全校学生中大力推广和普及此项运动,目前,中国教育学会已将软式垒球列入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资源推广与应用研究".虽然软式垒球的普及仍不如足球,篮球,乒乓球,但它却以有利于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等特点,在全国中小学迅速开展起来.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育教研部主任王健所说:"在中国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逐渐落后于日韩同年龄段学生的背景之下,软式垒球进入校园具有竞技和教学的双重意义."
软式垒球经过一年多在我校的实践,把这一竞技项目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根据软式垒球运动的特点和初中生生理,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证明了软式垒球运动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是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在学校进行体育竞技项目的普及,才是我们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国家的体育事业就无从谈起,没有了这个基础,即使有了比较优秀的运动成绩,也不会长久的.这种体教结合的模式,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 键 词:教体结合软式垒球运动,初中生,身心发展,影响
1,研究目的
体育课程改革之后,我们体育老师越来越不知道上什么内容,一是没有教材,二是学生喜欢的足球,篮球又会受学校,尤其是城市学校场地的限制,无法长期有效开展.单双杠和技巧由安全因素就更不敢上,所以课程安排不是跑步就是跳远,不是跳远就是投掷,老师都感到枯燥,更不要说学生了.因此现在的体育课程首先要解决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缺乏生气和个性的教学内容,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在体育课程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棒球运动非常普及的日本,台湾,为了能够在小学也能推广这一运动,台湾率先对传统棒球运动进行了简化,改编成了一种适合在小学开展的新型棒球运动——《"乐乐"安全棒球》,07年我国将这一项目正式命名为"软式垒球",这项运动既具有趣味性,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的特点,又保留了传统棒球运动的特点.目前,这项运动在台湾非常盛行,并已把它作为体育教程来开展,它是由特定的泡棉制成,有多种形式的玩法,不受场地,人数,体能的限制,人人都可上场的安全性高,趣味性很强的团队合作游戏运动,能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能力,还能培养我校学生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一年前我组建了"软式垒球"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开始了我校的"软式垒球"实践与推广计划.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体育学院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学位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1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软式垒球"在我校开展得十分火暴,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一项体育运动.通过为期一的实验,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取得了双丰收这些表明,我们的实验是有成效的,促进了身心方面的全面发展..在进行身体素质测试的同时,我们对参加训练的40名也进行了心理素质的测试.经测试反馈,训练后的因素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