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问题_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时间:2021-06-1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本文对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背景和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角色与地位进行了阐释,对我国物流企业在此项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控制风险的战略思路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一、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背景
物流金融是大约十年前开始出现在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新名词,近两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实早在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现代物流金融的出现是贷款质押物向流通环节拓展的结果。当传统质押资源被充分挖掘利用后,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在搜寻新的质押资源。库存货物和运输中货物是很庞大的资源,但这些货物有很强的流动性,相关企业又非常分散,银行没有专门人才和设施对这些货物进行监管,所以这个资源一直无法被利用。当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企业被银行引入融资链条,物流金融就出现了,它的核心就是“流通环节质押融资”。
物流金融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就是金融机构利用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与监管服务,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从物流企业的角度来说,就是物流企业结合各种金融手段,组织物流供应链上货物与资金的运动,在部分业务模式下,也可以不需要银行的直接参与。它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现代物流金融业务在美国和加拿大高度发达。以美国为例,其物流金融的典型模式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仓单既可以作为贷款质押品,也可以作为支付手段。
在中国,在中小企业渴求资金的大背景下,随着金融创新和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金融业务在1999年出现,之后得到了蓬勃发展,各家商业银行先后推出了相应的业务品种,比如“供应链金融”、“池融资业务”、“物流保理业务”、“融货通”等。
二、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中的角色与地位
让我们先看一下当前主流的几种物流金融模式:
1、质押监管:指货主把货物存储在仓库中,物流企业负责监管货物,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质押监管分为动态质押和静态质押。
2、保兑仓:采购方与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采购方向金融机构申请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贷款额度,供应商作出回购承诺,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物流企业代为监管货物。
3、深度供应链管理:包括销售执行、采购执行等等。比如采购商向物流企业提交适当保证金,或者是供应商提供回购承诺,之后物流企业向供应商支付货款(或开具信用证),供应商把货物送至物流企业的监管仓库,最后由采购商与物流企业结清货款。这种模式下,可以没有银行的直接参与。
其他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都可以看作是以上这三种模式的变种。
从物流金融的这几种模式中可以看出,物流金融业务对企业和银行意义重大。
对企业来说,物流金融业务解决了流动资金问题,满足了持续发展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需要。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他们资金匮乏,可用于抵押或质押的传统财产实力也不足,难以得到银行贷款;而且他们在产业链条中处于弱势地位,在采购、库存、途中产品、销售等环节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因为核心企业会通过欠款、要求预付等方式将资金风险转嫁给上下游中小企业)。物流金融业务使得这笔资金得以盘活,企业的经营规模可以成倍甚至数倍增加。
对银行来说,常规的中小企业贷款项目虽然收益较高,但风险也偏大,单位风险下的盈利水平并不占优势。而物流金融业务显著降低了银行风险,从而大大增加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量和利润。近年来,国内银行所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融资额持续快速增长,所贡献利润也在迅速扩大,已成为银行业增长快、收益好、坏帐率低的新兴业务之一。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联接借款企业和银行的关键角色。它提供了专业的物流监管技术,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使得借款企业以流转环节中的货物进行质押贷款成为可能。
