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文系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关于厦大有个李拓之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文系及古典文学及大学博士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文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李拓之出身世家,年轻时曾在福州组织过文艺社团,也编辑过报纸,一生经历丰富,他和邓拓是中学同学并是非常好的朋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以无大学学历的身份回厦大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
厦门大学西村校门前,隔过马路,新建了几栋高层的教员住宅,楼下时常有卖旧书的小贩出没.旧书多是常见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读物,无多大价值,但也偶有从厦大教授家中散出的文史书籍.我有次看到有一部分从李拓之家散出的旧籍,多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以古典文学方面的为多,这些书后来多有重印,我一般不买,我只是看见上面多有李拓之的签名,倏忽间感到学者身后的悲凉,学者一生的积累,最后飘零何处,真是难以想象.我感觉学者一定要在生前把自己的书处理好,送给爱书爱学问的青年是个好办法.我从李拓之的旧书中拣了两种,一是潘伯鹰的《黄庭坚诗选》,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首版,此书我本有一册,再买是因为上面有潘伯鹰的钢笔题签“拓之我兄教正”.还有一册是弗莱彻(W•,J•,B•,Fletcher)的《英译唐诗选》,1925年商务印书馆的再版本,前言旁边有李拓之用钢笔完整誊录的自己的译文.
李拓之其人,现在人们很陌生了.我到厦大教书前,专门查过厦大有史以来各科名教授的情况,所以对他稍有了解.他是福州人,1912年生,1983年去世,1957年在厦大曾被打成右派,发配泉州教书,1978年后重回厦大中文系,不过五年就去世了.他去世后,郑朝宗先生专门为他编辑了一本《李拓之作品选》,序言介绍,李拓之出身世家,年轻时曾在福州组织过文艺社团,也编辑过报纸,一生经历丰富,他和邓拓是中学同学并是非常好的朋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以无大学学历的身份回厦大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一是靠了傅衣凌的介绍,一是有郑朝宗先生的热情,还有就是当时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开放的胸怀.李拓之一生留下的作品并不多,早期有一些历史小说,后期有不多的几篇学术论文.我感觉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可能是在旧诗方面.《李拓之作品选》中旧诗占了相当篇幅,他和邓拓气味相投,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相当深厚的修养,与老辈文人如柳亚子、潘伯鹰等也有交谊,这些在他的旧诗中多有反映,他有传统中国文人身上的一切优点,对旧诗、金石书画都有修养,这和邓拓非常相似.他青年时代一度也有革命经历,但最终这些革命经历和他身上的文人气息难以平衡,邓拓又何尝不如此呢
弗莱彻在唐诗英译研究领域是一位非常知名的学者,他有两本译著,第一本出版于1919年,英文名字《GemsofChineseVerse》,第二本出版于1925年,英文名字《MoreGemsfromChinesePoetry》.李拓之这本是1925年商务1919年版的再版.
弗莱彻(1879-193
关于中文系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从我手边这本《英译唐诗选》的保存状况判断,李拓之肯定是非常喜欢这本书的,我仔细阅读了他译的批在书边的序言和那首“致李白与杜甫”的小诗,感受到李拓之文字的优美和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从他身上我们也可以想象早年中国大学中文系一般教授的风采.《李拓之作品选》中不曾收入这篇译文和小诗,我想李拓之先生可能也无意拿去发表,他可能也只是因为喜欢这位外国学者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情,而把这段文字批在了书旁,我感觉李拓之的译文本身也是一篇美文,如果以后向西方用中文介绍中国唐诗,这篇译文真是绝好的文字.李拓之本人是诗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情和修养,让他的文字中不但充溢着浪漫的气息,更有一种音乐的韵律和浓厚的抒情气质.弗莱彻写得好,李拓之译得也好,真能让人有中国文化太美了的感觉.江岚在她的《唐诗西传史论》中,基本完整叙述了弗莱彻的译文,还对译了那首小诗,但诗味不够,在理解上也许较李拓之的译文更准确,但以文章论,李拓之的译文更优美,下面是李拓之译文的节选: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中文系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2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本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guanli/00421826.html
这许多诗篇实际是自然的写生,是中国伟大风景的爱好者的作品,它写于著名朝代的遗址和不朽美人的追忆之中,是一种佛教徒的神秘主义加上往往是对虚无和非实有的盼望的曲调,人们可以从其中看到:太阳和月光,星光和原野的风,都是友爱的,在这里是没有喧闹,骚扰、出汗和匆忙,作者们泛着轻舟,渡过无声的流水,经历和谐而静谧的景色,白云如雪涌溢山际,鸥鹭掠影长空,钟声隐约在密林的幽谷,芳草憩息于平原,炊烟袅袅在天边,一似炉香旋绕于佛座般的悠闲,这一切形成了中国的伟大的理想,伟大的魅力――和平,这现有的诗篇对于战争的题材是憎恶的,这里并没有待而杀之,也并不致力于摧残,并无贪婪财富和土地的大欲,更没有社会阶级的差别,这里恰恰是以大自然的语言描画他人的生活,因为在中国文字中其实是没有抽象名词,中国人是向伟大的自然大师去借取词汇的,譬如“爱”这一字,是由香字所转化,它包含着美丽和芬芳,老年这一意义显示于我们的是落叶和凋零颜色的秋天,这样的比喻的手法我给以大写字体的记号,读者可以立即看到.
如果他能够,让他去想象古代的诗人们:怎样在长江上烟波浪迹,在岷山中风景流连,或是在桂林的急流里泛舟.让他在古刹里看月光高照于林涧,让他如曼弗丽般去寻觅瀑布的女神,或是让他在往古的废墟中去做破垒颓城的梦吧.于此,他将理解唐代诗歌的圣义,他将得到和平.
李拓之身前极少译作,至少《李拓之作品选》中没有收入这方面的文字,他可能也不曾在英文方面下过太多工夫,但读他的译文也可体会文化修养的全面.李拓之的译文是不是准确传达了原文,可以见仁见智,但我确实喜欢他的这两段文字,这是自己的真实阅读感受.
李拓之这本《唐诗英译》也是一册旧书,封面都没有了,是他自己用毛笔手书重写上去的,书前有一方他生前最喜欢的印章.《李拓之作品选》前面的照片部分,介绍说他生前有三方最喜欢的篆刻,我查对了一下,恰好这一方也在其中,且排在第一位.
关于中文系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厦大有个李拓之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