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导师论文范文,关于导师方面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莫言文学路上的导师们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导师及文化部及总参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导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文学家莫言正是遇到了可贵的四位导师,才得以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他们是,河北保定市《莲池》杂志编辑毛兆晃、原解放军57371部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肖里千、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首届主任徐怀中、总参政治部原文化部部长李静.
第1位导师:毛兆晃
导师语录:“写东西就是要有个性,有特色,这样才有生命力.”
导师速写:毛兆晃,高级编辑,195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第二年不顾家人反对,改念戏剧系.毕业后,他分到天津前线剧社,后调到保定文联《莲池》期刊编辑部任编辑,参与编写《外国文学家大辞典》,2000年5月逝世.
毛兆晃是最早发现莫言的文学才华、最早扶持莫言的人.莫言找到毛兆晃时只有20来岁.莫言共在《莲池》(1983年后改为《小说创作》)发表了6篇文章,最早一篇《春夜雨霏霏》发表于1981年10月的《莲池》,最后一篇文章《大风》发表在《小说创作》1985年5、6期.
当年,莫言刚开始练笔时,对于给北京各大刊物投稿,想都没敢想.当他看到手头的一本《莲池》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寄了过去.没想,寄过去,退回来;再寄过去,又退回来等往复几次,终于有一天,编辑来信约莫言面谈.
第一次走进编辑部的门,他紧张得要命.毛编辑,大大的个子,瘦瘦的样子,身着中山装,这是莫言对毛兆晃的第一印象.毛兆晃没有过多的话,只是拿出稿子对莫言说:“这稿子有一定基础,拿回去再改一改.”而仅仅就这样一句话,给予了莫言莫大的鼓励.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导师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7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回到部队后,莫言把稿子改了又改,感觉还是不满意.于是,他另起炉灶重写了一篇小说,送到编辑部.没想,毛兆晃说还不如上一篇稿子好.又回到部队,莫言把这两篇稿子糅合到一起又出一稿,再次送到编辑部.
该文来自:http://www.sxsky.net/gai/460277.html
很快,毛兆晃来信说:“这稿改得不错,准备用.写东西就是要有个性,有特色,这样才有生命力.”不久,他的作品《春夜雨霏霏》上了《莲池》.
毛兆晃生前收到过莫言四封信,落款时间分别是1983年7月2日、1983年8月20日、1984年1月20日、1984年2月11日.这些信的最后具名,莫言都以“学生莫言”自称,其谦虚态度跃然纸上.
其中,第一封信里莫言这样写道:“毛老师,您好!您及编辑部诸位老师为我这个无名小卒的极不成熟的作品费了不少心血,我惶惶不安.惭愧!在你的扶持下,我的作品即将见诸刊物,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极大的鞭策,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不断地努力,争取有新的进步.”
1984年2月11日莫言给毛兆晃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老师,这几年来在您的帮助下,实事求是地说我是有了一点进步,我永远忘不了您远路风尘去易县看我,忘不了放下家中的急事陪我去白洋淀深入生活,忘不了您去医院探望我的病情——您当时的神情至今还会使我想起来就鼻子发酸.可惜我想不出来怎样感激您.我大概只能以拼命写作,多出成果,早日成材来报答您了,我想这也是您寄希望于我的.”
这些信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可见莫言和毛兆晃非同寻常的师生情谊.在多年后,已成名的莫言在1998年《长江日报——文学周刊》第47期的《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中写道:“我永远不敢忘记毛兆晃老师等《莲池》是我永远的圣地”.
第2位导师:肖里千
导师语录:“莫言,不要以为发了几篇小说就了不起!”
导师速写:肖里千,1949年4月投身革命,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2006年8月14日,肖里千病逝后,莫言很深情地说:“他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
莫言在《莲池》发了几篇小说后在部队引起很大的反响.一天,时任政治部副主任的肖里千和宣传科王科长到训练大队视察工作.大队政委向肖副主任汇报工作时提到了莫言.政委说,这个战士,水平还是蛮高的,能讲政治,能讲数学,而且发表了小说,被地方的刊物认为是很有潜力的青年作者.作为战士,25岁已经很大,这是个人才,能不能作为特殊的情况照顾一下?肖副主任就对宣传科长说,老王,我们明天去听这个战士讲课,不要提前告诉他.两个班的大课,开始莫言有些紧张,但很快就调整过来.宣传科长对政委说,水平果然不低.几天后,肖里千拿着莫言的小说,找到总参政治部干部部,说这个战士确实有水平,不提干太可惜.于是, 1982年7月28日莫言提干了.