由于承担角色的重要性,从理论上讲,如果操作得当,物流企业可以从此项业务中得到较好回报,包括:
A、巩固原有的客户关系;B、开发新客户;C、收取相关服务费用,增加利润;D、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在供应链中的掌控力。
但在具体实践当中,由于大多数物流企业对此项业务认识不到位,风险意识不强,片面追求小利,往往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处于不利地位,获取收益偏少,承担风险偏大。
但也有不少物流企业对物流金融业务有很深刻的认识,致力于提供有深度的服务,树立了在此项业务中的地位。
三、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所涉风险的简要分析
(一)主要风险
按照巴塞尔协议关于风险的分类,物流金融业务主要风险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包括客户诚信度、偿还能力、货物合法性等;市场风险包括供求关系、变现难易程度、价格波动、政策变化等;操作风险包括管理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物理风险等。
对于参与此项业务的物流企业来说,最容易遇到的具体风险主要包括客户道德及资信风险、质物风险、操作流程中的风险、法律风险。
1、客户道德及资信风险。比如:(1)在对企业进行资信调查时,企业在采购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等方面对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提供虚假或不实信息。(2)客户的业务能力不足,业务量少或不稳定(比如信用证担保模式中经销商不能及时完成销售任务)。(3)出质企业虚报、高报质押物的价值。(4)质押监管业务中入库时弄虚作假,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以次充好,提多补少,造成质押物价值低于下限。
2.质物风险。比如:(1)质押期间,质押物的价格和质量发生了变化,比如金属价格发生较大波动,食品腐烂变质。(2)质押物缺乏有效市场,在需要变卖物品弥补损失时难以变现。(3)物流企业对该类质物不了解。
3、操作流程中的风险。比如:(1)仓单管理不善。包括先于质押物入库而出具仓单和空白仓单被冒用。(2)对客户自有仓库的监管失控。(3)客户强行出货。(4)监管员道德风险,被客户收买违规放货或其他欺诈行为。(5)监管信息失真或信息滞后,在货物数量或价值低于最低限度时继续发货。(6)缺乏技术手段,难以对货物进行全面检验。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不具有完善的产品质量检验能力。
4、法律风险。比如:(1)合同中存在漏洞或不合理安排,致使物流企业承担了与收益不相匹配的较大责任。(2)出现法律纠纷后,难以迅速解决;即便物流企业胜诉,往往也难以执行追索。
(二)风险成因
1、此项业务本身特点所决定。
我国当前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要对象是广大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既没有足够的信用,也没有足够的抵押不动产和第三方保证,所以提供资金的银行承担着较大风险。为安全起见,银行会尽量转嫁部分风险到物流企业身上。
2、诚信环境比较差。
缺乏诚信是当今中国经济领域的普遍问题,物流企业作为联结企业和银行的纽带,自然就面对了很大的风险,很容易成为被算计的对象。
3、制度环境不完善。
比如法律依据不完善,对动产质押的规范条款过于原则化;在债务人违约时纠纷处理效率低、成本高,同时有很大不确定性,债权人即便胜诉也往往有很大损失。
4、业务环境不规范。
比如业务文件、业务流程缺乏行业公认的统一标准,不同银行不同地区不能通用;相关主体信息不共享;在分担风险方面没有建立合理机制,物流企业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等;没有形成全行业通行的违约处置机制。
5、产品更新换代快。
产品更新换代快,意味着其价值变化也非常迅速,往往会造成质押物价值缩水。
6、物流企业本身也存在问题和缺陷。
(1)贪图小利,忽视风险。许多物流企业认为此项业务赚钱容易,一味扩大规模,不求深度,开展了大量低端业务;在客户资信判定上条件宽松,甚至不设底线;以放松要求和降低费率的低层次方式争取客户,形成了比较严重的行业恶性竞争。由于单位收益率太低,所以无法进行相关硬件和人力的投入,也是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
(2)缺乏相关人才,专业能力不足。物流金融业务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物流,还要熟悉金融业务,熟悉质押物及其所属行业情况。
(3)信息技术不到位。造成信息失真或信息滞后。
四、物流企业控制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战略思路
1、科学评价自身实力,量力而行。
物流金融业务面对来自各行各业的众多企业,要求物流企业具备较强经营实力、完善的仓储监管网络和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并且熟悉客户企业的行业情况。物流企业要结合自身实力评估业务风险,确定物流金融业务的规模及深入程度。优先推动现有业务做大做精,追求质量和深度。
2、以带动物流主业为核心。
主动向新老物流客户推介物流金融业务,通过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增加老客户依赖度,拓展新客户,达到巩固现有物流业务量、不断扩大新业务量的目的。优先在具备条件的现有物流客户中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对于银行推荐过来的客户要争取以提供物流总包服务为合作条件。
在质押监管业务中,对于单纯输出监管的新项目原则上不再接受,对现有此类项目也要限期(比如一年)拓展延伸物流服务,如到期未能实现,则应果断放弃此项目。对于在我方仓库进行的单纯监管业务要保证合理的监管费或仓储费。否则,风险收益不匹配。
