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25年:电影、恐龙与流行文化
作者:未知今年,多部好莱坞系列电影都走进了它们的重要年份。年初在国内上映的“星球大战”系列第八部正传电影《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完成了星战英雄的新老交替,当下正在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是漫威系列电影的10周年献礼片,隔壁掌管DC英雄的华纳也在去年年底推出了自己的首部英雄集结作品《正义联盟》。
不久前,在全球取得票房佳绩的《头号玩家》也是一部标志性作品,它整合了新好莱坞时期以来的经典电影、游戏形象,是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对流行文化的一次大型致敬。
5月底,另一部由斯皮尔伯格开启的经典系列电影“侏罗纪公园”第五部作品《侏罗纪世界2》即将上映,至此,这个好莱坞最经典的恐龙电影系列也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史。
“真的”恐龙来了
今年3月,我在洛杉矶见到了正在紧锣密鼓处理电影后期的西班牙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他是监制斯皮尔伯格和上一部《侏罗纪世界》的导演科林?特雷沃罗为这系列电影找来的继任者。《侏罗纪世界2》在他的手里,或许要呈现出一些前作所不具备的欧式审美。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看《侏罗纪公园》时的感觉,那是第一次,恐龙这个生物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25年前,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以下简称J.A.巴亚纳)还在西班牙学电影,斯皮尔伯格和眼前那些逼真的恐龙带给他的震撼是一场堪比《火车进站》的视觉革命。
这群“活生生”的恐龙不仅打动了怀揣导演梦的J.A.巴亚纳,也打动了全世界的恐龙迷和电影爱好者,9亿1400万美元的票房就是那场视觉革命的军功章。
在《侏罗纪公园》之前,怪兽情结不轻的好莱坞也出品过一些恐龙题材电影,但相比另两大怪兽符号――西方人的金刚和东方人的哥斯拉――恐龙题材一直缺少一部经典。
是斯皮尔伯格为恐龙打了翻身仗。这位热衷于探索孩子世界和流行文化的导演从小就是个恐龙迷,不仅经常去历史博物馆看恐龙化石,还私藏了大量恐龙画册。
除了痴迷恐龙,斯皮尔伯格还有当时在电影中呈现这一远古生物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雷德利?斯科特一起成为新好莱坞技术派的代表人物。在卢卡斯专注于“星球大战”系列,斯科特拍出了《异形》和《银翼?⑹帧返耐?时,斯皮尔伯格也交出了两部重量级作品《大白鲨》和《E.T.外星人》。
在这两部作品里,斯皮尔伯格对特效技术的应用走在了时代前沿,他对“技术活儿”的擅长正是《侏罗纪公园》成功的关键。为什么有这样的推断?事实上,《侏罗纪公园》上映前三周,热衷于拍摄B级片的导演罗杰?科曼就抢先一步将《肉食龙》搬上了大银幕,但那部恐龙电影彻底失败了,其中糟糕的特效和假得像动画片的恐龙形象成了众矢之的。
美国作家迈克尔?克莱顿是把恐龙搬上大银幕的另一功臣。1990年,他的小说《侏罗纪公园》出版,这个复活恐龙的故事一面世就被各大电影公司疯抢,蒂姆?波顿、理查德?唐纳等重量级导演和他们背后的电影公司都曾是斯皮尔伯格的有力竞争对手。但最终,还是势在必得的斯皮尔伯格和环球影业打动了迈克???克莱顿,为此,他们支付了150万美元,并额外支付了50万美元的编剧费给克莱顿,邀他入伙,共同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恐龙世界。
斯皮尔伯格把三年时间花在了《侏罗纪公园》的创作上。这是一部典型的软科幻作品。商人哈蒙德斥巨资聘请了一批科学家,他们从远古的蚊子体内提取恐龙基因信息,并通过基因重组让恐龙复活。哈蒙德幻想在小岛上打造一个大型恐龙公园,吸引有钱人和中产阶级来参观、度假。哈蒙德想召古生物学家格兰特博士和植物学家赛特勒博士入伙,以资助研究经费为诱饵邀请他们到岛上考察。在一行人游览的过程中,原本严谨的电脑系统突然失灵,恐龙纷纷逃出控制区,酿成了一场大灾难。
每部科幻电影都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观,用电影里的台词来说,《侏罗纪公园》的批判性观点就是:“上帝创造恐龙,上帝毁灭恐龙,上帝创造人类,人类毁灭上帝,人类创造恐龙。”
