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课改类如何写论文总结,关于新课改下校本教研制度的策略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课改及校本教研及教育改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课改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开创全新的教研制度,建立一个与传统教育模式并不相同的教育体系,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务,也是教研工作重心偏移的一个外在体现,也是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方面,在原有教育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 键 词 :新课改 校本教研制度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10
伴随着课程改革马不停蹄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新的课程决定着需要新的教育方式.全新的形式、全新的教学目标都急切地要求我们尽快的去改变原有的教育手段,将自身的重心从教研下调到学校教育之中.眼下,有一种专为了课改发展而生的,为课改注入新鲜活力的全新科研方式――校本教研制度,目前受到了各个教育层次的喜爱以及欢迎.积极进行教研的改革创新,建立一个与传统教育模式并不相同的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一个教研中心转移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准,开展全新课程,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除此之外,建立一个以教学为本的教研制度,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一步[1].
1.传统的学校教研制度的弊端
1.1 从不同教研方式的角度看
传统意义的教研模式是从上而下的,而上级的教研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学校和教师属于被动服从,从而导致只扮演了被动参与的角色;而新式教研则是不同,使用的是行动研究的方法,就是“寻找问题――计划――采取动作――反馈”这几步,经研究之后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
1.2 从教研内容的角度来看
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强调的是校验过程之中的内容,以教材为核心而后将各自的教学进度进行尽可能的统一、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行调整、对作业难度等等一系列因素进行调整.校本教研的教研内容相比之下是比较开放的,它相比之下更加强调解决各个教师各自具备的特殊问题而不是各自的教育进度等问题,更加强调的是解决教学难题的能力.
怎么写新课改本科论文的参考文献
播放:37419次 评论:6719人
1.3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在传统教研工作之中,教师只不过属于一个被动受体,而在新型的教研模式当中,教师扮演的却是一个主导者的角色.
1.4 从研究过程看
传统意义上面的教研基本上都是游离于现实问题之外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而新式的教研则是将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将解决问题当作第一目标.
2.创新校本教研制度的主要策略
2.1 “教研公开日”这个制度促进了教师们对于新课改教程的学习
自新课改正式实施以来,教师们陆续参与了互联网上的培训活动,学校也选派了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去参加省一级的交流活动,而负责教研的组长也积极组织各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活动.可是每个学科的讨论却并不能相互共通,教师们就注定只能获得一点自身学科所需要的新课改理念,可是并不能全面了解同一类别学科的新课改路线,也没有能够促进全校新课改风气的形成.因此学校针对新课改气氛不够浓郁的问题,从交流确实有一定难度这个事实出发,也实现了各个高校在各个学科之间新课改资源的全面共享,让每一名授课教师都可以了解本学科的新课改脚步[2].
2.2 “五段式”的教研模式和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
课堂向来都是素质教育的中心领地,同时更是新课改的核心以及根本,新课改带来的全新的思维理念、崭新的教学方式、全新的教学要求都要通过课堂改革来实现,课堂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基本途径,但是如果想要更加了解课堂的内涵、成功的引领课堂,教师还必须掌握更多的东西.只有对课堂的全过程都做到充分的认知,教师才可以成为整个课堂的引领者,才可以真正着手落实新课改,这样才可以成功地把新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因此学校方面要求教师:第一,要进行备课:对备课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对于相应课堂提出教学设计.第二,授课过程:授课教师将充满教师们集体智慧结晶的课程设计付诸实践.第三,对课程进行反思以及及时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参与听课的教师,专家进行点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授课教师以及其同组教师的“同伴互助”,对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产生的问题等进行及时的反思以及相应的调整.第四,再次授课:授课教师依照自身修正以后的设定,然后重新进行授课[3].第五,总结归纳:在听课人员的评价之后,教师要进行第二次的反思调整.在第二次反思中找出相应的原因,与此同时要改善自身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总结出一些具有价值的素材.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新课改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8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这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zongjie/438623.html
3.总结
综上所述,德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用各式各样的规定去捆绑他人,对他人形成各式各样的束缚,而是为了人们更好地发展而服务的,德语的主要目的是陶冶人们的情操,帮助人们塑造人格.为学生们灌输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原则,一种十分强大的精神助力,从而达到德育存在的根本目的,德育就好像土壤,而需要的养料是来自于生活的,德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张永超.教研创新的反思与对策[J].数学通报,2013,52(4):28-31.
[2]张宝贵,翟艳.校本教研的学校文化视阈[J].教育发展研究,2008,29(12):29-33.
[3]伍春艳,王先华,张荣先等.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