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0-09-23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社会调查指调查机构或组织者是非官方的社会力量,类似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概念涵盖。关于这类的选题颇多,同学们可按照兴趣选择开题。

社会调查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小县城城市垃圾解围战之“上山下乡”--以福建、云南、北京为例》

二、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的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带来了生活垃圾的迅猛增长,这使得现有的城市垃圾处理体系显得捉襟见肘,而县级城市由于财力问题无法承担高昂的垃圾处理费用,自然而然地将垃圾向低成本的农村转移。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的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未来。自去年十七大召开,中共中央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一年来,农村环保在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的同时,也成为见诸各报端的热词。

低碳、环保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深入人心。城市垃圾资源化、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垃圾变废为宝正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公众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城市垃圾向农村扩展问题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

三、选题的依据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工程,城市不断扩容、人口不断增多,加上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垃圾污染不断加深(具体表现为量越来越多,成分越来越复杂),而城市有限的垃圾处理能力使得城市垃圾不断向农村蔓延。近年来,随着我区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人尿粪便、农村生活污水、而造成的水污染,农作物秸秆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生活垃圾、农膜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的身体健康。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个统一规划的城乡环境卫生体系,绝大多数农村地区依然处于这个环卫体系的覆盖范围之外。许多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城市、乡镇多数生活垃圾被运到郊区或者农村,一丢了之,任凭风吹日晒。“城内干干净净,城外垃圾成堆”成为许多地方见怪不怪的现实。本来,农村如何处理自身产生的各种垃圾,就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一些城镇的垃圾没经无害化处理又集中向农村倾倒,使不少农村地区垃圾污染更是雪上加霜,

环境污染正成为农民最大的负担。环境不公,正在加剧社会不公。环境污染对农民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特别是对农民健康的损害,已成为农民最大的负担。中国城市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村的环境为代价的。

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不但要发展经济,还要搞好环境,创造农民生活软环境;不但城市要干净,农村也要干净。因此,中央也将“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标准之一。对城市垃圾的“上山下乡”问题的整治刻不容缓。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市垃圾问题。特别是中小城镇的垃圾生产与处理之间的失衡现状。

福建、云南、北京三地小县城(各组员的所在县城)的垃圾日生产量、处理量,垃圾场分布、垃圾处理方式。

农村本身面临的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包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水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标准。(主要参照《农村环境》及当地农业部门相关规定)

城市垃圾对农村环境可能的破坏:水污染、土壤污染、破坏耕地、造成农作物歉收、伤害农民身体健康等等。

福建、云南、北京三地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流向,农村环保设施、垃圾处理现状。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扩散,加剧环境不公的对策

—联系王维平教授、农发院长教授、环境学院石磊博士(一、加快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大型专业垃圾处理厂二、建设大中型垃圾中转站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体系)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调查、访问、实地调查。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专家采访法。

六、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研究分为5个阶段

1、2010年11月—12月为确立命题阶段

了解“城市垃圾”定义;探讨我国城市垃圾污染问题;研究城市垃圾向农村扩展趋势;积累材料;联系指导老师。

实地考察通州区台湖镇上营村垃圾场,对课题有初步的了解。

2、2010年1—2011年2月(即寒假、春节期间)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1月13日—17日):县城垃圾日生产量及处理量

第二轮(1月17日—21日):县城垃圾处理办法及垃圾场分布

第三轮(1月22日—2月3日):实地考察垃圾填埋场所在村落

第四轮(2月3日—13日):写调查报告,汇总并形成作品

注:在此期间继续了解我国城市垃圾转移、农村垃圾发展现状等相关资料,并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

3、2011年2月16日—2月24日

第一轮(2月16日—18日):各小组成员集中讨论,对作品进行完善

第二轮(2月19日—20日):请专业人士或老师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并与导师、教授共同讨论农村在“垃圾围村”下的突围之术。

第三轮(2月21日—24日):形成最终作品

4、2011年2月25日—28日:

结题验收

七、本课题预期结果

本课题希望能了解我国小县城的城市垃圾顽疾,改善小县城垃圾处理的方式;

引起公众对垃圾转移的重视,减少污染转嫁;

成员能够从实践中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提高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八、本课题研究条件

1、地点选择恰当,都选在各自组员的家乡,对与调查者来说相对熟悉,有利于调研顺利进行。

2、“垃圾围城”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公共问题,易于调查研究,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强。

3、城市垃圾的“上山下乡”问题涉及城市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农村发展等学科,为调查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有利于调查的深入,也有利于组员日后的学业发展。选择方法恰当,保证调研的完成。

4、调查人员分布合理,分别前往东部和西部中小县城进行调研,地域跨度大,地域分布也比较合理,有利于将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市的垃圾困扰和处理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具有较好的全面性。

5、中小县城垃圾问题相比大城市而言,城市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垃圾的生产量和分布范围较小,但却具有与大城市相同的一般特点,所以研究中小县城易于获得一些垃圾处理的实用的经验和方法,以便结合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加以推广。

九、本课题研究可能出现的、要解决的问题

本调查组的主要成员为大一新生,理论知识不足,在调研中可能还难于利用相关理论进行指导。

可能存在调查手段单一、不够科学的问题,对调查的信息可能分析不够恰当、充分。

各地实际情况不一样,组员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上可能会存在不一致,各个组员收集到的材料和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会存在差异,不便于得出系统的正确的结论。

十、本课题研究的已有成果

《环境不公,风险转嫁》—罗朝明

《中国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白皮书

《中国大城市垃圾问题研究》——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海云徐文龙黎青松《关于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探讨》——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易敬亭

《城市垃圾扩散现象引发的环境哲学思考》——成都理工大学胡雅娟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网络研究》——天津大学王晨萌

《东莞毛衣街大卖带菌洋垃圾大多流向农村》——广州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七十四条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