3、要在业务谈判中提高自身地位。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物流企业在此项业务中的作用非常关键,正是由于物流企业的介入,使得企业得到了宝贵的资金,银行的风险大大降低。所以物流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在与银行和企业谈判中争取地位,提高收益,分散风险。对于没有相关物流服务的业务,宁可不做。
4、要全面深入到供应链各个环节中。
只有深入参与客户企业供应链运作,物流企业才能更好的控制风险。单做其中一个环节,对客户供应链没有掌控力,也掌握不了充足信息,肯定容易出问题。
5、建立物流金融专业化人才队伍。
在全局层面上,要引进和培养既了解物流,又熟悉金融业务的人才,对此项业务进行总体把控;在具体项目上,要引进和培养熟悉客户行业的人才。
6、拓展融资渠道,改变完全依赖银行资金的局面。
物流企业可以运用资本运营手段,通过合资、上市、资产证券化、引入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引入资金。母公司有财务公司的物流企业,还可以与本集团的财务公司合作。在得到雄厚资金支持后,物流企业以深度供应链管理模式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五、控制风险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并遵循规范的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管控。
1、认真做好客户资信调查和信用管理。
(1)事先做好客户企业的资信调查。
重点考察其财务状况、业务能力、业务量及货物合法性,对存在明显缺陷的项目进行限制。比如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应限制合作,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连续为负值的企业也应限制合作。应建立统一格式的资信调查表,并将信用评级方法用于风险评估之中。
(2)运行中项目要做好信用管理。
借鉴银行的做法,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对运行中项目进行信用管理。建立客户资信调查管理制度、客户信用分级制度、客户资料收集制度、客户资信档案管理制度、信用风险防范制度等。
2、谨慎选择质押商品。
(1)选择短期价格相对平稳、质量比较稳定的品种。比如矿石、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农产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等。要注意质押物的价格波动属性与融资期限相匹配。
(2)对于贵重金属、危险品等特殊商品不予接受。
(3)要求客户出具有效力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3、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
(1)一线公司在项目初审过程中可由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商务部门(或法律部门)组建联合审核小组对项目进行判断。
(2)一线公司初审通过后,要上报上级物流公司审核,重大项目要转报总部审核。审核的重点是对风险项进行判断和把控。比如单纯输出监管业务风险较大,对此类客户的审核标准要更为严格,必须是信誉良好、财务状况好、规模大、产品变现能力强的企业,同时要在规定期限内拓展延伸物流服务。
4、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条款。
不承诺我方没有能力承担的责任,不约定不属实的内容,尤其不应对货物价值及所有权的真实性负责。如果质权人要求监管方协助进行质物品质检验,质权人应提供合法性验证的方法,监管方按照质权人的要求协助进行,但监管方不对验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
5、以安全监管存量为核心,建立动态风险控制制度。
(1)对验收、入库、盘库、出库各环节都建立规范流程。
(2)定期检查库存,确保帐实相符。
(3)时时收集监管商品的信息数据,通过电脑系统,进行每日、每周、每月的风险评价。
(4)对于货物的市场价格,可通过每周采集期货市场价格来把握质押物价值变动风险。如果期货价格偏低,则可能意味着产品未来价格有可能下跌,要提前提请银行关注。
(5)对质物的存量下限进行严格控制,当质物的数量或价值达到规定限度时,要有应对措施(如警告、冻结等)。
6、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要重点管控。比如:
(1)规范空白仓单的领用登记制度,严格管理好空白仓单。绝对不能先出票后进货。
(2)业务办理过程中,根据业务要求及时与金融机构联系,取得其确认与许可。绝对不能擅自放货。
7、建立违约处置机制。
违约发生时,应急处理机制非常重要。要预先制定规范的处理流程并在违约发生时严格执行,比如第一时间报告的对象、现场应采取的措施、何种情况下请司法机关介入、总部的决策程序和时限要求等。
(二)与客户建立深度业务关系。
以物流金融业务为桥梁,努力延伸物流服务,尽可能深入到客户的产销供应链中,与客户建立充分了解、互相依存的长期合作关系。这样物流企业可以掌握更多更及时的企业信息,降低业务风险,并减少监督与维护成本。
对于从事中高端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而言,由于在提供物流服务的对象上有一定的选择性,所以更要主动向已有客户推介物流金融业务,力争在已有客户中充分开展这项业务;对于不适合由自身直接提供物流服务的客户,可以采用总包后分项外包的方式来提供延伸服务。
(三)与银行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要与银行建立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稳定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开拓客户,共同控制风险,在客户违约时一致对外。
具体方法可包括:
1、物流企业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要有公司整体意识,存贷款业务与物流金融业务在选择合作行时要协同考虑。
