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会计理论类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普通日记账演变逻辑其进化路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会计理论及会计发展及会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会计理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普通日记账的演变》(TheEvolutionoftheJournalEntry,以下简称《演变》),最早于1928年在TheAccountingReview上刊登,后被收录在利特尔顿与BS耶梅合作主编的《会计史论文集》一书中,是利特尔顿会计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在《演变》一文中,利特尔顿对西方日记账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时期日记账的特点及其演化路径.有专家认为:“在人类会计发展史上,有两次历史性转变让会计的光芒闪耀世界,那就是15世纪人类进展到簿记学建设时代和19世纪人类由簿记时代进入会计时代”.利特尔顿深刻地洞察了这一历史进程,对会计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有了《演变》一文的诞生.
本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guanli/0035401.html
一、《演变》作者简介
阿纳尼亚斯查尔斯利特尔顿(AnaniasCharlesLittleton)(1886-1974年)是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当代会计学家之一.他一生著作颇丰,其思想对现代会计思想的发展、会计历史研究的深化、会计实务的完善等方面有着巨大影响.从20世纪20-70年代,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学术生涯中,利特尔顿先后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单独或同他人合著专著多部.他的代表作主要有:《1900年以前的会计发展》(1933),与威廉A佩顿合著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1940),《会计理论结构》(1953),与BS耶梅合作主编的《会计史论文集》(1956)和《会计学论文集》(1961),与VK齐默尔曼合著《会计理论:连续性和变革》(1962),与M穆里茨合编的《会计学优秀论文集》(1965)等.在其丰厚的学术成果中,有四部代表作在世界各国会计学界广为流传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一部著作是《1900年以前的会计发展》,这本书使利特尔顿成为当之无愧的会计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他也因此著作而得到会计界的承认.第二部著作是《公司会计准则绪论》,这本书为当时“公认会计原则”的制订和执行提供了最具权威性的理论依据.该书作为美国会计师协会(AAA)的第3号“专题研究报告”于1940年首次出版后,对现代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准则的制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先后历经15次修改出版,该书奠定了现代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与架构,被认为是美国传统会计实务所依据的基本理论的最清晰说明.第三部著作是《会计理论结构》,该书是会计学术界第一次完整论述会计理论体系和结构的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会计从一门方法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利特尔顿对会计理论的贡献,也因此书而达到巅峰.直到现在,《会计理论结构》仍然被誉为是那个时代对会计理论发展最有贡献意义的文献.第四部著作是《会计理论:继承与创新》,这部书主要揉合了《1900年以前的会计发展》和《会计理论结构》的思想,并将会计科学放在一个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以簿记理论为基础构建由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等有机结合的具有良好逻辑的会计学体系是他所有著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利特尔顿的学术成果丰硕,他对当代会计理论、公认会计原则等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学界公认利特尔顿是世界级的会计大师,更是会计理论的重要构建者.
二、《演变》基本结构
《演变》文章结构简洁清晰,富有逻辑性,以不同时期的典型日记账分录为例,按照时间顺序围绕日记账的演变这一主题展开了细致的论述.利特尔顿认为,从日记账的发展过程来看,日记账先后经历了4个阶段:(1)日记账未出现前,需要将交易事项在两个相关的账户中完整地记录下来;(2)1430年到1550年期间,使用具有高度专业技术形式的分录将交易事项记录在分类账中;(3)在之后的一个漫长的时间里(即1550年到1600年左右),日记账分录需要或多或少地记录交易事项;(4)现代时期,日记账的主要焦点集中在如何用技术性形式准确分类会计主体.《演变》一文主要对15-17世纪期间的日记账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针对日记账的断代史进行了研究.
从整个行文逻辑上来看,《演变》一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第二部分为15-16世纪典型的日记账分录(包括第一种类型的日记账和第二类的日记账分录),第三部分为十七世纪之后的日记账分录,第四部分为总结.
在引言部分,作者论述了日记账是记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将经济交易事项的非技术报表形式转换为一种技术性报表的中间记录环节.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当时美国日记账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而且在未来日记账可能会逐渐消失,因为日记账不是记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在对日记账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简单的预期之后,利特尔顿在文章中提出了探索日记账起源的想法.
《演变》一文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15-16世纪典型的日记账分录.这个时期的日记账分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日记账分录的特点是:不论采用何种语言,所有这些典型日记账分录都采用“ByA.toB.”的形式来编制.这些分录所表达的含义不是很清晰,因此在理解这种类型的分录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推理判断.在原文例子中所使用的介词“per”和“a”分别表示债务人和债权人,而且债权人总是写在债务人之后.这种类型的日记账分录只是展示了“per”和“a”的用法,没有说明这两个介词的特殊含义,也没有说明“per”和“a”是怎样分别与“债务人”和“债权人”联系起来的.同一时期德国的日记账分录时间虽然迟于意大利的日记账分录,但是它所采用的编制形式也是类似的,都具有技术性.虽然这样的日记账分录比较难以理解,但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这种日记账分录重新整合构建成易于理解的分录.利特尔顿还认为可以从德国的分类账发展来理解德国的日记账,因为日记账是在分类账之后产生的,而且现在的日记账在记录发生的交易事项时也会很自然地使用分类账中的专业短语.日记账分录的左方记载借方账户和属于其他相关账户的相反的或是解释性的分录,其右方记载贷方账户和属于其他相关账户的相反的或是解释性的分录.日记账分录的这种技术形式明确地表现了整个业务的两个不同方向并且已经体现了在当前的分类账实践中的使用情况.第二类日记账分录与第一类日记账分录几乎是同时存在.第二类日记账分录的形式与第一类日记账不是一模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更接近于现代的形式.根据措辞的不同,第二类日记账分录可以产生三种意思相近但有细微变化的方式,分别是:(1)A是债务人,B是债权人;(2)A是B的债务人;(3)A欠了B的钱.第一类日记账分录的形式可能是来源于分类账分录的措辞,才导致使用英文分类账分录中借方的“to”和贷方的“by”,而第二类日记账分录可能是在记录个人账户交易事项的日记簿基础上自然地发展起来的.很显然,它比第一类日记账分录更能说是现代日记账分录的前身.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会计理论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3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第
会计理论类论文范文素材,与普通日记账演变逻辑其进化路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