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传播及中国电影及电影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化传播相关新闻传播毕业论文,关于新世纪中国电影跨界传播的静默与应略相关论文范例,对写作文化传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一种传播介质,是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的重要表现.当前中国电影在跨界传播中存在“静默”的问题,下文首先浅析中国电影跨界传播中的失语和静默,接着对电影的跨界传播策略提出一种见解.
【关 键 词 】缺席,静默,传播策略
这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chuanbo/dzcm/391364.html
在21世纪,文化传播的单向度形态还是相对稳固的,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是传播的中心源,占据着文化传播的中心位置,同时向第三世界国家传递着一整套的思想系统、价值观念,在传播信息流量上,发达国家、发达地区也占据着统治地位.这样的传播方向和传播流量格局,使得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第三世界国家及地区有日益被边缘化的态势.当前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人们越来越自觉地用全球化视角来看待身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变化中的现实,全球化是历史的潮流,需要调整运作策略以适应当下的语境.
一、中国电影在跨界传播中的“静默”
在全球电影文化传播领域,作为文化形象的重要传播载体,中国电影的角色还不足以承担民族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在当下电影的跨界传播中,中国电影处在一种“静默”的状态:鲜有影片打入国际市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赢得利润回报和文化声誉.
1.中国主旋律电影缺席跨界传播
主旋律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精神的传声筒,长期以来,在资金投入、发行放映上
关于文化传播相关论文范例
2.中国商业电影的跨界传播还没有找到成功的道路
跨文化传播中,中国电影的静默还表现在商业电影的制作传播中.不论商业电影在国际市场上能占多少比例,就是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无所适从.中国的商业电影,虽然极力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以娱乐观众为旨趣,但是,在不自觉中日渐蜕变为消费主义的庸俗范本.所谓的国际视野,恰恰是结合了国内市场的盲目自信和国际市场的相对自卑.在跨文化传播中,中国商业类型电影仍在世界主流电影的边缘挣扎着.冯小刚“贺岁片系列”的演变,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从《甲方乙方》到《大腕》,都创造了中国商业电影的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似乎成为那几年来中国电影的年度总结,成为中国电影对抗好莱坞冲击的灵丹妙药,但是《大腕》的出台,粉碎了虚拟的中国商业电影之梦.这部由哥伦比亚公司出资3000万人民币制作的贺岁片,成了好莱坞的代言人,不仅帮助好莱坞占领中国的商业市场,而且多年来形成的“冯氏幽默”被一种碎片式的不伦不类、不中不洋的喜剧形态所替代,文本中呈现出向外来资本力量妥协的迹象.
二、中国电影跨界传播的策略分析
1.中国电影跨界传播的文化策略
发掘既具本土性又可以为全世界所理解的那些“文化资本”,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一条必然之径.电影的文化表述包括了肤色,服饰,饮食,语言,建筑等到外在的表征,也包括生活习性,民俗仪式,价值观念等内在的意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五代导演的“新民俗片”如《黄土地》,《菊豆》,以及后来的《炮打双灯》、《风月》等是最早将这一文化策略付诸实施的电影作品,成功地将中国电影推向了世界.这些影片借助浓郁国别地域特色的典型符号,如“黄土地”,“黄河”,“江南水乡”,“红高粱”,“红灯笼”等,营造某种特定氛围,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东方镜像”.从文化跨界传播的角度来看,“异国情调”、“民俗奇观”,正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当作可资交换的文化资本加以利用,不仅在策略上是可行的,也一再被证明是民族电影国际化推广的成功之道.在世界电影史上,把影像的奇观性作为电影生产国文化资本,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并没有开先河,美国的西部片,欧洲的民族风情电影,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旅游宣传片都是在发掘自己民族的文化资源、利用本民族的影像奇观来成功推销自己国家和民族.走向国际的中国第五代影片其民俗元素是本土的,然而这些电影中渗透的文化反思与人文关怀则是世界性,对人性张扬的赞美、对追求自由的肯定等,则是外国观众可以理解的.
