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地方农业院校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0-07-06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地方农业院校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教育管理及学术不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变化、转型与特征,比较分析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以吉林农业大学为研究个案,构建出新时期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并针对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 ]地方农业院校 研究生教育 体系 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48-03

引言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水平偏低,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教育水平、培养能力取得了长足进展,这直接关系着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质量与培养水平.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我们选择了吉林农业大学这所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实地研究个案.

吉林农业大学在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坚持“质量第一”的教育原则,遵循研究生群体教育的层次与规律,统筹研究生所在学科、学院的业务管理与研究生学院的非业务管理,实施两段式二级管理为培养特色,创新教育观念,挖掘教育的潜在资源,创新培养模式,重视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与细节,打造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一)政府主导化是主要保障模式

我国当前是国家主办高等教育,并由政府管理,由国家通过中央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性质机构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1990年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确立了国家行政机构对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外部监控管理机制.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监督的重要形式,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1]”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国家政府及相关机构,通过制定高等教育工作水平的评价指标来干预高等教育,2002年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有组织的评估.”我国还在法规上确保了政府评估的主体地位.

(二)初步建立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建立相应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许多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大规模扩张后,在改革中日益关注起质量保障的问题.此后,不少国家先后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历经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1990年后,已经初步形成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研究生院长联席会等为代表的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社会中介机构.但目前这个保障体系的规范化、流程化还有待于提高与完善.[2]近年来,“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 键 词 ,被视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在研究生教育规模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研究生教育扩张的过程中逐渐被学者和教育主管部门认同的,事关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突出问题

(一)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多元性特色

“师徒式”培养模式是目前具有普遍性的教育方式.地方农业院校受农科类专业的约束,将这种单一的模式普适化,这种模式具有适合培养研究人员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即不利于研究生自我发展,研究生向高层次发展的空间变窄,研究生视自己的导师为唯一的老师,导师组和研究团队的集体智慧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不利于研究生的成长,开放性教育、团队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显现.同时,受研究生培养的地域性所限,农科类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范围小,理论滞后于生产实践,研究生在本地就业的适应性还可以,但到异地就业适应性弱.原因在于对其他地域的作物生产了解甚少,多数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或者表层上.主要原因在于实践基地固化于研究生所在学校周围,学科及导师拓展能力小,学习支持不够,开放性不足.

(二)导师队伍青黄不接,指导能力差异较大

地方院校经过生源扩招的变革以后,研究生生源的快速增长导致导师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方面大批的40年代、50年代出生的导师退休,在70年代出生的导师成长增长出现结构性断层.导师队伍的数量远不能满足研究生生源数量急剧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倾向的出现,一些后起的发达地区学校利用待遇和利益的诱惑,使部分院校的教师开始出现了非正常流动现象,这也加剧了导师与研究生数量比失调的状况.

地方农业院校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除了导师队伍青黄不接之外,70年代的导师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在指导能力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他们虽然在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教书育人的态度及严谨治学的精神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三)培养硬件条件总体保障一般,学科间差异大

研究生进行学习和开展科研活动的条件需求与现有资源配置失衡,特别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原来的生均教育资源进一步被稀释.培养经费投入不足,试验场所有限,研究设备不足,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程度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部分实验、实践类课程无法开设,存在着“说”实验的现象,严重影响研究生实践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三、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

(一)分类培养,确保质量

1.区分目标,分类培养.根据研究生学科类别不同,将研究生分为农科类、理工科类、人文社科类三个大类别,根据类别再组织权威专家讨论制定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建立科学的分类培养标准和学位授予标准.

2.改变教学模式.根据农科类、理工科类、人文社科类三个大类别的不同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尝试按一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的系统性、前沿性、实践性,重视案例教学和实践育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农科类研究生有定期田间作物生产及病害分析案例课,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有定期的文献评述及导师指导书目汇报课,理工类研究生有新进大型实验仪器现场调试安装使用课程,瞄准前沿,立足田野,跟踪新仪器新设备,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3.转变评价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逐步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管理重心下移,主要向学院、学科下移.明确导师责、权、利,进一步突出各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引入研究生培养分流和淘汰机制,加强和规范各个培养环节的监督检查,强化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对在培养过程中未达到学业要求的学生,实行推迟毕业或予以淘汰,从而保证了培养质量,同时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警示作用.

4.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实施研究生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培养质量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学术管理作用,激励导师参与培养全过程管理,全面推进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培养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研究生学位论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