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根据这个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
例如,一年级上册基础训练28页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牧羊人去放羊,第一天傍晚他数了数,发现少了2只羊。第二天临回家前数了数,发现又少了2只羊。他正着急,忽然发现羊群里有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你知道狼两天一共吃了几只羊吗?
课堂上学生读完题目,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4只。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肯定是对的,着急地等着表扬。
笔者思考:学生为什么都回答4只羊呢?“羊群里有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看来这句话学生没有过多的去考虑。
怎样让学生明白“披着羊皮的狼”在暗示还丢失的一只羊呢?笔者让10名女生站到黑板前面,结合题目内容“第一天傍晚他数了数,发现少了2只羊”,就让2名女生走出教室门外。
“第二天临回家前数了数,发现又少了2只羊,于是又让2名女生走出教室门外。
“这时牧羊人又发现了什么?”问学生。
“羊群里还有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学生齐答。
然后让提前穿好女生衣服的一名男生站到讲台前面的女生里面。问学生:“他是男生还是女生?”
“是男生。”
“他是穿着女生衣服的男生。”还有的学生说。
笔者顺势引导:“如果女生都是牧羊人的羊,那你想一想,这名穿着女生衣服的男生是我们题目中的谁呢?”
“是羊群中披着羊皮的狼。”学生一起回答。
“现在告诉老师披着羊皮的是狼还是羊?”
学生一起回答:“是狼。”
“羊呢?”接着问。
“被狼吃了。”学生回答。
“现在告诉老师,狼两天一共吃了几只羊?”
“5只。”学生一起大声地说。
这样,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这道题。同时,笔者也感觉到了成功感。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具体,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注意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