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财务管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调查与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财务管理及综合素质及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财务管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着培养目标转型困难;教学计划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相对缺乏;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 键 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教学基地实践能力
一、引言
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并把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随后各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科结构调整的需要,纷纷申请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已有530多所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达20多万,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成为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普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究竟如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等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适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教学条件及教师素质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针、政策,提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这些都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热门话题,许多国内专家学者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索.但国内目前专家学者大部分从某一个侧面探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且大部分是高校教师的所感所悟.还少有人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三维信息直观可见的角度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为此,本文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有3个,即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财务管理专业本科高年级在校学生与近三年吸收财务管理专业的用人单位.根据3个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我们的调查目的,我们设计了3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即专任教师卷、学生卷与用人单位卷.3个调查问卷之间涉及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但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为了使问卷调查结果更具客观性、普遍性和可比性,调查问卷发放的区域范围覆盖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区域.对不同区域、层次、类型的普通高等学校的1000名专任教师,3000多名本科高年级学生与1000个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教师与学生所在院校包括理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语文、综合、民族及其他共十大类型院校,其中既有“211院校”,也有非“211院校”.其中,政法类(0.3%)、语文类(1.2%)、医药类(0.4%)、民族类(0.8%)、其他(1.3%)五类院校中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太少,不具有代表性,在以后的分析中就忽略不计了.被调查教师与学生所在学校的详细分布情况参见表(1).被调查的用人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五大类,规模涵盖大、中、小型单位,具体用人单位分布情况参见表(2).
(二)调查内容教师问卷涉及到研究方向、有无交流经验、有无实践经验、培养目标、课程安排与课程结构、培养质量、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等十个方面共10道题,具体问卷见附录1;学生问卷共涉及个人情况、专业选择、职业意愿、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课程结构、教授授课、培养质量、个人情况评价、专业教育存在问题、深造愿望、希望就业单位性质等十多个方面共13道题目,具体问卷见附录2;用人单位问卷涉及单位分布、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单位重视的质量、培养目标、毕业生质量评价及教育问题等15道题,具体问卷见附录3.
(三)调查方法该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先参考了相关文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已有研究成果重新讨论,加入新的开放式问题,然后广泛征求了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本类专业教师、学生与部分用人单位的意见,编制形成选项,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闭合式问卷初稿.问卷在正式实施前先经专家审核、后经部分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试填写,在保证语言表述清晰无误的情况下定稿、实施.
(四)调查数据本次问卷的调查规模较大,回收率较高.有982名专任教师,2898名本科高年级学生与926个用人单位寄回了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是:98.2%、96.6%、92.6%.我们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均进行了统一编码,然后聘请专人采用SAS9.2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最后再由专家组成员进行审核,保证将录入错误率降低至最低.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表中的百分比之和略大于或略小于100%是由剔除了部分无效问卷或者尾数四舍五入造成的.本报告所有图表所使用数据均来自本次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在文字部分的数据参考了2000年以来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教育部相关统计资料以及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站的相关资料.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分析(1)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复合型人才.问卷调查显示,48.8%的专任教师、49.1%的本科学生和53.4%的用人单位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而33.5%的专任教师、37.3%的本科学生和16.1%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该是高级专门人才.30.5%的用人单位选择了应用型人才而教师和学生分别为17.4%和13.5%.身处时代变革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而言,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日益国际化的趋势早就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不仅能够从事传统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而且要熟悉生产经营和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等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在企业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详细数据见表(3).(2)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对于目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70.4%的专任教师认为基本合理,18.7%认为不太合理;65.7%的本科学生认为基本合理,19.8%认为不合理;用人单位认为基本合理的有52.2%,认为不太合理的有37.4%.但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任教师和学生,以及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如财经类院校的教师及学生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远高于其他院校,事业单位要比其他用人单位的评价更高.表(3)表明,从整体来看,三方对本专业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评价都相对较高,有76.0%的教师和77.1%的学生以及56.0%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是合理的(包括“非常合理”和“基本合理”);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不太合理”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分别是18.7%、19.8%和37.4%;仅有5.2%的教师、2.9%的学生和6.4%的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课程结构“很不合理”见表(4).(3)最重要的5门专业课程.为了解和把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各门专业课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要求被调查的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十四门课中选择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五门课.学生认为最重要į
财务管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
财务管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调查与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