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历史论文范文属于论文资料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历史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对口述史价值的相关论文资料网。适合历史及资料及回忆录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历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
按照国际学术界比较通行的说法,口述历史指的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
通过访谈、口述搜集历史资料,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均古已有之.三千多年前,周朝就设有专门为史官搜集人们言谈内容的书记,所谓“动则左使书之,言则右使书之”.这些书记主要是记载君王的言行举止,而不是普通社会的历史,但到汉代,确实已运用访谈、口述的方法来搜集史料.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之前,曾四出访问,请年长者述其见闻.其后,通过访谈、口述搜集资料,代不乏人.顾炎武《日知录》中许多资料,皆得自访谈.西方的《荷马史诗》、《马可·波罗游记》是众所周知的口述史书,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口述作品,《李秀成自述》、斯诺的《西行漫记》、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也都是口述历史.所以,唐德刚曾对芮文斯说:你不是口述历史的老祖宗,而只是名词的发明人,口述历史是中国和外国都有的老传统.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历史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高校大学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3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本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ziliao/458023.html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Oral History),即把口述历史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是从1940年代开始的.1948年,由新闻工作者转行的历史学者亚伦·芮文斯( Allen Nevins),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口述历史档案馆,用以记录、保存美国生活中有意义的私人回忆资料.此后,口述历史在全世界蓬勃发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公认的口述历史重镇.该校两位研究中国历史的教授,韦慕庭(C. Martin Wilbur)与何廉(Franklin L. Ho),从1958年开始,有计划地对留寓美国的中国军政要人进行访谈,唐德刚、夏连廕(Julie How)等学者后来也参加进去,访谈对象包括李宗仁、胡适、顾维钧、孔祥熙、陈立夫等.单从这一串闪光的名字,我们就已能感觉到其成果的份量.1953年,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成立了类似的口述历史档案馆.1967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正式成立,会员遍布全美,并在各地设有专属机构.1980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提出一套评介口述历史的标准,除了制定工作原则和标准,厘清口述历史的专业伦理,说明从业者应有的操守外,规定了口述历史工作者对受访者以及社会公众应尽的义务,还对口述历史赞助机构和档案机构的义务作了规定.
我国台湾史学界对口述历史起步甚早,成果相当丰硕.近些年来,台湾史学界在口述历史方面已蔚成风气.
二
我国大陆学术界早在1950年,已采用社会调查和口述历史方法收集重要政治事件和人物的资料.50~60年代,全国各地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事件的“实地调查”,搜集口碑资料,使用的就是口述历史的方法.60年代兴起编写“新四史”活动,即家史、厂史、社史、村史,广泛搜集来自基层的口述资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1956年创建之初,就已注意到口述资料的重要性.为了推动中共党史和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历史所与上海市工人运动资料委员会长期合作,组织科研人员分赴上海各大工厂和商店调查、访问,举行座谈会,并做详细的记录,积累了丰富的口述资料.这些调查、访问、座谈笔录,大多已经过系统的整理,并出版过大量的内部书籍,未出版的资料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总字数在1000万字以上.国内外许多研究上海工人运动、工人生活历史的学者,都曾利用过这些资料.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口述历史日益引起大陆史学界和出版界的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适时地推出了“口述自传丛书”,颇受书界好评.这套丛书选取了一些重要的文化人物,试图以他们的口述经历提供一个反映历史的视角.已经出版的有《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跋涉者:何满子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朱正口述自传》、《带翅膀的摄影机:侯波、徐肖兵口述回忆录》等.据悉,北京大学出版社有意扩大口述者的范围,除文化名人外,还准备把普通老百姓纳入采访调查的范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前几年做过“上海移民史”的访谈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以“上海城市社会生活”为中心的访谈工作.
尽管口述历史在我国学术界已有一定成果,发展趋势也不错,但是,从总体上说,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体现在重点课题规划、科研经费拨发、杂志创办、学会组织等方面,口述历史都还没有自己恰当的地位.
三
口述历史近些年来在国际学术界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
人类对历史的记录,在语言出现以前,只能是物传,从遗物看历史.语言发明以后,增加了言传,从口耳相传中获得历史知识.文字发明以后,增加了文传,以文字记载历史.录音、录影器具发明以后,记载历史的工具又增加了音传、像传资料.由物传-言传-文传-音传-像传,人类记载历史的手段不断演进.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是在录音器具发明以后,运用音传、进而运用像传手段记述历史的方法.就复原历史的功能而言,纵使千言万语的文字记录,有时也抵不上简单的一刻钟录音,短短的一小段录像.今人可以确切地了解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的音容笑貌,但是,对刘邦、朱元璋、洪秀全却不能,其关键因素,就在于有无录音、摄像资料.因此,从工具运用角度而言,口述历史的出现,由记文到录音、摄像,是历史学领域的一大飞跃.
从历史记录的广度而言,口述历史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人类活动无比繁富,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下其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人们生活中所历、所见、所闻、所传闻的种种活动、认知,不一定都能载之史册.以往的档案、文献,比较偏重于记录统治阶层的活动,偏重于社会精英的活动,偏重于政治方面的活动,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对经济活动、社会生活、妇女生活则记录较少,有之,亦多为枯燥的统计数据,缺少有血有肉的个案记录.口述历史可以在这方面弥补传统档案、文献的不足.在普通民众史、社会生活史、妇女史、少数民族史、城市史、社区史、灾难史等日益受重视的今天,口述历史可以驰骋的空间很大,它可以给那些原来在历史上没有声音的普通人留下记录,可以给那些在传统史学中没有位置的事件开拓空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传统史学主要是统治阶级、精英人物的领地,口述历史则向民众敞开了大门.
口述历史与回忆录之类的自传作品的主要区别也在这里.个人回忆录是自说自话,口述历史是主客对话.回忆录的内容选择是单向的,口述史的内容选择则是双向的.写回忆录固然也不能天马行空,毫无限制,但那种限制主要来自文章的形式逻辑,比如不能自我矛盾、时间倒置,但写什么不写什么完全自出机杼.口述史则不一样.由于学术兴趣和素养的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受访人感兴趣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