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色盲论文范文,色盲类有关论文范例,与高中生物观摩课《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相关毕业论文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色盲及染色体及课后反思方面的论文总结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色盲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总结了“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遗传图解,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并通过“优生”故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优生优育的道德观.
【关 键 词 】教学设计;伴性遗传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1.2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②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③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并熟练的书写红绿色盲症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从而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②通过 “优生”故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及优生优育的道德观.
1.3 教学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现象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②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分析说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原理及特点.
③正确书写红绿色盲症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解决方法]通过婚配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解决方法]展示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2. 教学思路的设计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辨认、识图,结合课本P33的讨论→给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的实例→由红绿色盲分析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由抗维生素D佝偻病分析伴X显性遗传特点→伴性遗传的应用.
3. 教学程序 导入:教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辨认、识图,结合课本P33的讨论题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体细胞含有多少染色体呢——23对,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即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人类的许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如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与上节讲的果蝇眼色遗传相同,他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这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讲解的内容.板书:第三节伴性遗传.
教师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3.1 人类红绿色盲症.
[资料分析]教师展示教材P34中的色盲家系图,(对人类遗传病的分析,不可能通过杂交实验,只能对家系谱图分析,才能找出规律.)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色盲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学位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3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2) I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3)I代中的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让学生填写下表:
(6)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