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物理学博士方面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物理学史上失踪的中国人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物理学博士及档案馆及大学物理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物理学博士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李正修决定寻找父亲.那一年,他82岁,距离父亲李复几病逝,已过了整整60年.
2007年2月6日,82岁的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离休干部李正修收到外甥姚辛从上海寄来的信,姚辛告诉舅舅,上海交大正在寻找“外公”的后人,并拟请家族老人们“讲故事”.这封信附了两页A4打印件,是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室欧七斤助理研究员整理出来的《上海交大1901届校友李复几年谱资料》.
李正修9岁那年到上海求学,一年后日军打进老家苏州,全家人四散辗转,此后再也没有见过父亲.他只知道父亲是位工程师.
从上海交大发来的两页资料和姚辛随后打来的中,李正修第一次得知,父亲在1907年成功挑战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勒纳关于光谱形成原因的火焰中心发射说,被授予波恩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父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来自上海交大和德国波恩大学的资料,完全超出了他对父亲的了解和记忆.
在此之前,上海交大已经寻找李复几将近两年.而李复几的母校德国波恩大学寻找自己的学生已经二十多年.
波恩大学的“礼物”
1984年10月,德国总理科尔第一次访华,将关于李复几的几份文件作为礼物送给了北京大学:与他1907年博士论文同样小开本的单面复印本、他的照片、波恩大学签名纪念册.
科尔10月10日在北大作的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学生留德早有良好的传统,早在19世纪末期,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有很多贵国年轻科学家到我国接受大学教育.波恩大学是首先颁授博士学位给一位中国公民的欧洲大学,他姓李名复几,博士论文题目为碱金属,该论文于1907年于波恩大学通过.我带来了该论文的复印本以及李先生的简历和离校证明书,请你们存档.”
在科尔演讲的次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稿件中,都只刊出了前半段,后半段关于李复几的个案举例,中国报纸并未提及.因此,在1984年,中国读者依然不知道李复几这个名字.
写物理学博士论文的格式
播放:36207次 评论:3496人
由于无人知道李复几的经历,这份档案在北大的档案馆静静地躺了23年.
得知北大存有父亲的资料,李正修拿着介绍信,于2007年6月25日找到北大档案馆.
北大收藏的这份档案中还有一张16开大小的中德文卡片,上书“德意志联邦总理赫尔穆特科尔于1984年10月7日至13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际赠与北京大学”.
李正修把沉寂在北大的资料复印并寄给上海交大校史研究室的欧七斤,他附信说:“以上档案中没有北大外事人员的记载与说明,因此,不知北大校长接受这份复印件时说了什么,或对北大有关人员有何交代,档案馆的同志说,这样的材料事后就转到档案馆来了.”
尽管寻找李复几是科尔为了中德文化交流的一时之需,但是波恩大学校史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汀乔治多年来却一直在寻找李复几和他的后人.李正修致信克里斯汀,告诉他自己童年时对父亲的一点记忆.克里斯汀回复他:我很高兴读到了李复几儿子的来信,他是波恩大学最著名的外国校友之一.
从1984至2007年的23年,成了李正修最大的遗憾,“要是早23年开始寻找,还会有一些认识我父亲的老人在世,还能保存下一些口述.现在,即便是在档案中找到点头绪,也无从追踪下去了”.“以前是想找也不敢找,虽然父母都不在了,我们也要和家庭划清界线.我们这种情况在解放后叫做‘社会关系复杂’,现在能找了,又晚了23年”.老人一说到这个问题,就习惯性地压低声音.
被埋没的上海交大校友
2005年5月10日,“中德世界物理年暨纪念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100周年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在会上放映了一部回顾中德学术交流的幻灯片,一位东方人的头像下,写着NanYangCollege(南洋公学).核反应堆专业出身的校长谢绳武意识到这位留德学生与交大有关,立即起身,跑步赶到校史办公室.
一会儿,谢绳武又跑回纪念会现场,他宣布了一个消息,纪录片中出现的那位东方青年,是南洋公学1901年的留学生李复几,他于1907年获得波恩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
接下来的午餐会气氛格外活跃,中德双方定下了两年的约期——2007年李复几获得博士学位100周年之际,双方在上海交大举办纪念活动.
从此,交大校史研究中心的欧七斤,开始了对李复几生平的探寻.
欧七斤从交大现存的南洋公学档案中查到,1901年,南洋公学中院毕业了6名学生,其中4名被公费送往英国留学,李复几(曾用名李福基,字泽民)考取总分第一.校方规定,李复几攻机械,胡振平、曾宗鉴专习政治,赵兴昌学商务.
李复几进入芬斯伯里学院(FinsburyCollege),就读机械工程专业,后入伦敦机械工程师研究所实习1年,之后再入伦敦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04年毕业后前往德国迪塞尔多夫的汉尼尔理机器厂实习.
这篇论文来自 {$get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