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师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高校教师职业意识相关中级职称论文需要几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此文是一篇高校教师论文范文,关于高校教师类论文范文,与高校教师职业意识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高校教师及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职称论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校教师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21世纪的国家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师职业意识的确立.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学校教师的职业意识存在问题.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意识及其重要性,有助于解决教师职业意识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Abstract:the 21st century's national petition is talented person's petition, but fosters talent's key is the teacher craft consciousness establishment. The research discovered that Our country Present school teacher's craft consciousness existence question. Understood correctly teacher's craft consciousness and the importance, are helpful in solve the teacher craft consciousness existence problem, thus establishes the correct craft consciousness for the teacher to build the good foundation.

关 键 词 :高校教师 职业意识 研究

key word:university teacher craft consciousness research

作者简介: 姜雪(1987― ),女,山东青岛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邬洋:(1970― ),男,江苏如皋人,江南大学工会副主席,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孟庆恩(1956― ),男,山东济阳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学历,双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研究教师的职业意识,不能不谈到意识.所谓意识,在心理学中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①是人类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现实存在的一种反映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可以这样说,意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意识的产生与人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②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从事某一领域劳动的职业劳动会产生与之相应的职业意识.


本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zhicheng/410570.html

职业意识是人脑关于职业活动的反映,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和观点.职业意识来自于具体的职业实践,是职业工作者约定俗成 、师承父传的职业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意识的基本要求可以用法律、法规、企业或行业自律的规章制度来体现.它是每一个职业工作者从事该项职业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与约束.同时,职业意识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于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全部历程.一般来讲,职业意识最基本的表现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责任感和基本的职业道德.③

学校教师亦应具有职业意识.教师职业意识的正确确立关乎学校教育的成败和国家的未来.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就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高校教师队伍充实了一批新生力量.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意识问题,深刻理解高校教师职业意识确立的重要意义,进而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就成了高校的一个十分紧迫和突出的任务.

为了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意识现状,笔者在江南大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分析,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职业意识问题.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发放问卷280份,获得有效问卷240份.其基本情况是:性别方面,男性106名,女性134名;学历方面,专科学历者23人,(占9.58%),本科学历者91人(占37.92%),硕士学历者81人(占33.73%),博士学历者45人(占18.75%);教龄方面,1~10年者78人(占32.5%),11~20年者70人(占29.17%),20年以上者92人(占38.33%);职称方面,未定级者3人(占1.25%),具有初级职称者31人(占12.92%),具有中级职称者124人(占51.67%),具有副高级职称者69人(占28.75%),具有正高级职称者13人(占5.42%);年龄方面,≤35岁者76人(占31.67%),35~50岁者129人(占53.75%),≥51岁者35人(占14.59%);工作性质方面,理工科教师99人(占41.25%),文科教师69人(占28.75%),教学管理与教辅人员72人(占30%).

二、教师职业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态度问题凸显

一个学校能否办好,关键在教师队伍问题.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般的高校更为关注的是师资的结构和培养,而对于教师职业态度可能会给教学质量带来影响的问题却很少顾及.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员工,你无需有多高的智商、情商等,而是要首先具备一种精神,那就是主动性”,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教师的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很多教师现阶段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职称职务”、“科研项目”和 “经济收入”.而关心“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的力度不够.在学校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成就来自科研,很少一部分教师认为成就来自教学.固然科研对于学校“产、学、研”结合以及教师的发展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不能因为科研而忽视另一主要任务:教学工作.经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学校的科研要求太高,任务繁重,教师职业压力太大.

经调查显示,60%的教师感觉职业压力较大,只有4%的教师觉得没有压力.在压力的来源方面,有52%的教师选择了工作压力,15%选择了经济压力,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占7%.工作压力中,33%的老师选择了学校的绩效考核制度,25%的老师选择职称评定制度,选择分配制度的占12%.58%的老师认为领导轻视教师,教师的不到应有的尊重,11%的老师认为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只有29%的老师认为没有这种情况.在经济压力上,经调查,78%的教职工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其中有53%的老师经常会感到自己待遇较低,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笔者认为,学校教师在工作、经济中存在的这些客观的现实压力必然会体现在教师的职业态度中.工作中的压力使教师忽视“学生发展”,而只顾“职务职称”;经济中的压力导致教师对“教学质量”漠不关心而热衷于自己的“经济收入”.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压力与教师职业态度具有明显的因果联系.

2.职业道德有所滑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沿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背景下,许多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某种程度的滑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的关切.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导致了许多教师理想情操的失落、权力物欲的上升和道德水准的下降,这无情地践踏着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⑤例如,部分教师缺少敬业精神.一般来说,教师的敬业精神应该包含爱业、勤业、乐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敬业精神也可以说是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敬业精神应该是每一个想成为优秀老师的首要标准.但是现在的部分高校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做是承担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意于对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再如,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受“一切向钱看”的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