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外开放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着作中就有所体现但并未有成熟的理论,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对外开放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现阶段,面对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创造性的提出符合中国发展特色的对外开放理念,逐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新体制,对推动本国和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对外开放;全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脱离全球化趋势独自发展,只有开放才能促进发展,因此必须要坚持对外开放这个基本国策。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理论从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中就已近初显萌芽,经过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者的发展已经形成科学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对外发展理念。总结自马克思以来的对外开放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为对外开放奠定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受到了种种因素的制约没有形成系统的对外开放思想,但是在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和资本扩张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对外开放理念。为后来列宁、斯大林的对外开放思想和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萌芽。
1.1、在资本扩张过程中带来的文化交流
15世纪航海大发现之后世界大国相继崛起,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力大增,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他们开始在非洲、拉丁美洲等较为封闭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殖民扩张的方式来掠夺原料和劳动力等以此来获得高额的利润。在扩张的过程中,使用的暴力手段和暴力方法给被侵略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将文明、科技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向世界,使得一些落后的国家或民族被迫对外开放。
1.2、世界市场理论是全球化趋势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提到,资本扩张需要不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能够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国家、地区或民族之间的互相往来更加密切。在马克思、恩格斯合着《德意志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世界市场理论,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新的分工和交换形式即国际间的分工和交换,形成了现有的世界市场体系。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相互交流中逐步走向一体。
2、列宁对马克思对外开放思想进行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在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中曾提出未来社会将更加开放,列宁从中获取灵感的理念,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国内环境首创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对外开放具体策略,并成功地在苏俄开展实践,有效解决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了系统的对外开放理论。
2.1、实行租让制
租让制是指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发展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政策。是苏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家签订的经济合同,将国内无力开发和管理的企业、矿山、森林区等进行租让,资本家获得其中一部分的利润。实行租让制的目的在于借助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力。租让制政策使苏联经济快速发展并有效地改善了国内工农的生活。
2.2、提出对外贸易理念
在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一系列过程中,列宁提倡要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互通贸易。苏联在列宁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对外贸易,由国家统一建立并领导对外贸易,适时通过技术援助等多种渠道加强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正确把握国内外贸易之间的平衡,恰当地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把握好国内外经济往来的平衡。
2.3、采取和平外交政策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就主张开展和平外交,列宁提出要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相处的外交政策与方针。他指出要善于运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内部矛盾来逐步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打击的联合战线,借此谋求长期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列宁通过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坚持无产阶级原则不动摇,用共产主义信念来防范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4、文化交流方面
社会主义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技术和成果来促进本国的发展。列宁认为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单纯的资源、劳动力等物质方面的竞争,而是综合国力和人等软实力之间的竞争,他意识到文化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实现文化的开放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文化领域的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文化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对于外来的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视文化设施方面的对外交流和开放,加强文化公共设施建设诸如图书馆、博物馆等。
3、毛泽东是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奠基者与开拓者
作为新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奠基人,由于受到外在环境和国内发展现状的制约,他的对外开放思想并没有完全由理论变成现实。但是他的一系列有关对外开放的思想理论是极为丰富的。
新中国建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虎视眈眈企图遏制新中国的发展。在内忧外患的条件下毛泽东提出要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合作,并逐步与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并提出向外国学习的主张。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1学并不是所有都学而是批判地学,选择有利于我们社会发展的学。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更多的是从政治角度着手,从有利于社会发展方面去探索的,他的对外开放思想为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对外开放思想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态势,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将对外开放的地位上升到基本国策的地位。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又创造性的提出开设经济特区的构想,打开对外开放的门户。同时就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中的各种关系做出明确的表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4.1、确立对外开放为我国基本国策
旧中国闭关锁国是导致的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遇到挫折和失败的原因也是因为中国被迫处于一种封闭和半封闭的状态。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联系的越来越紧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合理化配置,离开了开放与对外交流合作,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是不会成功的。
从历史经验和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所必须采取的措施,闭关锁国换不来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最终达到共产主义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改革开放。同时我们必须明白,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对外开放也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政策。自改革开放措施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
4.2、创造性提出开设经济特区和区域开放的伟大构想
经济特区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商投资,从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内外联动共同作用的方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但像中国这样,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选出沿海城市和内陆地区,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资助,使之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地的特区这一做法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邓小平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2是对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如何在国家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使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邓小平思索的又一大重要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提出实行区域开放,渐次推进的策略。根据各地区的不同开放情况实行因地制宜的优惠政策,按照先开放经济特区,其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边疆地区的渐次开放发展战略。基于这个政策,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沿海到内陆有序稳步推进。
4.3、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合理利用外资
邓小平指出,中国不仅要进行对外开放,还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邓小平认为,利用外资来发展经济是提高社会主义生产水平的必要手段。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吸收所有人类文明的成果。资本主义数百年的发展历程积累的发展成果和先进的理念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在邓小平全方位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同我国发生经济往来的国家较之前翻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由长期的贸易逆差转变为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进出口贸易结构有了很大改进。
4.4、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
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是绝无仅有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开放带来一系列优势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弊端。在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进程中,面对不可避免的受到资本主义腐朽影响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呢?邓小平指出,我们可能会受到资本主义的消极影响但这些与对外开放带来的积极影响来说要小很多。我们必须掌握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的经济基础打得越牢固,国家的发展潜力就越大,也就越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从另一方面来说,开放的越好,就能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就可以更好地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
5、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党章。习近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作为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今后更加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和应对在对外开放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方向上的把握。
5.1、创新开放路径,加强制度保障
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在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产生了重要的成果。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区别于传统的全球化,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沿线各国都是平等发展的主体并且能够充分尊重各国在发展中的权利和地位,以对话协商的方式平衡各方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好的惠及沿线国家和人民。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结合本国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更具有国际影响力。
但是,由于市场本身具有的诸多弊端。因此我们要知道开放必定伴随着风险,且开放程度越高,风险越大。为了保证经济贸易健康运行,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鼓励企业进行正常的技术交流,促进互利共赢,防止垄断和恶性竞争。
5.2、以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开放高效为新时代对外开放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建立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开放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互利共赢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交往的基础,提倡互利共赢说明我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关注对方的发展,这种开放理念体现这一种正确的义利观,是真正的大国气度和大国风范。多元平衡是建设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手段,但是多元和平衡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多元之中要有主导,多样之中要有主体,在多元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平衡下推动多元。安全高效是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为积极应对开放过程中带来的多种威胁和考验,首先就要建立安全的对外开放体系。
5.3、以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终极目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提出新的价值理念。全球化趋势使得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各国都被全球化浪潮牵扯其中,并且随着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深入发展,世界已成为相互联系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关注本国的发展,而是把中国放在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思索,在全球化趋势下审视中国发展的现状,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组成部分,利益至上的传统发展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今全球化的世界,各国都应在发展本国利益的基础上着眼于人类的共同利益,在平等、和平、包容的环境中实现合作的共赢乃至多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展现了中国文化自信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中国自古以来始终秉持着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发展理念,彰显出我国坚定的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如“大同社会”“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这种集体意识冲破了资本主义代表的个人主义的狭隘性,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实现了我国从客观认识开放世界到主动推动世界开放的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思想关于世界发展趋势又一次飞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5.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
[5]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0-27.
[6]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33.
[7]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7-11-10.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对外开放课题组.中国对外开放4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5.
注释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第41页.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第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