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接受美学相关论文下载,关于接受美学在内地的转述译介和话语建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接受美学及文学理论及文学评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接受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接受美学在内地三十年的传播历程,经历着转译、转述评介,再到结合传统诗学资源,进行本土化再造的演化过程.然而汉语知识界对接受美学的接受,也体现着选择性的疏离,即存在着重视批评实践而轻原理研究,关注前期论述忽略后期修正,缺乏对其主体间性内核的正面论述等问题.而发掘并吸收其主体间性诗学思想,有助于促进中国现代美学进行主体间性转型.
关 键 词:主体间性;话语分析;研究范式
一、接受美学的汉译问题
在跨文化交往语境中,学术著作的译介体现选择性的疏离.在考察大陆学界对“康斯坦茨学派”(KanstanzerReceptionsathetik)的研究前,须遗憾地指出该学派的重要研究成果,6000页之巨的《诗学与阐释学》丛书12卷,至今仍无中译本,在可见的将来也不可能面世,缘此客观上限制境内学人的学术视域.这套由慕尼黑的芬克费拉格出版社发行的系列出版物,是这一跨学科小组每隔两年举办一次的学术研讨会成果汇集,其学术史价值引起德语知识界的巨大关注,以至于将其与上世纪30代的瓦尔堡文库相提并论.当中第1卷《模仿与幻想》(NachahmungundIllusion)由姚斯编著于1964年出版;第2卷《内在美学——审美反映:作为现代诗范例的抒情诗》(ImmanenteAsthetik ̄AsthetischeReflexion)由伊瑟尔编著于1966年出版;第3卷《再也不美的艺术:审美的边界现象》(DieNicehrschonenKunste),由姚斯编著于1968年出版;第4卷《恐怖与游戏:神话的接受问题》(TerrorundSpiel),由曼弗雷德福尔曼(ManfredFuhrmann)编著于1971年出版;第5卷《历史:事件与叙述》是由雷茵哈特考瑟尔莱(ReihartKoselleck)和沃尔夫狄尔特斯丹普尔(Wolf ̄DieterStempel)编著于1973年出版;第6卷《否定性的地位》(PositionenderNegativitat),哈罗德文里希(HaraldWeinrich)编著于1975年出版;第7卷《滑稽之物》(DasKomische),由日尔曼文学家沃尔夫冈普莱森丹茨(WolfgangPreisendanz)和雷纳瓦宁(RainerWarning)编著于1976年出版;第8卷《同一性》(Identitat),奥多马库厄(OdoMarquard)和卡尔涅茨斯梯尔(KarlheinzStierle)编著于1979年出版;第9卷《文本与运用:阐释学话语中的神学、法学和文学研究》(TextundApplikation),曼弗雷德福尔曼编著于1981年出版;第10卷《虚构之物的作用》;第11卷《话语》,第12卷《时代界限与时代意识》.
内地首部接受美学译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是由周宁和金元浦共同翻译.该书实际上包含两个部分,上部是接受美学创始人、曾任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姚斯的《走向接受美学》英文本(TowardanAestheticsofReception,1982),下部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RC霍拉勃(RobertCharlesHolub)对接受美学的批判性研究著作《接受理论》(ReceptionTheory:ACriticalIntroducion,1984).“前一部是接受美学的经典著作,人们从中可以看到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后一部则是对接受美学的产生条件、基本理论、发展过程、自身价值以及所发生的影响的全面介绍和分析,人们可以从中看到接受美学的理论发展的来龙去脉和整体面貌.”[1](P1)现在看来,此书作为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的当中一册影响极大,几近内地高校中文系研究生的必读书目,为推动接受理论在汉语学术界的传播厥功至伟.实而言之,内地学人得益于斯,方能直接阅读接受美学代表译著,也才能对其思想渊源、理论概貌、争鸣流变具有比较明晰的系统认识.
当然所录两书不同,故应分而言之.首先《走向接受美学》一书,收入姚斯被奉为接受理论宣言书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LiteraryHistoryasaChallengetoLiteraryTheory).显然作为长篇修订稿,其比作为1970年秋季文学史研讨会论文集中的一篇,而刊发在《新文学史》(NewLiteraryHistory)第二卷第一期的同名论文还要完整,后者实际上只是截取1967年原文的第五到第十二部分.当然除这篇让姚斯扬名立万、备受瞩目的宏论雄文,该书还收罗其利用接受美学作为理论工具,来对艺术史、类型理论进行具体操作实验.不过对照该书的英文本,汉译本也存在白璧微瑕,其将姚斯访学耶鲁大学的引进者、德里达的至交密友,作为“耶鲁四才子”之一的著名解构主义吹鼓手和传播者保罗德曼(PauldeMan)所作《导读》去掉,从而让国内学者,忽视与之同时起步且更为炙手可热的解构主义文论与其之间的共享语境和话语异同.时至今日,接受理论在北美的撒播,及其余波回响和当代后学的阅读理论的某种若即若离、似有还无的微妙关系,在汉语学界仍是一块有待开垦、杂草丛生的荒地.
此外,刘小枫编选的《接受美学译文集》,作为《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编委会创办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中的一册,由三联书店于1989年出版.该书除节译姚斯的力作《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一书的两个小小节目,即《什么叫审美经验?》、《审美经验的接受方面》之外,还选译几篇接受美学研究论文.当中深受国内学者重视而引用频次相对较高的是由罗悌伦翻译的冈特格里姆(GunterGrimm)《接受美学研究概论》.颇具篇幅的该文选自其所编著的《文学与读者》一书,上篇涉及社会利益、解释学前提、接受美学的萌芽、姚斯的接受美学、姚斯萌芽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姚斯批判的批判诸多方面的概论;而下篇则触及文学功能确定、文本理论、美学与出版、历史上的接受学研究(效果史)、构想的读者、文学社会学与经验的接受学研究等诸多维面的阐述.从中不仅可以见出接受美学的出现缘起、理论准备,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及其运动的历史意义、价值地位等,而且能够看到处在中心漩涡中的德国学者(包含东德)对其不足之处的反思批判和薄弱环节的深度拓展,对国内学者特别具有参考价值.张廷琛选编的薄薄小册子《接受理论》除遵循惯例收录姚斯的《文学史对文学理论的挑战》、《接受美学与文学交流》,伊瑟尔《文本与读者的相互作用》,还选译读者反应批评的两篇文章,以及摘译国外批评家对文学接受理论的批评,尽管只是述旨备要的只言片语,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刘峰等人编辑、翻译,作为《外国文艺理论研究资料丛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读者反应批评》,当中的“译文除尧斯的《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外》,均选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980年出版的《读者反应批评
关于接受美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接受美学在内地的转述译介和话语建构相关论文下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