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统计学论文范文属于论文致谢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统计学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与蒙古族与日本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趋势相关硕士论文致谢怎么写。适合统计学及学生及身高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统计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 目的 探讨蒙古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情况,并与日本学生进行比较,为推测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日本学生1955-2005年的身高与体重每20 a连续变化的数据资料,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模型,从而推测对应于蒙古族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的日本学生的形态发育年代.结果 蒙古族学生1985-2005年的身体形态发育加速化,类似于日本学生1965-1985年的水平.结论 到2010年蒙古族学生的形态发育将进入长期慢速增长阶段.
大学生如何写统计学毕业论文
播放:26378次 评论:4913人
【关 键 词 】 身高,体重,生长和发育,学生,日本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1010-04
自1979年由原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实施对我国16省市学生的体质调研以来,中、日两国学生生长发育的比较似成惯例[1-2].由于一向被认为是身材矮小的日本民族在20世纪60年代随经济高速增长迎来了身体发育的加速时期,结果70年代日本7~17岁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超过了中国学生,另外由于日本每年1次的学生体质检测坚持了1个多世纪(只在二战期间停几年),系统地积累了有关人类生长发育的大量宝贵资料.本文在探讨蒙古族7~18岁学生1985-2005年的形态发育水平时,除与同区域、同期的汉族学生及同期的日本学生进行比较外,还以日本1948-2005年的系统资料为参照,类比性地定位蒙古族学生在此参照资料中的位置,以期初步推测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与汉族学生的资料引用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结果[1-2],日本学生资料引用日本1986,2005年的日本文部省《体力•,运动能力调查报告书》中的数据[3-5].因日本已不把胸围纳入调查指标,而我国则不把坐高列为必检指标,所以只比较身高与体重2项最具典型意义的指标.
1.2 方法 计算1985,2005年2个年度蒙古族、汉族、日本7~18岁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各年龄平均值之差及差值的平均值,并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计算1985-2005年20 a间的各年龄组2项指标的增长值(增长值等于2005年平均值-1985年平均值)及其平均增长值(平均增长值等于各年龄组增长值/12),并对民族间的平均值差异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横向资料的年龄平均值等于各年龄增长值/年龄段数(年龄组数-1).
根据日本1948-2005年身高、体重每年的平均值,计算每推移1 a时2项指标20 a的变化量,并用非线性回归方程拟合该趋势,以定位蒙古族学生在此趋势中相对年代的位置.因为蒙古族学生资料没有每年的平均值,亦无1995年的资料,故为方便,只能取1985-2005年20 a的变化量.
本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zhixie/419533.html
1.3 数据处理 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差异检验的显著水平α等于0.05.
2.结果
2.1 1985及2005年7~18岁蒙古族、汉族与日本学生的身高、体重比较 见表1,2.
2.1.1 身高 1985年蒙古族和汉族7~18岁男生平均身高均比日本学生低,其中13岁的差异最大,达10.43和7.24 cm,2005年其平均身高的差异已变小,其中汉族学生在7~10岁年龄段高于日本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5年蒙古族学生的身高仍比日本学生平均低2.76 cm(P<0.01).1985年蒙古族与汉族女生的平均身高均比日本学生低,蒙古族和日本学生11岁时差异最大,而汉族学生与日本学生12岁差异最大.2005年蒙古族和日本学生身高差异减小为0.88 cm(P<0.05),但汉族女生身高高出日本学生0.58 cm(P<0.05).
2.1.2 体重 1985年蒙古族和汉族7~18岁男生平均体重均低于日本学生,其差异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岁和14岁,2005年平均体重的差异虽然减小,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1985年蒙古族和汉族7~18岁女生平均体重均比日本学生低,且12岁差异最大.2005年其平均体重的差异不仅减少为0.45和0.92 kg,且16~18岁3个年龄组的蒙古族、汉族学生体重反超日本学生,但蒙古族学生和日本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0 a增长值比较 见表3.
2.2.1 身高 1985-2005年7~18岁蒙古族、汉族、日本男生的平均身高分别增长4.37,5.39和1.24 cm,蒙古族、汉族学生的增长量达日本学生增长量的3~4倍.按10 a平均增长量看,蒙古族、汉族学生的身高发育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每10 a增长超过2 cm),而日本则进入缓慢平稳增长阶段(每10 a增长不足1 cm).最大发育量年龄蒙古族与日本同为12岁(发育量分别为7.03和2.44 cm),而汉族为14岁(发育量为7.60 cm).1985-2005年7~18岁蒙古族、汉族、日本女生的平均身高分别增长3.81,3.80和0.68 cm,蒙古族、汉族学生的增长量达日本学生增长量的6倍多.最大发育量年龄蒙古族为11岁(7.99 cm),汉族为12岁(6.88 cm),日本为10岁(1.63 cm).
