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现象描述,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特征,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配给的各方面原因,并得出相关结论,最后从国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自身和经济信用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贷配给;中小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社会信用环境
一、引言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中小企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然而,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除了国内外该问题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之外,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中小企业成长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之中,还带有传统体制的色彩,加上产权制度和成长环境的差异性,使其具有既不完全等同于计划经济又不完全等同于市场经济中间特性,问题的解决也更为复杂。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企业融资渠道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鉴于中小企业自身基础比较薄弱,自有资金少的现实情况,这一问题依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银企之间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凸显,造成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贷配给,致使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国有商业银行在性质上的特殊性和当前的绝对垄断地位,使得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对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现状
信贷配给是指在确定的贷款利率条件下,信贷市场上贷款的需求超过供给,商业银行通过非价格手段(价格指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部分地满足贷款需求的一种市场行为。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无论是数量配给还是规模配给,中小企业总是处于银行信贷的不利地位。
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自1998年起,央行就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措施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如在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职能部门,收缩国有银行在县域分支机构,优化国有银行组织结构等等。而国有商业银行在认真落实政府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同时,制定细化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也在不断增加,但与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可以说,国有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总体上偏弱。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方面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单一造成的所有制歧视。最初建立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是为了满足国有大型企业、大型项目融资需求。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逐步完成,但是其国有背景和政策烙印依然存在。具体来说,目前国有银行在资源配置上不是以效率优先原则进行的。与国有企业性质上同属“国有”,因此在国有银行对其贷款活动当中,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上的供给,而非商业化的选择。
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是按照行政级别分层设置的,由于地区跨度大层次多,有效管理难度很大。另外,基层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关系最为密切,比较了解中小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问题,但是由于受贷款权力上收和风险控制责任制所囿,责重权轻,缺乏激励机制,于是加剧了基层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突出体现在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审查更为严格,手续更加繁琐,使得一部分中小企业转而通过民间金融渠道获取融资,使得银行自身丧失优质客户。
(二)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初始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特征。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资本金比重低,资产负债率高,这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投资与经营改造等活动,限制了企业通过改变盈利能力获得外部信任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低,自我积累意识差,存在利润分配短期化的倾向,缺乏长期经营的意识。因此,内源融资基础不足。其次,中小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乡镇,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潜在发展能力受限,存续性无法得到保证,成为商业银行放贷的最大隐忧。再次,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可信度差,擅自篡改和隐瞒财务数据现象普遍,使得银行信贷人员无法通过财务数据判断企业资信水平,因而放弃贷款支持。
(三)经济信用环境问题
社会信用状况较差,信用基础薄弱。在整个社会处于经济转轨阶段,长期的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加上市场发育不成熟,监督机制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一些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债、改变贷款用途等“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加剧了信用风险,造成了中小企业整体在信用记录上的被动局面。
抵押担保难度较大。抵押和担保成为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从金融机构贷款时的重要工具。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于抵押品的要求比较苛刻,主要是土地和房地产,对于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等接受程度不高,导致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很少。对于担保品,由于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尚未成型,缺乏必要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用担保的中介机构,社会上出现了中小企业相互担保,一家企业出问题会产生连锁反应,使得担保名不副实。因此,各家银行都有减少担保贷款,增加抵押贷款比重的趋势。
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践约度不高。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国有银行对中小银行的融资。重新制定相关金融法规,从严处罚金融违法的当事人至关重要。
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国有商业银行方面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建立国有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是国有银行真正商业化的根本途径,摆脱对国有企业的贷款供给刚性,实现商业化的经营模式,以效益优先原则选择贷款对象,给予优质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平等机会。另外,国有银行应该将培育中小企业客户作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小企业的发展无法离开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而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也需要优质中小企业为其增加各方面的利益收入。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改造,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效率。由于国有大银行管理层次过多,效率低下,应区别地将部分基层分支机构撤销、合并或改造。针对地方性贷款进行政策分工,形成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基层金融体系格局。另外,改善基层信贷人员责重权轻的现状,增加基层分支机构的授信权利,建立激励机制,将信贷投放量、投放效益考核、信贷资产质量考核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调动基层机构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贷款以及金融创新的积极性。
(二)中小企业方面
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努力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应该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优化中小企业产权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自身积累意识,变利润分配短期为经营战略长效。提升生产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高对于外部市场资源的利用能力,在专业化合作与社会化竞争中不断提高素质和效益。积极推进企业信用文化建设
树立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深切体会“守信有益,失信受惩”的奖惩机制,用社会道德和企业文化自我约束,了解诚信在构建畅通的融资渠道中的核心地位。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准则和具体规章办事,保证会计资料完整、准确。积极维护信用记录,按时还款,坚决杜绝拖欠、逃匿,暗自挪为它用等失信行为,努力构建新型银企关系。
(三)其他相关配套措施
突出社会化中介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首先,社会中介机构可以减少商业银行对于企业信息的搜寻成本,可以相当程度上降低银企之间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另外,完善外部评级机制对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新型信用关系的建立起到链接和桥梁作用。其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降低中小企业在贷款时的准入门槛。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引导,财政上支持,制度上约束,努力构建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评级、信用担保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信用环境。
促进和保证创业板市场的稳健发展,积极发展票据和债券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然而由于我国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首批进场企业普遍资信较好,规模较大,对于广大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放度还有待提升。但是二板市场的创立为我国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新的可能。其次,努力发展票据和债券市场。计划经济体制曾经一度严重阻碍了商业信用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没有立即出台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使得商业信用衍变成各种拖欠三角债等等各种失信行为,直到票据法和合同法的颁布,此种现象才得到逐步环节。因此,我国的票据市场的发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彭十一.《经济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田俊丽.《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缓解农村信贷配给》.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俞建国.《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4]王晟斌.朱玲燕.信贷配给理论在中国的综合运用.金融领域.2008.5.
[5]杨再斌、匡霞.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行为的内生根源分析.财贸研究.2003.1.
[6]尹志华.我国信贷配给及原因分析.财贸经济.2007.11.
[7]赵永亮.张记伟.郭祥.信贷配给、农村金融及农村社会环境.农村金融.2009.2.
[8]周纬琨.中小企业信贷配给与融资路径选择.企业技术开发.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