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参考文献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文前言范文江西,文前言范文国语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是论文摘要专业与参考文献及企业管理及参考文献中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参考文献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2016第15届科际整合管理研讨会论文格式说明
Paper Format for the 2016 Conference on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func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尙荣安 Rong-An Shang
吴美伦 Mei-Lun Wu
摘 要
本文系东吴大学企管系主办之「2016第15届科际整合管理研讨会」完稿排版格式说明,烦请投稿者务必依照本格式进行编排,若未依规定进行排版者,将不予刊登.本研讨会鼓励作者於投稿时,即根据本论文格式说明之编排方式,进行完稿编排,请注意全文长度勿超过15页.论文格式亦可见研讨会网站.亦可直接套用本档案之范本.
关键字:研讨会,论文格式
Abstract
The abstract is to be at the left-hand column in 11 point Times New Roman as it is here, and below the Chinese abstract. Use the word "Abstract" as the title, in 14-point Times New Roman, and initially capitalized.
参考文献自考专科毕业写论文怎么写
播放:39746次 评论:4973人
Keywords: Conference, Paper Format.
壹,前言
本文说明研讨会论文排版格式,已被接受的论文,烦请务必依照本格式编排.投稿稿件并不一定需要按照本格式编排,惟作者若愿意在投稿时即按照本格式之规范进行排版,将更有助於文稿的审查与後续相关作业.论文格式亦可见研讨会网站scu.edu.tw/ba/2016conference.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参考文献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9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完稿文章采用A4格式(21.0cm×29.7cm).版面设定边界,上方留3.0cm,下方留3.0 cm,左,右边界各3.0cm空白,装订边0cm.稿件请采单栏的编排格式,包括本文,图片,表格,参考文献等,长度请勿超过15页.
贰,论文格式
一,论文标题及作者
中文论文标题字形采16pt,标楷体,粗体,英文字形为14pt,Times New Roman,粗体.中英文皆为置中.而段落间距与前段距离为1行,与後段距离为0.5行,行距:最小行距,行高:18pt,且请勿勾选「文字格线被设定时,贴齐格线」.
中英文作者姓名排列於中英文标题下方,并以注脚方式注明服务单位与职称,联络作者应附上联络方式与电子邮件.中文字体为标楷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中英文字体大小皆为11pt,置栏位中央,而段落间距都是与前,後段距离皆为0行,行距:最小行距,行高:12pt,且请勿勾选「文字格线被设定时,贴齐格线」.作者服务单位全名若过长,请适当摘 要 或简称.
二,摘 要
中文摘 要 以不超过500字,英文不超过100字为原则.摘 要 标题格式与主标题相同,摘 要 内文格式与内文相同.关键字勿超过五个,请列於摘 要 之後.除关键字勿缩排外,其他格式与内文相同.英文关键字後请空一行.
三,内文
字体为11pt,左右对齐,段落首行缩排2字元.字型中文内文为标楷体,标题为标楷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而段落间距与前,後段距离皆为0.5行,行距:最小行距,行高:18pt,且请勿勾选「文字格线被设定时,贴齐格线」.
四,章节标题,子标题与段落
主标题顺序为壹,贰,参等,置中对齐,中文为标楷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14pt,粗体,子标题顺序为一,二,三等,次子标题顺序为(一)(二)(三)等,中文为标楷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12pt,靠左对齐.而段落间距与前,後段距离皆为0.5行,行距:最小行距,行高:18pt,且请勿勾选「文字格线被设定时,贴齐格线」.
该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zhaiyao/427551.html
参,图片与表格
一,图片
图片标题必须为11 pt,标楷体,置於图片下方且置中,与前後段距离0.5列.图形编号请用阿拉伯数字依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