怎么写文化传播毕业论文
播放:37278次 评论:6597人
2.中国电影跨界传播的题材策略
在电影的跨界传播策略中,中国电影应该在电影题材上做精心考量.中国电影不能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于狭窄的电影题材限制了其传播范围.我们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无可替代的题材优势,当下转型期的中国更有许多的题材资源可供挖掘,把这些特有的电影资源,用现代性的读解和世界性的观照来作为电影的叙事策略,其艺术形态会有一些全新的样貌.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电影导演关注“涉外题材”,如《天地英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有意识把眼光投向“外域”,关注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关系,关注中外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把文化的全球视野和外国电影的叙事策略同中国的当下相联系,拍出中国和外国观众两相宜的电影,不失为一种可行之道.
在电影题材的开拓方面,“第六代”导演做出了不懈的探索.第六代导演把眼光投射在当下,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关注边缘人物的灰色生活,这种“边缘题材”恰恰契合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性关注.第六代导演的以其“边缘化”的电影题材和独具个性的艺术表现力征服了国际电影节的评委.纵观近年来迅速在国际影坛崛起的伊朗和韩国电影,无一不是依靠既具本土,又具世界性的题材资源取胜的.作为有着丰富题材资源的国家,中国电影应该具备一种世界性的眼光,即深入挖掘自身独有的文化资源,同时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开拓新的题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功能,使中国电影在全球形成影响力.
3.中国电影跨界传播的艺术策略
中国电影要善于借鉴国际化的电影语言,在保持自身美学特色的同时大胆创新.电影的语言表述系统主要包括运动的图像语言与概念语言(如对白、旁白、独白)的结合,其本质特点在于影像符号的表现力上.中国电影国际化的艺术策略也许有几种途径:一是突破“打团圆的叙事结构”,即在叙事上回避“冲突-解决”、善恶终报的封闭式结构.二是“纯朴自然的蒙太奇”.放弃模仿好莱坞电影紧促而戏剧化的蒙太奇形式,采用一种相对平缓的蒙太奇联结,把画面开阔、造型平缓的中国水墨画韵味创造性的运用在影像风格中.三是“纪实性风格”.即在叙事风格上采用有别于反好莱坞的纪实手法.“第六代导演们走出国门,其共同的动作方略是――‘草船借箭’,也就是主打欧洲‘小众型’的艺术市场(即先融资,再获奖,随后出击市场),不是‘后殖民’式的屈已媚洋,而是以对中国当下社会变革某个‘亮点’的发现以及艺术个性的张扬,去征服外域并开拓生机.”这种立足本土,借鉴欧洲艺术电影,自觉的,有针对性的反好莱坞的艺术策略既使中国电影与世界领先的电影艺术接轨,又打造了中国电影的“艺术个性”,有利于中国电影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走向世界,进行跨界传播,参与全球竞争.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化传播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5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参考文献】
[1]罗兰罗伯森. 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2]孟建. 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3]贾磊磊. 中国主流电影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建构[N]. 光明日报, 2007-3-16.
关于文化传播相关新闻传播毕业论文,关于新世纪中国电影跨界传播的静默与应略相关论文范例参考文献:
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
批富有深厚文学素养与文学魅力的新型语文教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新闻传播史论第一节从传播学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
新闻传播论文发表
9年11月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代码:0552),(一级学科:新闻与传播),(。
新闻传播本科论文
书《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与设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金融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安排,一,答辩委员。
新闻传播论文投稿
书《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专。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目1.018何爱平经济管理学院我国生。7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参评推荐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升本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1,论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2,论毛泽。
传播心理学
道和新闻论文类参评作品报送数额见附件1.其中参评国际传播奖项的作品,应不少于各报送单位报送数额的10%(各地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
新闻传播论文
辩信息2016年6月4日,14:00-15:00新闻传播学院接待室,硕士马周王晓梅老师"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高考——以《中国青年报》的报。新闻职称论文范文郑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
文化传播论文
传播心理学:广告中认同之建构,郭良文(民87)台湾近年来广告中认同之建构—解析商品化社会的认同与传播意涵,新闻学研究,第57集,pp.127-155,周甫亮(民91)青少年在网咖。
传播心理学论文
传播心理学:meilingj@mail.tku.edu.tw,【上课时间:周四3,4堂(10:10-12:00);上课地点:sg-318】,【课程主旨】,探索与解析资讯传播相。
传播论文选题
传播论文安徽选第36届国际教育学术年会.获中国图书奖,全国社教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博客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新闻奖,网络新闻奖,优秀传播论文奖和赣版书十佳奖等60余项,其中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