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为关于花名册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大学新生花名册见证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可作为大学毕业论文专业花名册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花名册及学生及新生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一张小小的大学新生花名册,看上去不足为奇,但仔细观察,却并非如此.它不仅记载了新生的信息,更是一段历史的载体,更何况花名册演变的本身就是一段历史.近日,由于偶然的机会,笔者得到湖南某高校中共党史专业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30年的招生花名册.通过仔细观察花名册填写内容的变化,笔者发现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和物质文化的巨大变化,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轨迹和时展的脉络.
学生年龄差距缩小与学生平均年龄下降
这里的学生之间年龄差距是指同年级党史专业学生里面年龄最大与最小者之间的年龄差距.从花名册来看,党史专业学生年龄差距达十岁以上的有3年,分别为1978、1979、1980年.1978年的学生中间,年龄最大的比最小的大近15岁.此后1981~2006年,除1987年所招学生年龄最大与最小差距在6年之外,其余年份皆在5年或5年之内,这个明显的变化反映出应届生的比例在增加.同时,随着应届生的增加,考生的平均年龄也呈现下降趋势,如1978级考生平均年龄是22.875岁,到了2006年,学生新生平均年龄只有18.826岁.比18年前的1978级低了约4岁.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考察历史,主要还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当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很多受“文革”耽误了的大龄考生也参加进来,圆自己的大学梦.这就造成了前几届考生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比较大的差距与考生较高的平均年龄.这一状况随后来应届生的大量增加而逐步改观.
由一省招生到全国招生
七八级党史专业的新生都来自湖南省,虽然有的新生籍贯不是湖南的,但他们在入学前所在单位皆在湖南境内,所以也算是湖南的生源.而在2006级党史专业23位新生中,外省生源15人,超过六成.这一点反应了我国大学随社会的开放自身也变得开放了.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可以广揽贤才,既对国家的人才交流有利,又对自身的发展有利.
“家庭出身”一栏取消
从七八级到八三级的花名册上,均设有“家庭出身”一栏.所招新生的家庭出身种类很多,有工人、“革干”、中农、下中农、佃农、“小商”等类别.该栏于1984年取消.“家庭出身”栏的取消反应了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非常强调阶级分析法.因此,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即非常注重用阶级的观点来看问题,历史上甚至一度犯过“唯成份论”的错误,向忠发就是靠工人的好出身被推上总书记宝座的.当然,在革命战争年代强调阶级与出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要取得胜利就得分清敌友,阶级分析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在建国以后,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执政的党,应该努力转换革命党的思维,给全体公民以国民待遇,不能以家庭出身的原因来剥夺公民合法的权利.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惯性,加之建国后历次的政治运动,不断强化了“家庭出身”的观念.这样就使很多人因家庭出身的原因失掉了上大学的机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维又日渐活跃,解除束缚人们的出身枷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该高校于1984年正式取消了“家庭出身”一栏.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花名册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高校大学论文、自考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6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政治面貌的变化
在七八级学生中间,党员有12人,占学生总数的33%,是历届学生中党员比例最高的.而此后各届学生中,很少有学生党员或者预备党员,其主要原因是应届生不断增多,由于他们没有工作经历,加之年龄的原因和党章的规定,鲜有机会入党.七八级的党员多,是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有工作经验,有的甚至长达8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知青,在下乡过程中因表现出色而被党组织所吸收.随着应届生的增多,在以后各届学生中,团员的比例相当高,有的年级甚至达到100%,而预备党员、党员则只是个别现象.
“学生来源”一栏为“毕业学校”一栏所取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由于“文革”的原因,很多人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他们或参军、或务农、或下乡、或进工厂,但他们上大学的热情却没有降低.因此.1977年高考一恢复,这部分人便成了参加高考的主力军.为了掌握学生入学前的动态,七八级党史专业花名册中设有“学生来源”一栏.该栏到1983年才取消.取消的原因就是应届生增多.在1978年,应届生所占比例还不到两成,但在1982年的时候,这一比例已经超过八成,考生的来源由多元向一元转变,所以1983年的新生花名册对此栏做出了顺乎情势的调整,将“考生来源”改为“原毕业学校”.
“工作年限”一栏短暂的出现
如前文所述,“文革”使很多适龄青年失掉了上大学的机会,他们不得不提早参加工作.因此,在最初几届考生中,有过工作经历的不在少数.以七八级党史专业为例,在总共32人中,工作经历最长者有8年,最短的有8个月,还有很多知青没有填写工作年限,估计也不会短,真正的应届学生只有6人,还占不到总人数的19%.到了1979年,情况就大不一样,应届生占了总录取人数的56%,原来是工人的只占总人数的约5.6%.因此,再设“工作年限”一栏就失去了普遍性.因此,本栏在1979年的新生花名册中被取消了.
“入学前所在单位详细地址”一栏
变更为“家庭详细住址”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两栏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其实这两栏有根本的不同.这两栏反映了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表达方式.“单位”一词是计划经济时期典型的用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有着超强的干预能力,整个社会的运作都被纳入计划之内.公民则被纳入各种“单位”中去,市民被纳入企事业单位,农民则被纳入人民公社,有单位就意味着有“饭碗”.单位除自身生产之外还承担着很多额外的社会责任.如安排职工住房、职工子女入学,甚至职工结婚这样的私人事务都要由单位开介绍信才行.可见,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就是公民的依靠,就是公民的“家”,离开单位是很难生存与立足的.就是个体户刚时兴的那段时间,还要自己找个挂靠单位,使自己脸上有光.可见,“单位”在计划经济时代作用是多么巨大.因此,该高校在开始几年的新生花名册中,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