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路相关硕士论文范文,与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其实践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为关于道路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其实践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可用于道路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道路及文化及精神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安徽农业大学所走出的一条农科教与文化相结合的“大别山道路”,是将“大别山道路”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逐步形成相对明晰的观念和表达,使“大别山道路”成为提升安徽农业大学文化特色的重要方式,这在高等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积极的启示性.

关 键 词 :高校 特色文化 路径 “大别山道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04-01

特色大学文化,是指一所大学中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系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个性[1].大学追求特色大学文化需要将学校建设方针与地域特色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发展潜力和生命活力的独特文化氛围.

1.农业院校构建特色大学文化的意义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的重要载体,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好“三农”的同时,担负着院校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职能,所以高等农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构建特色大学文化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从社会层面看,构建特色大学文化是顺应国家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实际举措.从高等院校大学文化建设抓起,通过一代代高校师生的接力探索,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具备国家战略需要和时展要求的特色大学文化,从而为全社会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大学自身应有的力量.

从院校自身看,构建特色大学文化尤其是高等农业院校构建其所特有的育人文化、办学文化,是院校丰富和发展自身精神资源,提高办学质量的客观需要.同时,走出自己所独特的大学文化建设模式,更是在众多高校中赢得一席之地的生存发展需要,是自身“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从人才培养看,高等农业院校形成自身的特色文化,对培养学生服务“三农”、扎根基层成长成才的意识至关重要,其很好地把课堂教育与实践认知无缝对接起来.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来说,是一块难得的丰厚土壤,是一种难得的文化熏陶.

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其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道路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高等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下面基于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实践,探索农业院校特色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2.1 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传承“大别山道路”精神内涵

在“大别山道路”实践贡献的同时,安徽农业大学从“大别山道路”中汲取了大学文化的文化特质和精神特征,在传承文化中凝练大学精神,使学校精神文化有更为坚实的依托,显得更为厚重.

大学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等方面.安徽农业大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恪守优良教风、学风,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以“大别山道路”为标志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安徽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思想,坚持围绕促进安徽农业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兴学育人,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富民、兴校、创新、育人的“大别山道路”,形成了“服务‘三农’、献身‘三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大别山道路”精神[3],并形成了“坚持大别山道路,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培育优势特色学科和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特色.

2.2 在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中体现“大别山道路”精神

大学文化具有的规范功能和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大学既定的条例、制度、法规等行为规则,达到强制师生员工行为、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办学方向的目标.安徽农业大学建校80年来,坚持以育人为根本,恪守优良教风、学风,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为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有助于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别山道路”精神中所体现的“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结合新时期大学建设的新要求,对于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工作提供借鉴,在与师生员工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集中全校智慧,逐步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做到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水平.同时,安徽农业大学在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与执行中,注重对安农师生员工爱岗敬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保持健康的人生态度等方面进行培养.

2.3 在教学科研中体现“大别上道路”文化特色

高等农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安徽农业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农业大学,立足安徽,以大别山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量体裁衣,突出特色,在教学科研中体现“大别山道路”文化特色,开展以服务“大别山道路”经济社会发展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教学工作、与“大别山道路精神”教学资源进行积极整合,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讲座与课程,把“大别山道路”科研成果逐步推向课堂,使广大师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大别山道路”蕴含的精神内涵,增强大学生的服务“三农”意识,投身科研活动的热情;在坚持“大别山道路”服务地方经济、培育优势学科和高素质人才中,探索实践了培养创新创业“双创”人才模式,使广大师生在“大别山道路”精神鼓励下,走出校门,走向农村,走近农民;使“大别山道路”精神不断传承,使之成为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本篇论文url: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448392.html

2.4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大别山道路”精神内涵

通过“大别山道路”的实践,安徽农业大学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献身‘三农’”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本色,这是安徽农业大学服务“三农”事业、服务社会的永不褪色的本质和必然要求;无私奉献是灵魂,胡承霖教授,近80岁高龄仍然奔走在田间地头、服务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开拓创新的动力,支持着宛晓春、程备久、马传喜、李增智等教授致力于现代农业科技的前沿;献身“三农”是方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安农人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田野山林.“大别山道路”的精神已经积淀为安徽农业大学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从“大别山道路”精神中汲取养分,受到感染,使青年学生树立立足安徽,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思想观念.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了解“大别山道路”精神内涵,通过对安农人已有的科研成果与安农人对地方社会经济做出的贡献进行考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通过开展“大别山道路”精神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了解、学习“大别山道路”精神内涵与文化提供契机和参与的平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道路学位论文撰写
播放:21575次 评论:4020人

参考文献

[1] 申明.大学文化特色的内涵探[J].怀化学院学报,2010(1):126-128.

[2] 李国杰,关嘉.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应对高等教育发展走势的策略[J].江苏高教,2007(6):46-48.

[3] 赵良庆,朱立军.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以安徽农业大学走“大别山道路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