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论文热点范文10篇之第六篇:分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摘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针对我国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出构建我国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河南的省会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应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分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关键词:技术革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1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两大变化: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对生活追求的提高。虽然我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并一再强调要避免走上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但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代价,我们的自然环境还是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其负面的影响。郑州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最近几年的雾霾天气相信大家也感受颇深。虽然,政府采取一些措施,空气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离市民生活的期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与之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生活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金字塔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生活需求分为3个层次。底层的食物、水以及住所的需求满足人们最原始的生存需要;中层的能源、教育及通信技术满足人们社会需要;而顶层的健康和自由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要。当底层的需求不被满足时,人们将迫切需要经济的发展;而当低层的基本需求在逐渐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又理所当然的会将目光转向更高的层次—足够的能源以及健康的生活。既要经济发展又要健康的环境,这是一个难题。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纽约市每年投入与能源开支相符的资金用于研发节能减排技术;欧洲建立由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参加的欧盟战略能源技术小组,以协调欧盟和成员国的政策和计划。该计划将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还要求2020年之后,以煤为燃料的新建电厂都应具备碳捕捉技术;日本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于2007年提出的新计划中,决定在未来5年投入2090亿日元发展清洁汽车技术,目的不仅是要大大降低燃料消耗,还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由此可见,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要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模式,而要实现它的关键就是新的科学技术。新技术的出现就是形成低碳与绿色经济的核心。
2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如何促进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也是当今全世界国家和地区关注的事情。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应该有不同的关注点。河南的现状总体来说是两个:一是经济、技术欠发达。二是人口较多。有钱就容易招募人才,有钱就敢于尝试创新,所以新技术通常都在经济发达地区快速发展。而只有聚集大量的优秀人才,不断积累才能产生出重大的技术突破,从而影响或改变整个经济的方式。我们河南正处于的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没有人才和资金方面的优势,所以,我们的关注点不应一上来就盯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突破。我们应该耐下心来去关注和鼓励一些微创新和微改进。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英国工业时代的来临,在他之前已经有更多不知名的人从发明到不断的改进,直到瓦特迈出那划时代的一小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培育创新的气氛,鼓励那些不知名的“瓦特”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出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改进,最终积跬步而至千里。人口不等于人才,出人才关键靠教育。河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教育大省而不是教育强省,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造就了人才培养和分布的不均衡,进而造成了技术分工的不均衡。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和技术能力强的人才都汇聚在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河南缺乏高水平技术人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局面,我们既要着力对外引进高水平人才,同时更要着力对内培养本地人才。现在的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正变得越来越现实。原来某一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正逐渐被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习者发现和利用,而且这种趋势正愈演愈烈。当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逐渐被打破时,人口的优势将逐渐转化为人才的优势。所以,根据河南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关注点应着力于大众教育和微创新两方面。
3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新举措3.1实现大众教育大众教育就是要鼓励所有想学习,有可能创新的人群参与到学习当中,为其提供一个低花费、易学习的环境。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优质资源,利用目前流行的慕课、Spoc等课程形式发展技术类人才的个性化教育。在教育内容里不要只注重素质教育类的通识以及科普知识,更要提供最新的技术和专业类课程。课程不再是兼顾大多数人,而是让少数钻研该技术领域的学习者收益。降低网络流量使用费用,让人们能充分利用网络上共享的教育资源快速提高。社交平台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流变得频繁而便捷,“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互为师生的学习模式正越来越普遍。当然大众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如何发展我也还处于研究之中。总之,越来越普及的大众教育将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而这些主动学习的人也将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从而奠定万众创新的人才基础。3.2鼓励微创新当具有了一定技术基础之后,人会自觉的想要使用这些学习来的技术,并将在使用中不断的改进,微创新也在此过程不断出现。微创新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培育创新环境、传播创新成果、鼓励创新使用三个阶段往复循环构成。(1)培育创新环境。首先是要培育创新环境,主要是通过提供技术学习环境、奖励创新行为完成,让有创新愿望的人能够创新,愿意创新,我们前面提的大众教育就是让人们具备创新的基本能力,而知识产权的保护让创新者劳有所得则是鼓励人们创新。(2)传播创新成果。传播创新成果阶段是一个既重要又通常被人忽视的阶段。中国大量的科研论文,发明专利没有被很好的转化相当程度上是这些有价值的成果没有送到能微创新的人手中。这些人往往不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而是企业的员工或技术人员。如何让他们能够了解以及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一个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河南处于一个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很多研究人员并没有机会直接接触到本领域最前沿理论和技术,从而造成重复研究、资源浪费。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应学会充分了解和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改进,才能提高创新效率,形成微创新群的积淀作用,从而最终获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3)鼓励创新使用。鼓励微创新使用是实现当前研究成果转化的最后一步,需要通过一些激励和保障措施使新的企业愿意尝试,旧的企业敢冒风险。同时,它也是下一轮培育创新的第一步,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才能检验这个微创新是否真有改进,改进有多大,还有哪些不足,从而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并催生出新的改进。三个阶段不断往复,形成一个微创新的闭环系统,推动整个技术向前发展,直到出现重大的技术突破。
4结语在全球低碳经济勃兴、中国面临的低碳减排压力加大的背景之下,面对郑州市现有的挑战与机遇,认为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应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重点是实现大众教育和鼓励微创新两个方面实施开展。由于目前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参考标准,因此本文具体实施措施还需在实践中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善。参考文献[1]戴维·霍瑟萨尔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M].第4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陶燕.欧盟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重庆与世界,2016,(9).[3]林宏.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省的建议[J].政策瞭望,2009,(8).点击查看>>循环经济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任其俊.论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