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生命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生命教育寻根之旅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命教育及通识教育及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命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编者按:2013年2月17日早上,本刊通讯编委、著名的生命教育专家、“生死哲学”研究学者、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在晨练中不幸坠楼身亡,闻听此讯,甚为哀伤.春节前郑晓江寄来此稿,原本打算继续写下去,不料竞成为绝笔.为了缅怀郑晓江教授,特刊出此文,以示纪念.
2012年,在微风送爽的金秋十月,我再一次踏上了赴祖国宝岛台湾访学的旅程,而且是率领四位博士老师共同前往.这一次主要是接受台湾大学生命教育研发育成中心主任孙效智先生之邀,参加由该中心、静宜大学、台湾生命教育学会于10月18日到22日主办的第八届生命教育学术研讨会,其主题是“自主灵性与大学生命教育”.
2004年12月26日,在距离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160公里的印度洋,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这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排名第五的超强大地震.由此引发了大海啸,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大灾难中,遇难者超过30万人.真是生死事大呀!无论是在大自然面前,还是在人为的灾难面前,人类的生命都是非常脆弱的,如何正确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发展生命、辉煌生命,是现代社会、现代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生命教育在1968年发端于美国,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了.现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在开展生命教育,而我国的港、台地区的生命教育事业发展比较快;在中国大陆,据不完全统计也有24个省市、数万所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生命教育的工作.我们这一次赴台,首先是一次“生命教育研习之旅”,去学习和考察台湾生命教育的现状;又因为中国大陆的生命教育基本上是从台湾引入的,所以,我们一行五人的代表团去参加台湾大学的生命教育的学术会议,也可以称之为“生命教育的寻根之旅”.
傍晚,我们下榻在台北的福华会馆,门前兀然矗立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博学、慎思、笃志、力行”八个字,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由此扩散开来.
10月19日,“自主灵性与大学生命教育”研讨会在台湾大学正式开幕.首先由静宜大学唐传义校长致辞,他的讲话朴素无华:人生真正的工作是做人,人的心灵应该摆脱竞争.然后,由中国医药大学黄荣村校长主持,第一个上场的是这次会议的主办人孙效智教授.
台湾大学生命教育研发育成中心主任孙先生早年学的是理工,后赴德国主修伦理学,当过台湾大学哲学系的主任,现已离职专门投身于生命教育,他是台湾生命教育的顶层设计者.受台湾教育部门的委托,他组织相关人员、成立相关机构,全力推动生命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务的发展,特别是推动生命教育进学校成为选修课,同时致力于培养生命教育的师资.他在大会的演讲题目是《大学生命教育推动理念与愿景》.他认为:两岸三地谈论大学生命教育的学者大都指出,“当代大学生之生命困顿主要表现在生命价值的缺失与生活意义的迷惘”.不过,这种说法里头却有一种混淆,而且也容易引人误会,仿佛只有不太成熟而又在太过富裕环境下成长的青年学子才有生命意义失落与人生目标虚无的问题.孙先生又指出: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大人与小人之区别,不在年纪,而在于生命厚薄以及由之展现出来的慈悲、智慧与德行之高低.依此,一个人进入大学,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高深的专门知识,而在于学为“大人”,从而展开探索人生、发展自我、提升智慧、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遗憾的是,今之大学,更像是高级职能培训所,而非体现大人之学的学府.大学里着重专门知识的培养,轻忽生命智慧的启发.即连专门知识的教育也随着学科的分化而日趋片段化与密闭化,从而不再能提供整全统合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此外,重理工轻人文的结果是,自然科学及以自然科学为典范的经验科学蔚为主流,学术文化变得急功近利、重物轻人,大学里重视knowhow,忽视knowwhy;重视看得见的经验事物,忽视看不见的精神价值.影响所及,学生忽略人生意义与方向的探索,陷溺于各种欲望的桎梏,导致人生观的空洞模糊与价值观的扭曲肤浅.生命实践上则变得只关心现实,缺乏理想;注重专业,轻忽做人;对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事物取巧钻营,却对死之将至毫不在意而醉生梦死.他强调,生命课题的探索、追寻与实践是一辈子的功课.教师也需要在生命课题的安顿和生命智慧的修养上终身学习.而且,教师不自我转化,又如何能带动学生转化?孙教授再从人生三问出发,即“人为何而活?应如何生活?如何能活出应活出的生命?”从知到行来架构生命教育体系.而且,生命教育应该是志业而不仅仅是事业;教师不仅要教养,重要的是存养.从孙教授的发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一个真诚的学者对生命教育的执着与热爱,他坚持的是从理论学科的角度、从培养“大人之学”的视野来推展生命教育,并对我认为的应该从“生命困顿”出发展开生命教育的思路提出了异议和温和的批评.
这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53461.html
孙先生讲完之后,由我上台演讲40分钟,我以《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为题,认为:考之六十多年生命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得知,学校生命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就是在促进学生“知识增加”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生命成长”.中国的教育在抓学生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方面非常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方面非常不够,漠视生命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我们的老师必须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成长中,有无生存的技巧和生活的能力?有无感恩之心?有无团队精神?有无善良、勇敢、仁爱、责任、诚信等品质?应该说,许多学生在这些方面非常欠缺,表现为:目前部分学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如:众多学生人生方向与目标不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难觅,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导致其生存质量低下;又有许多学生往往只专注于当下的生活感觉,淡化了生命的意识,有关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精神生命的求取等皆隐而不显,此可统称为“生命的困顿”,轻则陷入了郁闷、无聊、纠结、“活得很累”;严重者则发展到网瘾、自闭、斗殴、自残;再严重者就沦入到吸毒、性乱、自杀、伤害他人的种种困境之中.因此,迫切需要在学校中寻找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来加以解决.应该在学校中大力推广生命教育,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并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以之来增强学生们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谐生命,使学生们摆脱生命困顿,获得健康的成长、快乐的生活与幸福成功的人生.我还特别澄清了孙先生的问题:我提出“大学生的生命困顿”问题,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没有生命困顿,也不意味着过去及未来的人没有生命困顿,更不意味着提出“生命困顿”者就没有生命困顿.同理,提出“当代大学生之生命困顿主要表现在生命价值的缺失与生活意义的迷惘”,亦非说其他人就没有这个问题,但应该说,其表现及性质会有差异,所以,生命教育是公民教育.应该说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肯定会产生不同的“生命困顿”、不同的生命价值的缺失与生活意义的迷惘;因为现代的青少年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家庭的影响,也就产生了性质、程度不同的生命困顿.比如:网络化生存、少子化与独生子女、社会及教育的极端功利化发展、社会价值观的紊乱、人生终极关怀的消解,等等,这一切都对当代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生命成长及人生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负面表现就是所谓“大学生的生命困顿”.而大学里的“生命教育”,就应该主要去解决这些独特的“生命困顿”问题,而非进行另外一套“系统知识”的学习,这不应该是生命教育的任务,可能也是生命教育难以完成的任务,何况在知识性教育、技能性培育盛行的大学,究竟有
关于生命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生命教育寻根之旅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