莫言提干后继续当政治教员,但心思却慢慢往创作方面转.1983年6月,上级调他到宣传科报到,由此莫言来到了北京.为了摸底,科长让莫言写了一份政工简报.不久,这份简报传到了已升为政治部主任兼副政委的肖里千手里.肖里千把莫言叫到办公室,说这篇简报还是写得不错的,但逻辑上有的地方不大通,并给莫言讲逻辑,大概念要管小概念,大词要管小词等.
第3位导师:徐怀中
导师语录:“莫言就是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也要!”
导师速写:徐怀中,1945年参加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前线剧团,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8年调解放军报社任编辑记者.1963年调总政文化部任专业创作员.1984年从八一厂调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任主任,曾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少将军衔.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中篇小说《地上的长虹》曾获好评.短篇小说《西线轶事》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小说奖、第一届解放军文艺奖一等奖.
30年前,徐怀中带领35个文学新生开创了新时期军旅文学的新局面,借此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莫言就是其中之一.在新学员见面会上,徐怀中对莫言的小说《民间音乐》大加赞赏,还说莫言的文化考试是全班第二名,专业课是第一名.
让莫言信心大增、野心大增的《透明的红萝卜》完成后,莫言拿给徐怀中看.第二天,徐怀中便告诉他,很好很好.不过,徐怀中把原来莫言的题目《金色的红萝卜》改成了《透明的红萝卜》.后来,在《中国作家》组织的座谈会上,徐老师还亲自主持,对把莫言推向文坛起到了重要作用.就这样,继之后《爆炸》等一批小说的发表,奠定了莫言青年作家的地位. 徐怀中对自己的学生莫言不断进步甚为高兴也充满爱意.他曾主持过《大家》文学奖和冯牧文学奖,而第一届《大家》文学奖他就颁给了莫言.2001年2月,在莫言转业离开部队3年多后,他又把第二届冯牧文学奖军旅文学奖颁给了莫言.这其中包含着他对莫言的无言期望.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很多记者要采访徐怀中都被他婉拒.莫言文学馆近期扩建,馆长毛维杰找到他,请他写几句话.徐怀中高兴地提笔写道:“我们不难得知莫言小说世界的源流.家乡风土人情、工匠农巷、神话传说、地方戏曲等等.凡此古来农耕文明的遗风,便是他的能源库存.多年劳动生活积累,以及蕴藏丰富的儿时记忆,任他信手拈来,取之不尽.以高密东北乡那片红高粱地为坐标,莫言测定了他未来的文学走向,也就此明确了他的‘草根’写作立场.矢志不移,坚守至今.”
第4位导师:李静
导师语录:“科长成千上万,谁都可以当,莫言就一个!”
导师速写:李静,原总参政治部文化部长,1947年参加革命的红小鬼,也是参加过抗美援朝为数不多的女同志.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曾执导过大型舞剧《凤鸣岐山》,并在北京市委文化组任组长.
1986年,莫言在军艺要毕业了,一些大单位都想调莫言到他们那里.57303部队的领导找到李静说,我们庙小,是不是把莫言放在文化部?李静第二天就到莫言所在单位考核,并决定调莫言到文化部工作.莫言的领导不想放,想留他当宣传科长.李静就说:“科长成千上万,谁都可以当,莫言就一个!应该把他放到更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没过几天,莫言到文化部任职.尽管过了几年,有的单位还想把莫言“挖走”.李静在全军文化工作会议上郑重地说:“我这里表明一个态度,大家不要再打莫言的主意!”
爱才还要管才.李静平时在政治思想和创作上都尽可能关心帮助莫言.凡是全军性重大创作采访活动都有莫言的身影;总参创作笔会都要莫言给年轻人讲课辅导;在军事五项运动队、抗洪抢险一线、英雄模范身边、改革开放前沿都留下了莫言的身影.
李静是个开拓型的领导干部,她曾说:“总参是全军的军事领率机关,历届总参首长都非常重视文艺工作.咱们设立一个总参文学奖,我提议,杨总长的《横戈马上》、马云鹏的《最后一个冬天》、莫言的《红高粱》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老中青三代都评为一等奖.”经军内评委讨论,一致通过了李静的建议.当然也有个别人找到李静,老同志那么多,让年纪轻轻的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