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双语教育方面有关职称,关于民族心理学视角下的双语教育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双语教育及家庭教育及汉语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双语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关于双语教学的概念,学术界看法基本一致.在我国基本上将双语定义为两类模式,即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A和B模式),如藏汉双语,所谓一类模式是以藏语授课为主,汉语授课为辅,二类模式则正好相反.在实地的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学校会针对学生的语言环境,具体的划分双语教学的模式.而关于民族心理的概念,学术界却又不同的看法,但总体是将其归纳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为一个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同时,双语教育本身也会对民族心理活动造成影响,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民族心理学作为民族学与心理学相交叉而形成的新型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民族的心理,在内容上是研究一些基于文化基础上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双语教学既是文化传播与作用的方式和手段,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包括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民族作为一个复杂的共同体,由不同的群体和个体组成,在一个民族内部,由于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在双语教学上不同群体或个体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思维方式以及认知能力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从民族心理上研究双语教学对加快双语教学的发展也很重要.本文侧重于从民族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双语教学发展的因素.
一、针对海南州双语教学认知的心理状况分析
海南藏族地区在历史上开发较早,如农业区的贵德县被认为是海南地区文化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但也存在双语教学的情况.长期以来,海南州政府从藏区的实际出发,在藏族中小学实行以藏语为主的双语教学,并且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研究改进,逐步已经形成“藏汉双语教学”的新格局.本研究结合青海省2010年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大会发布的加强和改革双语教育新突破的中心议题,通过对海南州贵德、共和两县所抽取六所学校的701名学生问卷调查,并结合教育局访谈、校长访谈以及个别学生和家长访谈,从总结的资料入手,分析青海海南地区双语教学认知的总体心理状况.
本次问卷针对学生群体进行设计,当中有一个问题是“学校应该教会学生汉语和民族语言”,下设“赞同”、“说不清”“反对”三个回答选项.从目前抽取的贵德、共和两县的问卷调查总结出的数据来看,表示赞同的学生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7%,回答说不清的人数占14%,反对的人数占9%.通过实地了解,得知海南州学校虽然在不同教育阶段和学校之间存在双语教学上的多样性、复杂性情况,但总体上已初步建立了具有藏族特色的教育体系,学生在心理上已形成对汉语重要性的认知,同时也对学好本民语言有~个正确的认知.从上面的数据就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汉语和民族语言的心理认知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的访谈认为海南地区双语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一些有利的心理认知:第一,有重视双语教育的群众基础,广大家长学生和老师从心理上已经重视对汉语的学习.第二,政府领导决策部门的重视,投入逐年增加.青海虽然财政困难,但逐年增加民族教育经费,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这就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三,寄宿制基本普及.作为适合农牧区的特色办学形式,逐步在农村牧区得到普及,这为双语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围环境,群众在心理上得到认同.第四,教材形成体系,并配有地方特色的教材,融入汉语和民族语言.
双语教育自考论文怎么写
播放:20195次 评论:4902人
问卷当中有一栏是“我喜欢说民族语言”,同样下设“赞同”、“说不清”、“反对”三个回答选项,表示赞同的占92%,说不清的占5%,反对的占3%,因此,从民族情感上来分析,藏族学生在生活中更喜欢说本民族的语言,而且在学校里民族关系的概念非常淡化.校级领导由四个民族成分的人担任,没有民族界限的概念.农村里的民族也是杂居,学生没有来自单一民族村子.通过具体访谈,得知学校在双语教学过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牧区来的牧区语言环境是藏语,几乎没有汉语,另一类则是有汉语环境.在采用哪一种语言上课时,则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进行划分,如果一个学生的基础语言是汉语,就采用汉语上课,如果学生的基础语言是藏语,则采用藏语授课,学生哪个语言占优势,就用哪门语言上课,这就是所谓的双语教学.对于一门学科用一门语言授课,而不是用双语.对于有些学科用藏语上课,有些学科用汉语上课.总体来说,根据学生的优势语言进行上课的教学称为双语教学.这里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