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中区块链技术的融入研究

时间:2021-06-20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2016年年底,“区块链”首次被写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规划》中提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生物基因工程等新技术驱动网络空间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将无处不在。规划还指出要在2020年实现卓有成效的“数字中国”建设,从而赋予了区块链研究以战略意义。2016年周小川行长透漏央行也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区块链技术。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说:“在谈区块链之前,虽然每个人都从不同的渠道得到很多信息,但是其实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精准的定义和概念,正如互联网金融一样,虽然现在国家出台意见给了几个模式的描述,但实际上我相信每个人在提及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大家经常脑海中想到的不一定就是那几个模式和概念,因此我们讨论区块链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区块链究竟是指什么,它有哪几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网络层面,这是最基础的层面。现在唯一比较成熟的就是比特币的区块链,虽然大家对它批评比较多,但起码到今天为止它还没有崩溃,依然在有效运行。其次,在网络层面之上是数据库层面,数据库层面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应用,比网络层面多一些。区块链很多自我执行的智能通信协议,有点像互联网上已经叠加的通信协议。现在国内这些联盟组织,实际上都想在智能合约层面推动一些创新。最上面是具体应用层面,就是结合具体的商业模式在某个领域的应用。”

本文认为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根植于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中的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记账方法。早在比特币出现之前就存在这种技术,但是不为大众熟知,也没有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与应用。直到2009年1月神秘的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本聪基于此类技术设计上线了一种数字加密货币———比特币,此后随着比特币的价值一路飙升,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各行各业关于区块链的应用与研究也不断深化。区块链本质上也是一种数据结构,它是由区块(BLOCK)组成的链式数据结构。通俗的讲每一次交易数据均生成一个数据区块储存本次交易的相关数据,同时通过计算产生这个数据区块的唯一“指纹”,再通过时间戳记与下一次交易产生的区块链接。所以区块链也是一个历史链,从第一个创始区块产生开始,之后每次交易产生的区块沿着时间轴的方向与上一次交易产生的区块链接。因此,区块链天然具有无需清算、不容易篡改等特征,但同时由于一笔交易需要所有网络节点同时认可,存在诸如交易速度慢、对整个网络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等缺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技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

从区块链的发展历程来看,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比特币为代表,只能处理加密货币,交易速度大概7笔/秒,第二阶段以以太坊为代表,可处理加密货币以外的简单交易,交易速度大概20笔/秒,第三阶段以Fabric,Corda等为代表,可以处理法定数字货币以及复杂资产交易系统,交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百甚至几千笔。区块链发展到现阶段,根据链上参与主体的不同,大概又可以划分为三类,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公有链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容易部署应用程序,全球范围可以访问;联盟链有准入门槛,行业内不同主体间完成清算、结算等业务流程,可设定控制权限,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私有链在一个主体内,对企业、政府的内部审计与测试有用。

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是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区块链的这三种模式: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支付清算、跨境支付等场景下,公有链的网络环境使得支付清算报文的伪造和篡改都变得非常困难;在物品溯源、债券、股票、房产等权利的确权登记场景下,联盟链为不同主体间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灵活性解决方案;而在企业内部进行核算和审计时,私有链又有很高的效率和安全性。但是大部分应用还都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实践应用。从2016年开始,传统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区块链。从招商银行的跨境直联清算到浙商银行的移动汇票到2017年包括招商银行、微众银行在内不断传出一些区块链应用落地试点再到2018年4月建设银行在上海开办了第一家无人银行,向我们展示出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范围正在极速扩大。

从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潜在需求及应用场景出发,我认为银行业应重点关注以下应用场景的研究与开发。

1.支付清算。

以现有商业银行行内清算模式为例,各银行行内清算模式大多采用分级清算模式,即使号称零级清算的模式,也都存在一个清算中心,各清算机构均需要在清算中心开立清算账户,交易发生后通过清算账户进行清算,清算完毕后还需要通过对账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清算完整并且正确,而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模式下,直接点对点交易,减少交易环节,交易完成即清算完成,也无需最终清算及对账,大大提高了支付清算的效率与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清算成本,现有行内清算模式将真正实现“零清算”,而非仅仅“零级清算”。

2.基于联盟链的权利登记及对账平台。

现有银行贷款质押登记,需要往返权证登记机关登记确权,由于中心化的登记模式导致质押解押登记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舞弊行为,导致银行最终抵押登记无效。通过部署区块链,将使得股票、债券、票据、不动产等抵质押物实现在线质押解压登记,分布式记账的数据模式使其登记信息的存储、保管都透明化并且不易篡改。这将极大的提高银行抵质押的登记效率,从而节省人力,降低风险。

3.供应链金融应用。

传统的供应链融资存在信息不对称,信用无法传递,支付清算无法同步完成等缺陷。通过区块链分布式的记账技术,将上下游企业间的应收应付账款,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把核心企业的承兑付款行为传递到供应链条上的各级供应商间,同时也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给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然后通过智能合约等技术,在核心企业最终付款之后,同步完成多个供应商间的资金清算,保证供应链上各交易方能按合同约定完成付款及资金清算,保障还款来源,使得供应链融资唾手可得。解决了供应链参与主体间信息和信用缺乏透明度的问题,形成一个完整且流畅的信息流,提升整个供应链金融的效率。

4.电子票据。

支票、汇票等票据是许多企业用于资金支付和融通的工具,健康规范的票据市场便于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的速度,因此,票据业务得到很多金融机构的青睐,但是在现有的票据市场中,也出现了例如“一票多卖”、伪造变造票据、电票付款和背书无法同步等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子票据,基于区块链的本质特征,电子票据能够保证整个交易流程的透明化,真正实现票据权利的转让与资金清算的实时同步进行,从而有效的避免伪造和变造票据、一票多卖等问题及付款与背书无法同步等问题,保证票据交易的公平性和真实性。

5.智能化资管业务。

现有银行资管业务的运作模式即银行以理财、信托、资管计划等方式,将单个或多个投资者的资金汇集为一个整体,然后把募集到的资金按照预定的投资策略运用于确定的对象和用途,以实现所募资金的保值增值,并按照资管合同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技术可作为基础应用于资管业务运作每一个过程,并且通过区块链债券、股票登记体系构建资管业务的区块链现实应用,这将极大的降低现有资管业务的处理成本及风险。

一旦央行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现金业务将会消亡,现有银行的经营模式将会发生彻底改变,银行的服务能力、营销能力、运营成本将与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虽然区块链技术也存在着诸如处理速度慢,超过整个系统算力51%以上就可以修改数据,法律监管上的不确定性等缺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应用潜力巨大。因此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技术应用可能对现有银行业带来的挑战,需要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和技术企业等市场参与者持续深入的开展研究与合作,尽早布局,我国的银行业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

参考文献
[1]程华,杨云志.区块链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6(06).
[2]谌麒艳.区块链:金融业即将面临的一场革命[J].银行家,2016(07).
[3]王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创新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16(02).
[4]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5(01).
[5]耿黎明.区块链热潮下的冷思考[J].中国商界,2017(Z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