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小学生,大约有70%左右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有的甚至厌恶学习数学。究其原因,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远离儿童生活实际,学习方式重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忽视了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生命体验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盛放知识的容器,毫无情趣可言。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体验。而要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据报载,曾有人抽样调查过许多中、小学生,大约有70%左右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其中不乏许多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
笔者观察身边的学生也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厌恶学习数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一试:
一、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朋友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上一次小白兔输得很不服气,于是它约小乌龟到绿树成阴的圆形运动场再来比赛,看谁先跑完一圈,还请路路当裁判。它们站到同一起跑线上,路路一说开始,它们跑了起来。(多媒体演示)。这样的导入,有活泼的形式,有形象的表演,有扣人心弦的问题,趣味横生。如此导课,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代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适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一次在教学速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景: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俩进行比赛计算311—89、4813—8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孙悟空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孙悟空迅速说出得数是222和4726。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看这两道题都是多位数减两位数,而且被减数和减数互为补数,可用速算法:用十位前的数减1,百位后的数乘以2,然后将得数连起来便是原式的结果。即:3—1=2,11x2=22,311—89=222,48—1=47,13x2=26,4813—87=4726。”通过创设这一情景,同学们兴趣特浓,很快掌握了这种算法。
四、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师:(板书:20+10=)师:20加10表示什么?(表示把20和10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你能用小棒分别摆出20和10吗?下面就请你试着摆一摆、算一算。学生摆小棒算结果,并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五、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出示一道口算题5×3=(),学生说15,然后再出50×3=(),500×3=(),让学生算出结果后,观察积与因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六、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适时适地地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有9个梨又买了3个梨,把这些梨放在3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个?”可先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进行分析解答,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了解决方案:要想求每盘放几个,先求一共有多少个梨,那么老师设问:怎样才能求有多少梨?学生很快就能回答9+3=12(个),再让同学们讨论把12个梨放在3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个?同学们知道用12÷3=4(个)。这个问题就在同学们的讨论中解决了。可见,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七、电教媒体,增强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现成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用抽象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有时学生很难理解,而应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试验数学的环境,通过输入数据和图形对数学公式、定理等进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形成对数学现象的感受,最后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会像“研究者”一样在学习中发现和探索,充满兴趣。例如: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借助flash把小客人“乌龟”带进课堂,让“小乌龟”给学生表演节目,让学生从“小乌龟”的表演中知道了周长的概念,那么“小乌龟”爬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该怎样进行计算呢?从而使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有活泼的形式,有形象的表演,有扣人心弦的问题,趣味横生。如此导课,不仅抓住了本节课的关键,而且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八、教法新颖,诱发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我在教“角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是怎样的,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不同的角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动口、动手,丰富表象,使学生对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能使之得以保持。”我通过以上的方法,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唤起学习的自觉性,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不仅仅是以上这几种,只要我们抓住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关键因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艺术,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学生自觉追求的东西,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学习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