斯皮尔伯格想在《侏罗纪公园》里表达的世界观至今仍不过时,但对当时的观众而言,比故事背后的思想更有意义的是满屏奔跑的迅猛龙、双脊龙、三角龙……是那些最直接的感官刺激。曾经,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或只以一堆白骨形态出现在博物馆和考古纪录片里的恐龙突然有了血肉之躯。25年前,斯皮尔伯格的确把影像艺术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技术、类型片与流行文化
如今,就像观众期待每一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会将太空史诗书写到哪里一样,大家对每一部“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都有视觉效果上的要求和期待。
《侏罗纪公园》对于电影技术的贡献有多大?25年前,斯皮尔伯格是边研发技术边拍摄完《侏罗纪公园》的,电影中大量奔跑、打斗和恐龙生活状态的画面都是由恐龙模型结合CGI技术完成拍摄和制作。事实上,这也是电影中第一次出现以CGI技术制作而成的生物,对于整个电影史来说,这都是重要的一步。
当年拍摄电影时,还有个趣事,如今看来都算是预言了。当时,曾参与过1980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的模型特效师菲尔?蒂贝特在斯皮尔伯格的团队中,负责恐龙模型的制作和相关拍摄。电影拍摄后期,越来越多的CGI技术使用令蒂贝特恐慌,他和斯皮尔伯格开玩笑说:“我觉得自己要失业了。”蒂贝特当然没有失业,斯皮尔伯格让他更多地参与到电脑动画的制作中,用他对古生物学和哑剧的知识来指导艺术家们设计恐龙的动作和造型。25年后,《侏罗纪世界2》虽然也制作了不止一只完整的恐龙和很多局部模型,但除特写外的绝大部分场景、恐龙动态镜头都是由CGI技术完成的。
《侏罗纪公园》上映后不到一年,斯皮尔伯格就与杰斯瑞?卡森伯格、大卫?格芬一起组建了梦工厂工作室,和卢卡斯的卢卡斯影业、光影魔幻特效公司一样,梦工厂也是以电影技术为驱动,带动内容生产的公司,随后推出的《人工智能》《幸福终点站》等真人电影和大量动画片让这个品牌成为好莱坞最具创造力的团队。可以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影响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成为和“星球大战”一样的流行文化。《侏罗纪公园》首部播出之后,全球掀起了一轮恐龙热潮,随后的第二部、第三部作品虽然在票房和口碑上不及第一部,但电影的持续存在,还是让本就拥有一大批追随者的“恐龙文化”越来越流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恐龙电影”都是和金刚、哥斯拉一样备受好莱坞电影人青睐的怪兽电影题材。当然,就像没有后作可以超越1933年版的《金刚》一样,后来的“恐龙电影”再没能超越《侏罗纪公园》的口碑和影响力。
虽然,20多年前还不像今天一样推崇“产品”概念,但“侏罗纪公园”系列真算得上是成功的产品。斯皮尔伯格和他背后的环球影业对这系列电影的发展都考虑长远,当时,在《侏罗纪公园》开机之前,环球影城就在谋划建造“侏罗纪公园”这个游戏项目,在1997年《侏罗纪公园2》上映前,好莱坞环球影城的“侏罗纪公园”项目已经开门迎客了,这个项目耗资1亿1000万美元,是《侏罗纪公园》制作成本的两倍。直到今天,它都是全球四家环球影城最经典的游戏项目。
与此同时,热爱电影游戏的斯皮尔伯格也没有放弃将这一冒险故事转化为游戏,25年以来,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版本的“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子游戏上市。
某种程度上,“侏罗纪公园”系列对中国人的刺激更大。如果说“星球大?稹毕盗泻汀靶疗丈?”系列是美国人的童年记忆,那中国年轻观众对于好莱坞电影的童年记忆就是从《小鬼当家》《侏罗纪公园》和后来的《勇敢者的游戏》等电影开始的。2013年,《侏罗纪公园3D》上映,在全球共卖出1.2亿美元的票房,其中,中国市场就贡献了5000多万美元,几乎占到电影全球总票房的一半,可见,中国人对这系列电影情结之深。
那批看《侏罗纪公园》长大的中国观众赶上了好莱坞电影的“家庭片”时代。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好莱坞诞生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家庭片,这跟录像带市场的快速发展关系紧密,当时的好莱坞巨头们觉得,除了满足观众的电影院观影需求,家庭录像带观影也应该被考虑在内。这恰好与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类似,当时,中国人的大部分好莱坞电影都是用录像带看完的。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片,但同时也是一部中产阶级家庭片,这正是斯皮尔伯格的聪明之处,他用恐龙、孩子、家庭、乐园等元素为这系列电影奠定了合家欢的基调,这个基调也决定了这系列电影比大多数科幻、惊悚片走得更远。
