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青年论文范文,青年类论文范文文献,与抗战胜利后青年军复员问题相关大学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青年及档案馆及参考文献方面的专科论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青年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青年军组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的1944年.1946年秋大部复员.国民党政府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确保复员青年得到及时妥善的安置.这些复员青年的去向主要有上学、就业、留营及入海军服务几种.
【关 键 词 】:青年军;复员;复员兵去向
青年军系青年远征军的简称,它是抗战末期国民党政府组建的一支文化程度较高、武器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与中国抗战进程及前途相关的:在太平洋战场,日军海空主力丧失殆尽,盟军开始全面进攻并对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战略轰炸,东条英机内阁垮台;在滇缅战场,中国军队在美英盟军配合下开始反攻,亦取得重大进展;在中国大陆,日军在“1号作战”中占领了大片地区,战略企图似乎实现,但此时的日军已属强弩之末.青年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建的.青年军的组建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青年军已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但迄今的研究仍然有许多盲点,青年军复员问题即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详细考察,以弥补该领域研究的不足.
一、政府对青年军复员的态度
青年军共组建了9个师,人数在8.7万左右.[1]对于这样一支为数不少的部队,能否妥善解决其复员问题,直接关系到政府的信誉(当初有很多承诺)及社会的稳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国民党政府对青年军的复员工作都是高度重视的.
早在1946年2月,中央军委会就成立青年军复员管理处,军政部长陈诚兼任处长,蒋经国、彭位仁、邓文仪任副处长,负责筹划青年军复员事宜.稍后,各省(市)县各级复员领导机构亦相继成立.另外,在一些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设置接待站(或是招待所).并准备汽车、火车、轮船等各种交通工具,到1946年5月底,青年军复员所需各项交通工具已准备齐全.还筹设青年中学和各种职训班.青年中学全国共设8所.职训班设了6所,内分电讯、交通、农林、会计、师资等科.[2]此外,有的师还设立了政工人员训练班,其人员经短期训练后转送普通部队任用.考虑到入伍青年离校已久,学业荒疏,特设升学补习班,那些高中行将毕业之青年入班学习两个月后将被分送各大学深造.[3]
青年军复员乃分期分批进行.以东南二师(208师和209师)为例:两师共有女从军者800人,已于1945年10月先行退伍;其他则从1946年6月1日开始正式复员.复员人员被编组成长江、海洋两纵队,海洋队驻上海,长江队驻南京.[4]复员青年军第一批――海洋纵队之福建总队2057人(均属208师),由208师参谋长贺锄非、政治部副主任孙乐陶、福建总队队长陈佑民率领,于1946年6月10日自嘉兴抵沪.11日第二批海洋纵队之广东总队(均属209师)3000余人自杭抵沪.[5] 12日,第三批――混合总队(内有209师福建总队、厦门大队一大队、温州独立中队一中队、208师广东中队一队、南洋华侨区队一队及上海中队一队)1800余人,由中校营长率领抵沪.[6]最后一批1400余人(福建总队第一二两大队)由208师少将团长李益群率领于13日自嘉兴乘专车抵沪.[7]然后各总队、中队、大队等(皆以籍贯为单位编组)再由各带兵干部率领,将其送至其原籍的某一个中心区域,最后按照各个青年尚须前进旅程发给法定的旅费.筹划颇为周详.
本文网址:http://www.sxsky.net/zhuankelunwen/439178.html
在复员志愿兵安置过程中,各地多少遇到一些阻碍.为使安置工作尽快得到落实,国防部专门针对无法就业者订定《青年军复员志愿兵分发各省(市)求业人员调查及救济失业办法》,内中规定:凡青年军复员志愿兵分发各省(市)就业人员如有业可复而原机关藉故拒绝致不能复业者,应由各省(市)政府青年军复员委员会切实负责,俾达成复职复业之目的;复业人员如原机关确已撤销无法复业及原为求业人员尚未分发者,其安置办法如下:1、愿入所属各省(市)干训团受训者即予收训;2、愿回师服务者准予回师;3、愿回籍者准予回籍;4、合格于青年职业训练班规定者准就近参加职业训练班受训;5、高中程度者得入新闻班受训.无法就业人员回师回籍旅费由所属各省(市)政府按尉级旅费给与先行垫发,后由所隶各师归垫.蒋介石亦发出通电,要求各省对青年军士兵退伍工作“切实协助,并予以优先录用”.各地政府也三令五申,敦促各机关或学校,一律按青年军的志愿,设法提前安插,俾其迅速就学就业.[8]
二、复员兵的主要去向
复员兵的主要去向为:
复职、复学.原系在职工人、公务员,当兵期间,照样按月领薪、留职,这部分人可回原单位复职;原系在校学生,可回原校复学.
读大学.高中已经或行将毕业之青年,可报名参加青年军临时大学补习班,授课约为两个月.结束后成绩及格者,分发各大学读书.其中设在杭州、余姚的补习班报名者达1700多名,后经“严格之甄审”,淘汰600余名.[9];[10]另据1946年6月16日申报重庆专讯:“知识青年从军,在渝地新近退伍,由主管当局造具名册呈报到教部渝办事处者,计有二0一师与二0六师之退伍专科以上学生四千零七十二人,已在教部就近办理分发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之中,俾其复学.闻贵州汉中两地,尚有青年退伍学生数千人,俟其名册呈报到部,再为分发安插”.据此可知,专科以上从军学生退伍时,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安排其入公私立大学复学.
就学、就业.从军前既无工作,又未读书的人,愿读书者,可进三青团在各地创办的青年中学;愿就业者可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