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桃源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桃花人面》和《桃源三访》版本相关毕业论文模板。是改论文专业与桃源及杂剧及古代文学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桃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孟称舜的杂剧《桃花人面》主要有两个版本,《盛明杂剧》初刻本和《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 均有收录.通过梳理两个版本在结构、风格和内容安排的不同,从而对孟称舜的一些戏曲观念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桃源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学位论文、学院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5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大学桃源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
播放:27786次 评论:3772人
孟称舜的戏曲创作道路,以崇祯六年(1633)编选《古今名剧合选》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
《桃花人面》现存版本主要有两个,一个存在于崇祯二年(1629)年沈泰《盛明杂剧》初集本,而在孟称舜编选的《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中收录了改写本.两个版本在结构体制、整体风格和内容安排上都有不同,这些不同也体现着作者戏曲观念的某些变化.
一、结构体制
《盛明杂剧》初集本创作在前,题作“笑春风两度桃花,题红怨伤心崔氏,喜成亲再世姻缘,死相思痴情女子”,简称为《桃花人面》.在《柳枝集》中,提名与《盛明杂剧》基本相同,只是改“两度桃花”改为“前度桃花”,不过简称为《桃源三访》.就题目而言,前者流传更广.
具体体制《桃花人面》和《桃源三访》相比较,前者是副末开场,而后者改为楔子.另外在细节上,后者改出为折.在角色名称上《桃源三访》中改老父为外,改女为旦,改邻女为小旦,并且增加了书生,王孙,书童等角色.《桃花人面》中“介”“科”混用.而在《桃源三访》中统一为“科”.用曲方面,两个版本基本相同.《盛明杂剧》本全剧五出,分别谱以仙吕、正宫、双调、商调、中吕五套北曲,第一、三出生唱,第二、四出女唱,第五出生女合唱.《柳枝集》本全剧五折,用曲相同,第一、三折生唱,第二、四折旦唱,第五折生旦同唱.
传统的杂剧形式是“四折加楔子”,一人主唱.而“副末开场”是南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杂剧中“科”表示人物动作,而在明杂剧中,有些作家受南戏传奇的影响介科混用.孟称舜在继承元杂剧的传统中又有所突破,但在审美趋向上更加注重北杂剧的回归.
二、艺术风格
《古今名剧合选》序中,孟称舜阐述其品评戏曲优劣的标准是“以词足达情者为最,而协律者次之”,特别强调戏曲创作中“学戏者不置身于场上,则不能为戏,而撰曲者不化身为曲中之人则不能为曲,此曲之所以难于诗与辞(词)也.”孟称舜强调表演者和作者都要“置身于场上”,做到“本色”,“当行”.
在戏曲创作中,剧中人物有着生动的形象,丰富的色彩.在两个版本中,作者常常通过动作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如第四折中表现现叶蓁儿公深深地坠人情网,当崔护来寻访自己却因外出错过,回后见到题诗.《桃花人面》这样写到:
门上谁人题诗在此,(读科)呀,崔郎你来了也!(转身欲赶科)(又转介)崔郎你又去了,哎!(坐地科)(父上)(女惊起科)你来了(见父急转介)爹,你回来了
(《桃源三访》中改介为科)短短几句宾白,伴随外部动作,把少女失态后掩盖着的感情冲击充分地表露出来.语言虽然简易平白,却承载了含蓄的情感,产生闻者动心的艺术效果.
另外,孟称舜在曲辞中将写景、抒情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结合,用环境描写和侧面人物来烘托人物性格,使得“词足达情”.如《桃源三访》第二折中写叶蓁儿面对秋景,思念崔护确不见其人的惆怅的几支曲子:
【小梁州】才遇清明夏又过,好景无多.四时花月总消磨,人来,空目断楚天阿.
【塞鸿秋】看杨几书寒烟锁,数飞鸿万点胭脂抹.不争那闷恹恹弹指春风过,又早是冷清秋转眼秋光错.萧条昼掩门,独自慵装里.
【小梁州】写出了相思时间之长,从见到心上人崔护已经过去了春夏和秋,思念的人却还没来.【塞鸿秋】曲写的一派秋景藏着叶蓁儿的情感体验,烦恼、怅惘、思恋. 在语言表达上站在剧中人物的角度,为其创作个性化语言,使人物成为具有典型性格的典型形象.在语言表达上两个版本亦有着明显不同,《桃花人面》文辞则更为通俗、生动,更富生活气息.《桃源三访》曲词整伤,文笔优美,更趋文人化.
三、内容安排
在角色安排上,《桃源三访》第二折在情节上增加公子王孙出游和书生吟诗唱.在第三折中,《桃源三访》增添了书童角色.人物角色的增加和场面的渲染更突出舞台演出效果,也衬托了叶蓁儿的孤单和寂寞,改变了原版本人物少、场面冷清的不足.
在人物塑造中,上《桃花人面》第一折写崔护因渴求饮,崔、叶二人互有好感,然均未明言,剧作中更多地以神情态度来表达各自对对方的爱慕之情.情意在娇羞中进行了特殊传达.娇羞成为叶蓁儿独特存在的一种标志,使其形象增色.而《桃源三访》第一折则改写成崔护主动要求叶蓁儿许配给自己,并有“搂科”等轻狂行为.
相比较而言,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