2.2.2 体重 1985-2005年7~18岁蒙古族、汉族、日本男生的平均体重分别增长4.34,5.80和1.50 kg,蒙古族、汉族学生的增长量达日本学生增长量的5倍多.体重最大发育量年龄蒙古族为13岁(6.62 kg),汉族为14岁(9.23 kg),日本为11岁(2.89 kg).蒙古族、汉族、日本女生的平均体重分别增长3.71,3.55和0.72 kg,蒙古族、汉族学生的增长量达日本学生增长量的5倍多.体重最大发育量年龄,蒙古族为11岁(6.75 kg),汉族为12岁(6.85 kg),日本为10岁(1.54 kg).蒙古族、汉族女生身高与体重及男生身高发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生体重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古族、日本与汉族、日本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3 蒙古族学生形态发育在日本学生形态发育趋势参照下的定位 见图1~6、表4.
不论蒙古族男女生的身高还是体重,1985-2005年的平均增长量的水平引线均相交于日本1964-1984年的平均增长量,表明蒙古族学生1985-2005年的生长发育趋势可类比于日本学生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发育趋势.用非线性回归方程拟合上述散点图,并进行统计检验的结果,线性方程、二次多项式及增长曲线y等于e(b0+b1t)等3种不同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均较满意,各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R2值)介于0.966~0.992之间,而且所有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除男生身高外,其他3项指标(女身高与男、女体重)的线性方程拟合效果优于非线性方程,而男身高的增长曲线方程的可决系数仅比线性方程高0.02,线性方程的可决系数仍高达0.971,所以,为求方便且不过多损失推测精度,一律采用线性方程也是可行之策.回归方程推测结果与图1,2 直观显示结果接近.如蒙古族男生身高1985-2005年20 a平均增长4.37 cm,可定位于日本学生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增长阶段.
用线性回归方程y等于457.686-0.23 x(x为年代)计算的1965年的增长值为4.585 cm,最接近实际增长值(4.37 cm),且有力地支持通过图1所作的判断,即关于蒙古族学生1985-2005年的身高、体重的平均增长值相当于日本学生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发育阶段的判断.体重亦类似.
3.讨论
日本学者认为,日本7~17岁学生的生长发育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快速增长期,而进入始于70年代的长期慢速增长阶段并持续至今[6-7].本文资料表明,1985年蒙古族与日本学生之间的身高与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本学生处于优势,内蒙古汉族学生乃至全国汉族学生的平均水平亦然.然而2005年日本学生对汉族学生的优势已不明显,男生身高已无显著差异,而仅对蒙古族学生仍有一定优势,但差距大为缩小.这一现象恰好表明蒙古族学生的生长发育尚处于高速增长期的中期(以日本类比),至2005年身高每10 a平均增长2.0 cm以上,而日本则不足1.0 cm,体重亦类似.按此趋势推测,蒙古族学生至2010年还有5 a(相当于日本1965-1970年)的高速增长期,身高仍将保持每10 a 2 cm 以上的高增长速度(日本为2.085 cm),而从2010年开始将进入长期慢速增长阶段(相当于日本1970-1990年),由此也可以推测2010年的蒙古族学生身高和体重.
从影响7~18岁学生形态发育加速因素的研究动向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及由之而致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等[8-13],这些因素的变化速度与学生形态发育的加速趋势似呈相合并行态势,“后发”性即追赶性发展中国家愈是如此,而加速趋势的趋缓(进入长期缓慢增长期)则表明与进入消费性社会的一些指标(如第三产业所占百分比、居民消费性支出所占百分比及恩格尔系数等)相关联,但确定其分界标准较难[11,14].蒙古族学生及汉族学生近20 a的形态发育趋势基本上符合上述推测.然而当前困扰学生健康发展的问题是,尽管形态发育态势令人鼓舞,但身体机能尤其是运动能力普遍下降,这已成为国际性问题,欧美发达国家亦如此.笔者认为,通过制度性教育促使学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运动习惯、同时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扭转这一趋势的有效途径[15].
从上述结果可以推测,1985-2005年蒙古族学生的形态发育趋势可定位于日本学生1965-1985年的生长发育阶段,到2010年将进入长期缓慢增长阶段.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6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致谢:本研究得到日本筑波大学人间综合科学研究科田中喜代次教授、日本爱知工业大学藤井教授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金寅淳教授的大力协助,谨致谢忱!)
4.参考文献
[1] 韦弦.内蒙古青少年儿童体质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7:304-306.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5-70.
[3] 文部省.昭和60年度体力•,能力告.京:文部省体育局,1986:3-30.
[4] 文部省.平成17年度体力•,能力告.京:文部省スポツ•,青少年局,2005:4-38.
[5] 文部科学省.平成17年度学校保健.京:国立印刷局,2005:4-39.
[6] 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科学技术成果报告.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234-238.
[7] 王德琛.中国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分析与研究,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10-115.
[8] 邢文华.16省市省会汉族学生1979-1985年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动态分析,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15-223.
[9] 大清二,季成.中国人男性における身体育の年次推移-都市童青少年の形育の早期化象を中心として.学校保健研究,1993,35(7):342-351.
[10]汪玲.中国における童青少年の身体育について.学校保健研究,1990,32(9):425-430.
[11]川.日本人の育-青少年の育促象の研究-.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