系列电影的宿命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也经历过高峰和低谷,成绩表上的曲线,和所有经典系列电影都类似。
1993年的首部电影曾以9亿1400万美元票房成为当时好莱坞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这一纪录直到5年后才被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打破。《侏罗纪公园》还和同年上映的斯皮尔伯格另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一起,共收获了10座奥斯卡小金人,这一成绩让斯皮尔伯格成为1994年好莱坞的最大赢家。
5年之后,《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上映。如果说,首部电影是斯皮尔伯格送给观众的视觉奇观,但又不失完整精致的剧情,那第二部电影在叙事上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电影特效更精致,动作场面更刺激,恐??也更勇猛好斗,但电影所营造的恐怖氛围和科幻感却远远不及前作。但好在,电影的灵魂斯皮尔伯格和编剧、原著作家迈克尔?克莱顿都在,电影依然保留了首部作品的精髓和价值观内核。
到了《侏罗纪公园3》,迈克尔?克莱顿退出了编剧团队,斯皮尔伯格本人因为要接棒库布里克遗作《人工智能》,也没法继续担任这一系列电影的导演。他请来了《勇敢者的游戏》的导演乔?庄斯顿,希望以他在成名作中积累的经验延续“侏罗纪公园”系列的成功。
可惜,事与愿违。这个同样脱离了“公园”设定,发生在丛林里的冒险故事太过平庸,除了技术上的持续进步外几乎没有半点创新。电影全球票房不足4亿美元,还不到首部电影的一半,正是这次失利让斯皮尔伯格和环球影业放缓了“侏罗纪公园”系列更新的脚步。
所有系列电影走到第三部都是一个槛,这或许是《指环王》一类系列电影更愿意终结在第三部的原因所在。斯皮尔伯格用了十几年来思考下一步的方向,终于在2015年推出了第四部续作《侏罗纪世界》。
从“公园”到“世界”,电影的格局和野心似乎更大了。“侏罗纪公园”三部曲推出的年代,正是好莱坞家庭片的黄金期,14年之后,观众的趣味和审美都变了。《侏罗纪世界》显然洞察了这一点,电影用年轻演员克里斯?帕拉特和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的俊男美女组合取代了前作中中年男女主角的人物设定,以家庭为中心的情感线也向爱情方向转向了。
《侏罗纪世界》的背景设置在《侏罗纪公园》故事发生的22年后,当年哈蒙德心心念念的侏罗纪公园已经落成,生意兴隆,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当年的基因公司也已经被收购,收购方不仅制造恐龙,还致力于研发“混血儿”。像首部电影一样,人类对自然缺乏敬畏酿成了大错,研发的掠食者恐龙失控,公园陷入了危机。帕拉特饰演的退役军人欧文成了英雄,他在霍华德饰演的克莱尔和两个小孩的帮助下,打败了恐龙。
在这部重启之作中,斯皮尔伯格交出了导演椅,躲在导演科林?特雷沃罗身后做制片人。和首部作品相比,《侏罗纪世界》场面更宏大,在技术层面上已经是今非昔比了。故事层面上,电影也加入了当下流行的议题,比如女性主义和动物的智慧化。恐龙和人类不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欧文训练的迅猛龙在最后关头成了人类的帮手。这种动物的智慧化趋势其实在《侏罗纪公园3》里就有所体现,只是故事讲得并不圆满。在前三部作品里,女性都以相对完美和正义的形象出现,但在《侏罗纪世界》和接下来的续作里,克莱尔也和电影中的男人们一样,经历了自我成长和蜕变,角色形象更丰满。
在《侏罗纪世界2》中,主角和恐龙们像《侏罗纪公园2》里一样,将离开有围墙的公园,走向丛林。这一转变给电影的故事发展和场景设计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今天,好莱坞电影里的怪兽形象已经千奇百怪,恐龙还能挑动观众的神经吗?已经把拍电影当成玩游戏的斯皮尔伯格和以惊悚片见长的西班牙导演J.A.巴亚纳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