2、物流企业总部与银行总部签署总部对总行的“总对总”协议(这一条已在部分物流企业推行,效果良好)。
3、主动向客户推介物流金融业务,引导他们到合作银行融资,为银行带来新客户。
4、总部与总行、一线公司与当地银行,都要定期就物流金融项目情况进行沟通。
5、物流项目经理既要与银行客户经理保持良好关系,也不要一味盲从,在特殊情况下可直接向其上级领导甚至通过总部向上级行反映情况。
(四)提高信息化水平。
1、仓库信息要与物流网络系统联网,各级银行和物流企业各级单位,都可以通过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检查质押品的品种、数量、价值。实时透明化操作,不但可以降低操作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对现场监管员实现远程监管。
2、可以在有条件的项目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质押物的出/入库可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在出/入库门设有门禁系统,无指令的质押物出/入库都会自动报警。不但可以降低质押物的监管风险,还可以做到先进先出,减少滞压损失。
3、利用手机定位报警技术对监管员进行管理。等等。
(五)实行风险保证金制度。
在深度供应链管理业务中,要求客户预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承担质物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当市场价格下跌到预警线时,按协议规定通知企业增加质物和保证金;如果出质人超过融资期间,则以风险保证金抵充融资额或质物变现的差额。
(六)上保险。
与保险公司协商,设计针对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保险方案。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员工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金融的风险,所以要通过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和外部引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其中,总部层面要有一批既熟悉物流、又熟悉金融业务的综合性人才来对此项业务进行总体把控;一线公司要有一批熟悉客户行业的技术骨干,能够对客户行业和产品做出评价,并能够提供延伸物流服务方案;对普通管理人员则要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八)加强一线监管员队伍建设。
监管员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却非常关键,很多案例都是因为现场监管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所以一定要重视监管员队伍建设。
1、选聘监管人员时要选择忠诚可靠、信誉良好、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的人员,比如优先选择复员军人和党员。
2、上岗前必须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上岗后定期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
3、建立考核制度和工资晋升体系,为监管员提供发展空间。
4、关心监管员的日常生活,尽量为其提供便利,提高忠诚度。
5、建立轮岗制度。
(九)认真处理好违约纠纷,坚决合理维权。
对于已经发生的案子,要认真对待。近年在不少案例中,物流企业并无明显过失,客户企业也有还款能力,但提供资金一方却以物流企业以主要追讨对象。对于此类事件,物流企业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到底。同时,对于有过类似做法的机构,要与其断绝合作。
同时,与人民法院加强沟通,在我方胜诉需要拍卖质押物时,对容易贬值受损的动产质押物要保证执行时效,避免因价值流失而损害我们的利益。
(十)从行业角度推动此项业务规范化。
1、联合业内领先企业,并寻求政府主管部门支持,推动建立行业标准,包括通行制度、标准化文件等。
2、加强同业公司间的沟通和研讨,倡导良性发展,减少低层次恶性竞争,通过提升服务深度来提高行业收益水平。这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推动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物流金融业务,改善行业政策环境。比如尽快出台物流金融的专门法规,并完善与其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建立行业通行的违约处置机制,鼓励诚信,严惩欺诈。
参考文献:
[1]曹静.论我国专业物流金融公司的建立:UPS的启示.上海金融,2005(6),13-14;
[2]周明.物流金融的价值及风险分析.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1-4;
[3]钱文彬,孙稚锐.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管理观察2009(2):178-179;
[4]孙尧.保险在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保险研究,2009(3):91-93
[5]刘涛,李帮义,孙涛.物流金融中的共同代理研究。价格月刊,2009(2):87-91
[6]段伟长,张仲义.物流金融中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3)107-109
[7]境内外多家物流上市公司历年年报
作者简介:
明东,现任中远集团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职攻读博士。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