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法律援助毕业设计论文,关于“大学生法律援助――诊所法学教育”的困境其解决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法律援助及法律诊所及法学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法律援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与法律援助之间的联系是自然形成的,是应法律援助的需要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构建我国法治社会具有一定的贡献.目前法律诊所教育遇到一定的发展瓶颈,对此我们应该从理念上重视实践性教学方式,对法律诊所的地位进行法律保障,弥补运转经费,开拓教师资源,解决诊所法律援助在各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
关 键 词:大学生;法律诊所;法律援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94-03
诊所式法学教育不是在我国土生土长起来的,而是最先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法学教育方式,我国把这种教育模式移植过来,是对法学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这种法学教育模式是在医学院的诊所实践教育模式基础上的借鉴与创新,因此称之为“诊所法律教育”.中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始发展的.继2000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申请参加诊所式法律教育项目后,更多法学院校加入该项目并设置了与之相应的“法律诊所”课程,从而对学生进行诊所式教育.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推动我国法学实践教学和法律事业的发展.
一、法律援助与诊所式法学教育的关系
法律援助在国际范围内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从学术层面到政治领域、从政府行为到民间活动,使用频率极高,已成为检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现代化、文明化、民主进步化的标志之一.在我国一般认为,法律援助是在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之下,由法律服务人员为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一项司法制度,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人员一般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者、公证员等,接受法律服务的人员包括涉及诉讼或非诉讼事务的当事人[1].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源于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援助条例》中规定了政府性质的和非政府性质的两种法律援助方式,而诊所法律援助是由《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非政府性质的民间法律援助.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法律援助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5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诊所式法学教育由于是一种新生事物,如何操作的细节问题有待研究,但就这一教育模式大体的方向普遍观点是一致的,是法学院校的学生不再仅仅是记忆书本、法条的内容,而是亲自为当事人提供代理服务,在代理过程中把学到的法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亲自接见当事人,倾听当事人讲述的案件事实,书写法律文书,法学理论和法条不再是“死”的光凭记忆的知识,而是应该转换为“活”的能够解决当事人问题的技能.学生在转换角色的过程中不免要产生疑问,这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背后的东西以便灵活运用.教师的指导是“幕后”的,学生的代理工作是“前台”的.
法律援助与诊所式教育作为两种事物,二者当然有不同的地方,就目的而言,法律援助是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为了使普遍的当事人无论经济地位如何都能实现法律的公平对待,实现实质上的公平正义,而诊所式教育毕竟是法学院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赢.然而法律援助与诊所教育之间同时也具有互补性,法学院校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利用法律诊所进行法律援助正好可以为法学院校所用,而法律援助同样也需要不断发展,正好可以利用诊所教育这一模式壮大自己的队伍,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更多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可以说法律诊所已经成了法律援助的组成部分,法学院校开展诊所教育本身就是在进行法律援助.
如何撰写法律援助硕士论文
播放:21593次 评论:4110人
二、诊所式法学教育于我国出现的必然性及意义
(一)法律需求急剧上升,法律援助供需矛盾突出
经过多年的普法,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日益增强,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法律援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提供法律援助的专业人员数量并没有随之增加,或者说是增加的量赶不上法律援助增加速度.政府法律援助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越来越大,法律援助制度的初衷无法全面落实.另外,现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者、公证员已越来越市场化,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公证员不可能大量无偿地承接法律援助案件.这就需要扩充法律援助队伍,吸收社会各界的力量,扩充法律援助渠道,诊所式法律教育应时而生.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合格法律人才
在诊所教育中,学生把抽象的知识拿到实践中运用,得到了真实办理案件的机会,不再是法律知识的模拟,而是身临其境,真实地代理当事人,直接从当事人讲述的琐碎事实中分析出案件事实,直接搜索所需的证据,能够锻炼学生的法律技能.法律诊所使学生置身于法律服务人员的真实境地,要求学生斟酌法律、权衡利弊、思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在维护当事人利益问题上追求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优秀法律人才.
(三)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而法治国家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法学教育的成功与否.法学院校承担着培养合格法律人才、弘扬法治精神的重任,法治国家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以法学院校的教育状况为基础.目前法学教育理论性强,实践性弱,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学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而法律诊所可以担当起这样的重任.如此,法律诊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义务的法律援助,化解社会中出现的矛盾与隔阂,使社会恢复有序的状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积极意义.
三、“诊所式法学教育”的发展困境及解决途径
教育理念的转变我国一直以来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性的教学,认为法学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明确的目标.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成了学习的客体,而没有把他们作为主体.这来源于大陆法系经院式的教学方式,强调法律的概念性、理论性、逻辑性.我国成文法的历史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一趋势.教学方法上体现为讲授式教育占绝对的主流,而实践教学方式大多流于形式.但法学绝非象牙塔,人们学习法学是为了应用,法学教育是职业化的教育.学生毕业后不管是否从事司法业务,他们的工作是不可能脱离法律应用的.对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包括“法律诊所”在内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我们应该看到“法律学本身便是一种实践理性;它不仅仅是一整套自恰的知识体系,更是一套以问题为指向的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方法”[2].当然,我们对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重视并不等于就是对理论教学的轻视,而是不能绝对地进行理论灌输,在法学教育中应该理论和实践并重,通才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我们所说的“通才”并不是指可以从事一切行业的人才,而是指在法律职业范围内的人才,是各部门法融会贯通、不单单只是从事司法职业的通才.毕竟,我国是“成文法典”模式,这决定了我们的
关于法律援助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大学生法律援助――诊所法学教育”的困境其解决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