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社会关系及阶层及中产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社会关系方面论文范本,与社会变迁影响下的中国中产阶层划分标准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社会关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中产阶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概念,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中产阶层具体含义不同,影响个体社会地位的具体因素也不同.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学界对中产阶层的认识、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决定中产阶层社会地位的具体因素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明确中产阶层划分标准成为正确认识社会结构现状的关键.
关 键 词 :收入;消费;职业;受教育水平
一、坚持等级社会分层观的理论视角
在国内过去的研究中多是从阶级斗争、社会运动的角度分析社会阶层,强调社会不平等对立和冲突的一面,从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划分社会阶层.虽然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处在分化、解组、整合、流动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有激化的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处在社会稳定时期.做为在市场转型和社会剧变时期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选择哪一种社会分层标准,是要看哪一种标准更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①.
在对中产阶层量化标准的研究中,目前的研究最常使用的标准为:收入标准、职业标准、教育标准和消费标准.虽然已有研究已经证明了在现有阶段个体教育与收入、职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与职业、收入的关系不但会随着社会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变化,而且还要社会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二、1949-1978年:身份是划分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一直处在社会的大变动时期, 1952年底我国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四大阶级阶层为主的社会基本格局.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又演化为“两阶级一阶层”的基本格局②,在城市中消灭了资产阶级,农民、工人阶级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在随后的20年(1957-1978年)时间里,经济上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国家权力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控制了几乎全部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流动机会.这一时期处于意识形态的的考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令原来处于劣势地位的体力阶层在社会流动的各个环节享有诸多特权③.这一时期,我国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收入基本持平,决定成长在这一时代的中国居民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不是个人财产、收入的多少,也不是个体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国家首先通过干部管理制度在编制上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干部和非干部两大类,在干部编制中又依靠单位性质和行政级别把干部群体分为不同的类型,属于非干部标志的社会成员又通过户籍制度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民两大类型,干部和非干部群体在享受社会权力、工资、社会保障、住房等其他社会福利上有明显的区别,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又实行明显有差别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政策,导致干部、居民和农民之间不同的社会地位,干部内部水平一致但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身份制”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唯一标准.
这篇论文url:http://www.sxsky.net/zhuankelunwen/438904.html
三、1978年—1999年:收入、职业、受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发展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20年时间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同通过自身劳动先富起来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户籍制度的破除,教育投入的增加,个体可以通过教育、经商和转换工作等多种渠道改变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干部群体、农民和居民内部均出现快速且明显分化,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加大,社会结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收入、职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明显,但是个人社会地位仍然受到历史性因素和其它先赋性因素的影响,个体职业地位、经济地位和教育地位发展不平衡.(1)服务业和管理职能的增多,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下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到了1994年人均工资较高的行业已经从原来的电力、煤炭和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建筑业、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交通运输变为了金融和保险、房地产、邮电通信等第三产业④.第三产业优势地位凸显,但是在这一时期家庭背景在初始职业的获得中的作用仍然比较大,优势阶层子女在只有低教育程度的条件下,仍然有更多的机会避免从事最低的非技术体力的工作,也就是“跳级”作用.(2)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1983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分别为543元、458元、493元;1994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分别到了4018元、2805元、2402元,分别增长了6.4倍、5.1倍、3.9倍⑤.(3)居民受教育年限有所提高,但是教育层次仍旧停留在小学、初中为主普遍不高,在这一时期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仍然属于教育精英,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个体,就表示有很大可能性会跻身中产阶层.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是职业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研究课题组1993年的全国抽样调查显示,在当时的私营业主中,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的仅占5.5%,其中仅有0.6%是研究生毕业,大学专科毕业的占11.7%,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毕业的合计就占了35.9%,初中毕业的最多,占36.1%,小学毕业的仅占9.9%,还有1.0%是文盲⑥.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社会关系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1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四、21世纪—至今:收入、职业、教育地位的协调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东中西部差异仍旧存在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个体职业地位、经济地位和教育地位的发展才更加平衡.2007年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专科招生人数共2838223人,本科招生人数已经达到2820971人,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360590人,博士招生人数已达到58022人,居民受教育水平持续提高.根据全国工商联2004年关于私营企业主的调查报告,在接受调查的2998个全国私营企业主中,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的占20.7%,其中5.7%是研究生毕业,大学专科毕业的占31.1%,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毕业的合计占33.6%,初中毕业的占12.9%,小学毕业的仅占1.7%,和1993年调查数据相比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大大高于当时的国民平均水平,成为社会高素质阶层.同时,这一时期家庭背景在初始职业获得中所起的作用虽存在但明显减弱,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李煜研究结果证明,这一时期如果非体力家庭子女只有中等教育水平,他们以后成为非技术体力的可能性只有改革初期的一半,体力阶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