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同配送的产生
共同配送是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它最早来源于日本的连锁便利店7-11(Seven-Eleven)。早期日本7-11的供应商都有自己特定的批发商,每个批发商一般都只代理一家供应商的货物,如图1所示。供应商A只给批发商a发货,供应商B只给批发商b发货,供应商C只给批发商c发货,供应商D只给批发商d发货。这个批发商(批发商a,b,c,d)不仅是连接7-11门店及其供应商(供应商A,B,C,D)之间的纽带,同时也负责传递7-11门店和供应商之间的货物、信息和资金的责任。在这种配送模式下,批发商就相当于7-11门店的配送中心,它所要做的就是把供应商手中的产品迅速有效地运送到7-11手中。
图1单个批发商阶段
随着7-11便利店销售额的增大,其货物的需求也日渐增多,规模也逐渐扩大,起初那种单个批发商零散式的配送已经无法满足7-11的需要。于是,7-11开始和批发商及部分生产商合作,建立了统一的集约化配送和进货系统,如图2所示。7-11将以往的各零散批发商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特定批发商,货物再由特定批发商运送到各个7-11门店。在此,特定批发商充当着配送中心的角色。它既是供应商和7-11门店的货物传递桥梁,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纽带。在这种集约化配送系统之下,7-11摒弃了以往由多家批发商分别向各个便利店送货的方式,改由一家特定批发商在一定区域内统一管理该区城内的同类供应商,然后向7-11统一配货。由此,有效地降低了批发商的数量,同时也减少了配送环节,为7-11节省了物流费用。
图2集约化配送阶段
在集约化配送系统经历一段稳定的运营期后,7-11发觉,被称为自己生存命脉的经营信息统统掌握在特定批发商手中。与其将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不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于是,7-11夺回了配送中心的主动权。它成立了共同配送中心代替了原有的特定批发商,既而随时掌握在途商品、库存货物等情况,如图3所示配送模式。各个供应商(A,B,C,D)将自己的货物分别运送到共同配送中心,然后由共同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到各个7-11门店中。就这样,共同配送系统浮出了水面。[1]
图3共同配送阶段
2目前我国的配送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零售企业还都是些中小型企业,配送还处于货物少、批量频度不规律的状态。但是为了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以及尽量减少库存的目的,这些零售商通常都是采取小批量、高频度为特点的配送方式。由于没有充分的利用各个物流链节点企业的资源,久而久之,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再者,当遇到商品种类及数量繁多或者交货期提前的情况,企业会为了满足客户要求,加快对店铺的零散配送,这势必将导致运输车辆的增多,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严重至恶化城市的环境[2]。针对以上目前物流配送所存在的问题,要想改变现状,我国也应当积极发展共同配送。
3如何提高共同配送的效率
共同配送的优势可以归纳如下:
①减少道路车流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
②共同配送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3]。
通过共同配送的实施,能够整合物流企业的功能和设施、信息设备、网络等资源,最终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尽管共同配送有如前所述的优势,但是其配送效率也是发挥预期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共同配送的效率。
3.1从选择合作伙伴上来提高共同配送的效率
在实现共同配送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靠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要靠合作伙伴,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等的大力支持。这其中,选择合适可靠的合作伙伴,不光能够保证合作企业的商业机密不被泄露,也是提高共同配送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物流企业配送的商品不同,比如食品、药品、日用百货等,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保存方式,也有不同的配送方式。因此,在配送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同时,各企业的经营意识、客户分布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便造成各企业间的意愿很难达成一致。所以,在开展共同配送时,为了降低共同配送的难度和复杂度,应当增强共同配送的协调性,即应选择在配送商品的特性、保管和装卸特性、配送客户分布状态、物流服务水准、配送数量等方面有较大相似性的企业来参与共同配送。
3.2从细心观察身边环境的变化来提高共同配送效率
准确地判断进货品种及数量是减少配送失误的一个指标。如果不能明确进货品种及数量,不但会对客户端、门店端造成损失,还会增加不必要的车流量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正确地判断所需货物的品种及数量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来提高判断的准确率。
例如,根据天气预报来预测销售趋势。西方经济学中有一条和气象有关的定律:气象的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企业如果在气象信息上可以投资1元钱的话,那么它便可得到98元钱的经济收益。并且,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经济回报率可能会更高。日本7-11就在这点上下了很大的工夫:7-11门店会根据天气情况预测每天的销售趋势。由于午餐、饭团和三明治等食品占据日本7-11每日销售额的一半左右,而这些商品的销售周期短,贩卖情形又和天气气候气温息息相关。因此,事先把握天气情况,是预订当日商品数量的关键,换言之,也是提高共同配送效率的方法。
再比如说,背景音乐的选择也大大地影响订货数量及销售额。在日本的很多家零售店里,背景音乐中常常会录制适时变换的问候语、促销活动的宣传话等等。在为顾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外,还时刻提醒并诱导着顾客的消费趋向。这样对销售商来说,便于订货;对配送中心来说,也便于大批量统一运输,从而提高了共同配送效率。
诸如此类,零售商凭借通过细心观察顾客的需求动态并及时调整销售模式,或者通过有效地诱导、刺激以促进顾客消费动态等方式,准确判断出订货品种及数量进而能够实现共同配送的提高。
3.3从加强物流科技含量上来共同提高配送效率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但促进了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同时还加快了商品流通的步伐。在一些先进国家中,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系统、条码技术、扫描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系统)等现代化装备和高新技术已经在物流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有利地实现了物流的标准化、智能化、规范化及自动化,大大地减少了人力,节省了时间,同时也大幅度地降低了人为失误产生的概率。
例如,在日本配送中心被广泛采用的流通van(即计算机增值服务网络),是将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相关的商业信息,通过服务网络来互相交换的一种信息系统。配送中心通过流通van与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联机,构成完整的信息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换。流通van监控着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整个物流流程,以确保实现准时配送,并合理控制商品库存,减少积压,有效地起到了“信息网络节点”的作用。通过对物流中心进一步地计算机化从而使共同配送业务更接近零损失,最终达到高效配送状态。
4小结
共同配送是在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经济信息化大趋势的市场状态下,适应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而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针对我国零售业原有的零散配送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等问题,我们应该大胆地借鉴日本7-11物流配送的宝贵经验,大力发展共同配送的物流配送模式,并结合自己的客户需求、物流条件、商品种类以及商品特点等情况,采用相对应的共同配送模式。通过共同配送的效率化,实现各个物流链上企业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取长补短,从而降低我国零售业的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进而推动我国零售业态下物流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