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中高职衔接:亟待突破改革“玻璃门”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文关于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及高职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职业教育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中高职衔接:亟待突破改革“玻璃门”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职业教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理想的职业教育应该搭建起高低不同、与其他教育类型相互贯通的“立交桥”,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描述的那样:将来中职生也有机会读硕士、博士,这样的职业教育无疑才是更有吸引力的.而要实现这样的理想“设计”,眼下切实可行的、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打通职业教育体系内的上升通道――中高职实现衔接.

中高职衔接成为职教“新”课题

1980年,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建立包括金陵职业大学、江汉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无锡职业大学等在内的首批13所职业大学,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始并初具雏形.随着高职教育的起步,加之中职生渴望“上升通道”,中高职衔接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首次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是我国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最早考证,距今已近30年.

1985年7月4日,原国家教委发文,同意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国家地震局地震学校、上海电机制造学校等三所中专学校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四五套办”(即四年毕业为中专,五年毕业为专科)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后来,由邢台军需工业学校改办的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则在全国首家实行初中毕业后五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这则是最早的中高职衔接的实践.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之后,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也趁势得到很多有益的探索.

这其中以学制衔接模式最盛行.该模式大体分为“一贯制衔接模式”和“分段式衔接模式”两种.前者主要有“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实施三、二分段形式组织教学.前三年为第一阶段,以公共课为主,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着重于培养一般能力.第二阶段的后两年为职业能力培养阶段,以专业课为主,学习专业技术理论和培养职业能力.这两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兼顾和补充.采用“五年一贯制模式”的教育机构既包括中专、职业高中等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也包括高等院校,如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及部分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

而“分段式衔接模式”主要有“3+2”或“3+3”模式和“4+2”模式两种.也有个别省市实施以“四五套办”和“2+3”模式为主的五年一贯制衔接形式.它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前两年按中专学校的教学计划,开设文化基础课和一些专业基础课,然后按学生学习成绩和两年中的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读专科,继续三年学习,完成大专学业;未能升人专科的学生,则继续按中专教学计划学习两年,完成四年制中专学业,毕业时发给中专毕业证书.“四五套办”“2+3”模式充分利用分流手段,强化竞争机制,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后,全国中职教育实现稳步发展,中职在校生逐步与普高学生“大体相当”;而高职教育也乘着全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东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至此,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2011年3月10日,“全国第一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题培训班”在清华大学举行开班仪式.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作主题报告.鲁昕特别强调,要重点指导好中高职教育衔接工作.鲁昕的此番谈话,较好地契合了《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

对于中高职衔接发展,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显得更加迫切.2011年上海市首批在4所中职学校、3所高职院校试点,打破中高职壁垒,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江苏省则不仅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学习制度”写进《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2011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行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生的“注册入学”试点.

对于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尹伟民认为,职业教育发展受困,除了其本身的质量有待完善外,很多问题都可归于职业教育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是“断头教育”.学生进入职校后,只有少部分通过对口单招和注册入学实现继续深造,大多数面临“进入职校定终身”的尴尬.以江苏省为例,1997年开始对口单招,这部分学生只占总数的8%左右;2011年全省开始实行高职“注册入学”,但接续的高校多以民办学校为主,收费高、质量低,吸引力不足.这种局势迫使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去读普通高中,选择精英教育之路.

2012年2月16日,广东省召开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吹响大力构建中高职教育纵向衔接、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号角.面向中职专业对口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均有大幅增加,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基本覆盖广东省主要产业和中职学校主要专业.

众多信息表明,实行中高职衔接虽属旧话重提,却是当前职业教育待解的命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接上了“地气”却难以“通天”

尽管各地在中高职“衔接”的实践中做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距离理想状况仍然尚远,现实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江苏省自2012年开始尝试中高职衔接的相关试点,实行联合招生、分段培养.当年首批71个试点项目涉及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5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实验区”内13所本科高校、32所高职院校和47所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招生4885人,力度相当大.

由于可以缓解招生困境,中高职衔接的这些试点政策深受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欢迎,显示了较强的“接地气”态势. 最近几年,全国中职和高职几乎是同时面临着生源危机,通过“衔接”,中职学校可以消除毕业生学历过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痼疾;而高职院校可以约略应对重点本科高校招生计划“稳中略升”的紧逼,开辟另一条生源渠道.

然而,这种“衔接”的可操作性究竟有多强,发展前景有多大,实践给出的分数并不高.

一直关注中高职衔接研究的安徽省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吴一鸣直言:“迫于无奈的这种被动合作,虽然可以收到‘抱团取暖’的一时之效,但因为双方的功利性过强,并未真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