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学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时间:2021-06-0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与现行学生状况的矛盾。近年来,高校扩招和生源人数的减少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素质逐年下降。同时,生源途径也趋于多样化,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职高技校毕业生、五年制的初中毕业生、单独招生等各类学生。这种录取情况的差异造成学生在文化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教学上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是按专业混合编班的模式,导致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及接受能力相差悬殊。此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确立了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教法、统一考核方式与标准,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教学区分性差。因此,面对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导致“部分学生学不会,部分学生学不够”的情况发生。这必然不能满足当前学生专业技能的需求,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2.教学内容与课时量的矛盾。现在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突出专业实践。例如,教育部规定高职三年制专业在教学活动总学时中实践教学至少达到40%。专业实践课时增加,理论课时数相应的就会减少。过去相对课时较多,又没有什么直观教学成果出现的数学课就成了被重点删减的对象。我们调查了20余所涵盖各种职业类型的高职院校发现,高职的数学课时由2000年的平均近160个课时到2013年下降至不足80个课时,很多高职高专专业开设数学课时在50~80个,个别专业甚至取消了数学课。高职高等数学课时大量减少,各专业需求的数学知识内容的容量又很大,那么按照现有的课时和教学方式,多数专业很难正常完成教学内容、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学科的相对独立性与专业融合的矛盾。长期以来,大多数数学教师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缺乏生产一线的实际体验,对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与专项职业能力认识模糊。因此,在编著教材、传授教学内容时多强调结构严谨,偏重学科体系的逻辑性,注重章节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过程中长于数学概念、方法的展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概念产生的背景、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等重视不够。过于注重数学学科的独立性易造成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脱节,缺乏数学与各学科间应有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策略研讨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意愿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同时,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高等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困难,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得到更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学,高职数学需要深化改革,切实做到与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衔接,与专业课程学习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

1.实施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人人掌握有用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教学目标,需要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在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时,要针对不同专业对数学的不同要求,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意愿等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划分,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按照不同的教学进度,分别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确实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层教学的模式有多种。笔者所在的学院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实验,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测评进行统筹安排,将学生分为A,B,C3个层次。其中,A层的教学目标要求最高,在达到高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知识范围,着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B层的目标是达到高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专业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与意识。C层的目标是基本达到高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掌握专业课程后续学习必需的知识。

2.开展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教育活动,可以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人生体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对于高职数学课程而言,开设一定学时的选修课或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而且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模式,丰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高职数学课外教学活动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数学建模是把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桥梁,是数学体现实用价值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数学建模内容涉及广泛,建模活动耗用时间较长,且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所以在常规教学中很难开展。为此,可将建模培训学习和建模竞赛活动安排到课外甚至学生实践环节去做,给对数学应用感兴趣或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通过招募、选拔等方式组建建模团队,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老师的培训和指导下学习建模知识、开展建模活动,形成应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建模活动的训练和应用素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把建模的成果加以推广和应用,拓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建模活动中。(2)开设数学文化、考试辅导等方面的选修课。开设数学史、数学文化选修课不仅是对高职数学的学习补充,而且能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高职数学课时时数的限制,对于一些对数学学习有较高追求或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在日常教学中难以顾及,可通过在课外开设考试辅导等进行弥补,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3)利用网络平台开辟新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教学已经成为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专家、教师和学生的认同。传统的教材和教师经验为主的学习资源,形式单调,易使学习者感觉枯燥、厌倦。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摄取到多样化的资源。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学生自我掌控意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近年来,笔者所在院校开设了网络教学空间、微课、慕课等,实现了精品课程、网上授课、作业批改、在线答疑、互动交流等内容的整合,开辟了新的教学模式。

3.进行教学改革,推动数学应用发展。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应体现出高职教育“重在实用”的特色,突出“与专业融合”的作用。数学知识要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内容要与专业需求一致,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须注重理论教学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研究,探寻数学学习与专业课程结合的交叉点与平衡区。平时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制,从专业实践中吸收素材。同时,教师自己也应该与专业课教师积极合作,分析专业技能对数学的要求,灵活选取教学内容,探讨数学学习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结合点。针对不同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习。

4.加强科研和专业实践,促进数学教师实践能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多做一些数学应用研究,从中感受数学应用的心路历程、感受数学强大的实用价值。这些感觉和体验会有意无意地融合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使数学教学更关注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由此,可以组建数学科研服务组,针对学校或社会存在的热点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建模解决问题,实现数学服务社会的目的;可以参加专业教学科研团队,关注各专业的发展,协作完成教育任务、完成科研项目。数学教师也需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走出校门,服务社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的研究开发,确实做到教学与科研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语

高等数学不仅仅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必需课程。高职教育中的数学学习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满足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反复的实践和验证。要坚持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好问题,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