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在于收入的增加与成本的减少,因此成本的多少对于企业是否盈利至关重要。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成本核算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内部约束,对职工进行职业教育等建议很有必要,这对企业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对于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改进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增强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对于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都已经建立了基本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为股东创造财富,因此,尽量降低成本,做好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市场经济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成本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起码要求。
(二)面对市场经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当前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将得到极大发挥。在这个公平的舞台上,不同的企业同场竞技,优胜劣汰是其基本法则。工业企业的利润较低,主要依靠数量取胜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企业如何更好地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对于企业是否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意义重大。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式,越来越同质化的市场,企业对于经营战略的重新定位和调整、对于未来经营方向和目标进行纲领性的规划和设计,是其面临的首要任务。内控成本,外抓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应对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手段。
(三)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向民众提供更好服务的需要
企业要求得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在成本管理上下功夫。首先从建立成本管理机制入手,企业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基本目标就是进入市场,向社会提供商品,满足社会的一定需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同时要以其销售收入抵偿商品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耗费,并取得盈利,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自身生存,使企业发展壮大。
二、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情况
(一)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方法
主要体现在成本核算方法变完全成本法为制造成本法。我国生产企业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形成,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核算的需要,企业逐渐转向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实行制造成本法,就是将企业发生的一切费用划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属于生产成本的列为产品成本,而期间费用则不计入产品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二)当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成本习性定位与市场观念不尽匹配。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如此,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2.成本核算方法在技术上存在较多的纰漏。主要有如下情况:(1)少记或不记。就是企业的生产耗费已经发生,不记入或只有部分记入成本。例如:少记材料运费、对外加工费;降低材料价格,记入生产成本的材料单位价格低于材料帐的实际平均单位价格,少记材料费用。(2)少摊或不摊。就是对应摊已经发生的费用,不摊或少摊,对该提的费用不提。例如:少提或不提贷款利息;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3)少转或不转。指对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在各项目和各科目之间应该转帐的不转或少转。例如:少转完工产品成本,多留在产品成本,使得约当产量比例和在产品数量提高,使在产品多分担了生产费用。
3.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管理内容机械。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或只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
三、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
(一)责任成本核算制度的基本思路
解决当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建立责任成本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体系。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部门、单位和个人)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针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针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
实行责任成本制,要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特点,把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责任成本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使成本管理与经济责任密切挂钩,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缺点,打破了成本责任的“大锅饭”,做到权责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实行责任成本核算的一般步骤和实施方法
1.正确划分责任成本中心。
成本责任中心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对成本费用起主导作用的费用发生点和汇集点,成本责任中心主要对成本发生的区域资金成本负责,即具有控制资金成本达到某一水平的责任,不责控制资金收益。为此,凡对资金成本负责的部门都纳入成本责任中心。各基本生产单位、经费单位是成本责任中心,控制好其成本费用的发生,就能保证整体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的完成。故为了正确界定责任,故正确划分责任中心是非常重要的。
2.严格确定责任范围
按照责任单位的职权范围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容,确定衡量的责任目标考核范围。责任成本是由可控成本构成的,各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就是该中心的责任成本。确定责任成本的关键是弄清楚各责任中心能控制哪些成本费用项目。需要仔细研究各项消耗和责任中心的因果关系,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
3.实现目标成本到责任成本的转化
所谓目标成本〈当企业没有实现目标成本管理时可用计划成本代替〉到责任成本的转化,就是成本指标分解落实的过程。在制定目标成本或编制成本计划时按步骤进行。制造费用既要按步骤采取一定方法编入成本计划中,又要按部门编制,做为各单位的责任费用标准。
4.责任成本的核算考核与分析
(1)责任成本分析。
①项目要加强和深化成本分析,建立成本分析制度,通过分析找出项目管理中的漏洞,做到项目成本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便对责任成本措施管理考核,对预算成本和责任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②定期进行全面分析,建立以每月成本核算为基础,每季度对成本费用全面分析的全面管理制度。
③建立成本费用分析责任制,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财务、计划、施工技术、保障、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提供资料,共同搞好成本费用分析工作。
④建立成本分析信息库,以便对本期预算执行情况落实责任、进行评价与考核,为下期预算的编制提供有关信息,形成整个项目从开工到完工有始有终的考核与评价信息资料提供。
(2)责任成本考核。责任成本的考核,涉及成本控制报告、差异调查和奖惩等问题。
①成本控制报告
成本控制报告是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称为业绩报告。其目的是将责任中心的实际成本与限额比较,以判别成本控制业绩。
②差异调查
?成本控制报告将使人们注意到偏离目标的表现,但它只是指出问题的线索。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原因,分清责任,才能采取纠正行动,收到降低成本的实效。
③奖励与惩罚
奖励是对超额完成目标成本行为的回报,是表示赞许的一种方式。目前奖励的方式主要是奖金,也会涉及加薪和提升等。奖励的原则是:奖励的对象必须是符合企业目标、值得提倡的行为;要让职工事先知道成本达到何种水平将会得到何种奖励;避免奖励华而不实的行为和侥幸取得好成绩的人;奖励要尽可能前后一致。惩罚是对不符合期望的行为的回报。惩罚的作用在于维持企业运转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包括产量、质量、成本、安全、出勤、接受上级领导等。
参考文献:
[1]王东.作业成本法的五大误区《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
[2]郑风琴.对我国责任会计体系的几点建议《财会研究》,2003.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