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静脉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能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保护环境。本文在分析广西静脉产业发展所获成就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广西静脉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
广西作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经济“两高一资”特征显著,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随着经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优化需求的转变,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显突出。如何协调好落后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述求与脆弱环境背景下的保护述求,是广西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循环经济以及静脉产业的发展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一、静脉产业与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特征在于物质的闭环流动,原则在于物质和能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再循环(3R原则),目标在于尽可能的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资源投入并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根据物质流向的不同,可以将循环经济系统中的各产业分为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动脉产业是从原料开采到生产、流通、消费、废弃所形成的产业,一般指传统发展模式的产业;静脉产业是承担废弃物收集运输、分类分解、资源化或最终处置等过程的产业,是动脉产业的承接和逆向转化。
静脉产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为基础,通过静脉产业的活动,可以充分实现各种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资源化。离开静脉产业,循环经济将无法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在纠正过去发展模式的弊端,同时也在发展静脉产业。
二、广西静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广西静脉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伴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的浪潮,广西结合自身资源特点,以建设循环型产业、打造循环型园区、培育循环型经济示范区、完善循环型企业、培育循环型社会、构建循环型城市为重点发展目标,通过努力逐渐摸索形成适合广西企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与此同时,广西静脉产业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静脉产业示范工程迅速发展。广西主要从以企业为主、以城市为单元这两个发面发展静脉产业,已形成城市矿产利用静脉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谷底废弃物综合利用型循环经济工程、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等具有代表性的静脉产业示范工程。广西已有多家企业和项目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如贵港糖业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享誉全国,城市(南宁市、梧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被确定为国家级试点。
2.循环经济发展初具成效,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效率提高。在农业方面,由于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广泛利用,2015年全区主要农作物秸秆作为肥料还田利用占42%、作为饲料利用占35%、作为燃料利用占31%、作为原料利用占26%,仅每年农作物秸秆还田一项,相当于节约化肥44.8万吨。在工业方面,通过工业产业链的延伸和藕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处理,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电力、制糖、化工等主要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效率得到很大提高。2015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081万吨,比2014年减少13%,其利用率也比2014年增加7%。在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2015年全区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为39万吨,污泥处理率达到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高达85%。
3.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突破发展,应用推广效果明显。在区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广西在静脉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领域,已取得植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秸秆还田、微生物技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等。在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领域,重点化工企业实现了磷酸、氟化铝装置废水、废稀硫酸等全部回收循环利用,硫铁矿渣作为资源回收利用,磷石膏渣大部分回收利用,发动机及其零部件再制造、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也具有一定规模。
(二)广西静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西静脉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但相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还略显滞后。目前,广西大多数人对静脉产业的认识明显不足,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系统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虽然广西存在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企业,但是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技术水平不高、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
1.对静脉产业认识不足。目前,学术界对静脉产业的研究已趋于完善并得到认可。但是,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对资源再生产业认识存在误区,对静脉产业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大多数人认为发展静脉产业与自己无关,只是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的事,且很多人认为静脉产业就是“垃圾产业”,是“丢面子”、“有损城市形象”的产业,并将其回收利用再生产的产品看作假冒伪劣产品,将其从业人员看作是“拾荒人”,并持有怀疑和排斥的态度。虽然政府加大了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但意识到其重要意义的居民仍不在多数,且对再生品的利用存在较大抵触心理。对静脉产业发展的不够重视以及偏见,导致人们未能发现其中蕴藏的巨大财富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以至于产业回收体系未能相应建立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水平。
2.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不健全,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废弃物的有效回收是发展静脉产业的关键。研究表明,对废弃物的有效分类有利于提高资源化率,废弃物的分类每增加一种,资源化率可提高2.1%。目前,广西大多数城市的废弃物回收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分类体系不健全、垃圾分类回收未有效展开,造成废弃物搜集、分类困难。而有关静脉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很不完善,行业转入门槛低、资格认证体系不健全,许多回收人员是自发、松散的无组织废弃物回收者,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他们只限于个人利益“大力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不仅造成许多可回收利用的品种如废塑料、废橡胶、玻璃等未得到有效的分类回收和利用,还存在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形象、擅自收购、违法收购或盗取生产设备和城市公用设施、造成“二次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3.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经营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融资困难。广西目前现有的静脉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大多数企业都是规模不足50人的小企业,缺乏规模效益,产品的质量差、工艺落后、标准化低,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虽然国家和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废弃物回收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废品回收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大量规模小、经营分散的民营企业进入该行业,因受到经济规模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废弃物回收加工企业处于微利或者无利的状况。由于静脉产业自身存在特殊性,许多项目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缓慢,致使流入该行业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数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基本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采用或者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广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三、广西发展静脉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确立静脉产业的发展战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和环境意识
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静脉产业在循环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制定静脉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构建完善静脉产业发展的制度框架,将静脉产业发展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型节约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为静脉产业发展提供制度、政策、资金和组织保障。同时,政府还应清楚认识到自己在静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为静脉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指导、补充和规范,激励企业进行再生资源技术研发和应用,鼓励市场使用更多的再生资源。
此外,发展静脉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提倡和规划,还需要各市场主体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加强对全省民众和企业环保意识教育,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循环经济知识培训,树立社会循环经济理念,改变其陈旧的观念。同时,应充分利用各地区自发形成的原废弃物回收渠道,将废弃物回收行业纳入静脉产业系统中,制定行业标准并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和整顿。全社会各个方面对环保意识和静脉产业认识加强,以及废弃物回收行业得到整顿和规范,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积极协调,形成全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
(二)完善法律、政策体系,为静脉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国际经验,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静脉产业充分发展的前提。静脉产业的发展不可能在传统市场经济制度下自发产生,必须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借用法律手段强制企业执行。必须明确立法框架,可以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静脉产业方面法律法规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规章制度,明确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的责任和义务,大力推行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制化。抓紧研究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制定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等配套政策法规,制定出废弃物回收标准、行业准入制度、管理监督制度、处罚制度等,并建立完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和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将再生资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相关方面的工作、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使广西静脉产业发展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静脉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具有部分公共产品的性质,带有明显的外部性和公益性。与其他产业相比,静脉产业的发展既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又更加需要政府的调控与干预,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建立起有利于静脉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在财政政策方面,建立和扩大再生资源财政援助和专项基金,利用政府采购、财政直接投资、新产品开发和费用补贴等多种形式支持相关企业发展;在税收政策方面,应分别在静脉产业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环节予以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大对高新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的支持力度,突出税收优惠的导向作用;在金融政策方面,对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的企业,金融机构应当给予优先贷款或其它放宽贷款限制等信贷支持,并积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三)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建立静脉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的技术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静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高新技术,良好的技术环境是促进静脉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虽然广西在静脉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研发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相对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严重不足,且在结构上也无法满足全面发展静脉产业的要求。在建立广西静脉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方面,首先,政府应尽快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支持静脉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为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并取得优秀成果的企业在税收、财政、金融方面予以支持,并大力推进静脉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先进技术的广泛使用创造条件;其次,应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建立以企业技术创新为核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研究体系,共同研究解决在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资源替代、共生链接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只有以企业为核心,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迅速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最后,积极主动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静脉产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静脉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快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同时,要投入资金培养大批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为先进技术的使用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