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成本内部化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_贸易经济论文

时间:2021-06-03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各国以比较优势生产产品进行贸易,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得到有效的分配。随着全球经济越来越一体化,世界贸易以空前的规模急剧扩大。然而世界环境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环境保护主义者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认为自由贸易是破坏环境最主要的因素,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产生原因,重点分析了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关键词:价格扭曲、国际贸易、环境成本、内部化
一、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产生与发展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复杂多层次的问题,但是贸易并不是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环境资源作为一种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物品,使用不当将产生负外部性;同时环境资源的隐性价值被忽略,使得市场不能正确估价和分配,引发市场失灵。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不适当的干预和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导致政府失灵。因此,环境与贸易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成本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和干预失败导致的政府失灵。如果能消除环境资源外在性的问题,使商品价格包含环境成本,市场便可以以正确的价格信号为导向实施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政府对市场加以的合理干预,这样便找到了环境与贸易之间的矛盾解决办法——将环境成本内在化。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外部性导致私人成本和社会成不一致,产生负外部效应,政府应通过征税、收费、补贴等行政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与庇古不同的是科斯认为产权是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环境的外部性的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自愿的产权交易而达到内部化。至此,环境成本内在化理论走向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实践。
二、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环境成本内部化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是将生产成本作为贸易参与国比较优势形成的基础,认为一国应该出口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同时进口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从而使国家之间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达到双赢的结果。要素禀赋学说认为比较优势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各地区生产要素相对禀赋不同,以及不同产品的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度上的差别。可见,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是一国产品比较优势的确立。环境成本内部化使不同国家同一产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受到了挑战。
以大量消耗环境资源为代价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国家,如果其环境成本过大,便失去其比较优势带来的竞争力。但事实上,各个国家在环境标准、环境内部化程度等存在差异。反而是发达国家环境政策和标准严格、环境内部化程度强,故往往处于环境比较劣势;但发展中国家宁愿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发展经济中去,比较宽松的环境政策和标准使之具有环境比较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当以环境比较优势为基础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得进行比较时,便会发现发达国家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最终会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国际投资的影响
生产要素的驱动是国际投资的一个重要动机,即跨国公司等投资者利用国外较丰裕或低廉的生产要素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后,资本将从环境成本高的行业中抽出转而投向环境成本低的行业。同时,由于各个国家环境标准不同,内在化程度存在差异,跨国公司就会改变其投资战略,将从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高的国家向内在化程度低的国家转移。
在实际应用当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成本和环境内在化程度显然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选择将污染严重和资源消耗大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名正言顺”输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降低环境成本,享受投资带来的利润。而作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的发展中国家则在国际投资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商品结构的影响
环境成本内部化一方面使污染严重的产品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下降,加之越来愈严格的环境标准和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这类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将逐渐萎缩。另一方面环境成本低的产业则获得较强竞争力,这类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生产和需求将会大大增长,更加具有生存空间和潜力。在一个实行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国际贸易体系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将是那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于是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自己产品的竞争力而转向研发生产环境成本低得高科技产品。因此国际贸易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将增多,商品结构将发生良性改变。
(四)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国际贸易原则和政策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使现存的许多贸易限制变得毫无必要,促进和保障国际贸易更加自由化。但是因为各国环境标准不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程度与实现方式也不一致,导致各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劣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对各国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该国企业长期在低环境标准下生产,其产品虽然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但是环境竞争力偏低,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就易导致下列情况的发生:一是本国产品不符合其他国家环境标准,不能进入国际市场;二是在发展中国家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定价权,价格的需求弹性大;三是由于环境成本内在化使本国产品价格上的竞争力下降,同时环境竞争力又无法与外国产品抗争,部分国内市场将被外国产品占领。而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则认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是低环境标准下的“环境倾销”,为了使国内市场免受冲击,发达国家便采取环境补贴等手段降低发展中国家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可见,环境成本内在化引发了国际贸易中新的矛盾与问题,而矛盾的根源在于各国自然条件和工业进程的差异使各国存在不同的环境标准,导致各国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不同。为了缩小这种差异,在共同的环境目标下,各国之间环境政策的协调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赵玉焕.环境与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5月.
[2]罗堃.我国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的环境代价内部化:“两难”及其化解[J]国际商务,2011,(3).
[3]许烜.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探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J],2009,31(6)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