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发展对策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出现了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已建立了以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基础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们之间的功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缺,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革新、调整和补充,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一、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一是作为政策性银行,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长期以来资金拨付有限,且资金不能按时到位,有时不得不向央行借款,使筹资成本上升,制约了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二是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三是业务单一。本来政府建立农发行的目的就是要给农村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但后来成了农副产品收购银行,仅在农产品的收购、储备、调销等纯政策性方面发挥作用。
与农村中正规性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相比,农村中非正规性金融服务非常活跃,主要是民间的、地下的借贷需求增加,规模不断增大。这些金融服务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易、补充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作用,但是,这些金融活动风险大、利率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影响了正常的金融只需,加剧了农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农村信用社从成立至今,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信用社职工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高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经营开拓型人才和法律综合型人才更是匮乏。职工文化水平整体偏低的问题直接体现在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方面,比如开拓创新意识差、业务能力差、政策理解和执行水平差、服务质量低等。员工素质低也使农村信用社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利于电子技术的应用,投资渠道的拓展和经营效率改善等,严重制约了机构竞争能力和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策及建议
实行积极稳健的宏观调控与农村发展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的监测,保障各金融实体的稳定,并针对当前国情,对合作金融实行如下的保护措施:央行应对贫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给予低息的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向更多的农民发放贷款,发展经济,并允许较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开展多种业务,为他们提供比商业银行更宽松的经营环境加强金融经营管理的监测,制定健全的农村合作金融风险预警监测制度,形成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
健全的农村金融法制体系是依法对农村金融进行有效监管的前提。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惯例,加快对现有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的修改和完善。要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危机处置和救助制度,明晰停业整顿、兼并重组的法定程序与标准以及存款人利益保障措施等。要在农村金融业推进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提高违约成本,防范道德风险,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农村金融秩序和逃废金融债务等不法行为。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还要减少政府对农村金融干预以提高金融效率,但不是放弃政府对银行和其他重要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相反,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力度,使政府由干预者转变为监督管理者。所以在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的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民间金融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其次,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促使民间金融交易的正规性和安全性。此外,要对民间金融交易进行备案和监管,防止出现金融案件影响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大量吸收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拓宽农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资金需求。
一是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内部职能机构,并且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社”的经营理念,确定人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培养一批热爱农村信用社事业、专业知识全面、懂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二是采取多种办法开辟学历教育的新途径,鼓励并引导信用社职工自学成才,把信用社的部分基层干部人员选送到大专院校深造,认真做好信用社干部职工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主要是抓好业务知识的培训、轮训和学习近年来国家颁布的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和条例,学习掌握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四是抓好岗位技术练兵,制定具体奖惩措施,实行全员达标上岗。
参考文献:
[1]赵磊,魏硕.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经济师,2005.6.
[2]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1.
[3]杨德彬.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选择[J].黑龙江金融,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