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课程设计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课程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相关学年毕业论文。是课程论文专业与课程设计及非核心及课程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课程设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文章阐述了课程对于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详细论述了课程设计的原则,包括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基本定位、培养目标、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形式、考核与评价、课程衔接和与多种课外教学相结合等,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关 键 词 : 课程设计 教学质量 注意问题
课程是教学的关键,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必须围绕课程开展,并且以课程为基础.应该说,没有很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就是海市蜃楼,教育工作就是一幅不成功的绘画作品.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课程的有效改革,将教育的宗旨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
一、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
课程设计必须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引领整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其内容是通过专业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设置.通常和人才培养方案配套的一个重要文件就是教学进程表,规定了学制与学分,每个学期需要完成的课程内容,因此课程设计必须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开展.
二、基本定位
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一个基本定位,定位的内容就是定义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往往分为核心课、非核心课及拓展课等内容.核心课时专业课中基础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几门课程,核心课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通常核心课会与职业资格认证挂钩.非核心课是核心课的延伸,核心课培养不了的技能需要非核心课完成.拓展课程通常是知识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这些课程在专业教学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前沿知识的讲座.
课程的定位需要说明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理解哪些内容,等等.课程的定位不能太高,有些老师为了突出其课程的重要性,往往把课程的定位定得太高,导致教学内容难以设计.课程定位前,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不是得出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而是知道学生心理与智力的发展状况,前面所学课程已经掌握的内容.
三、培养目标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定位的详细阐述,培养目标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比较流行的格式就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部分内容.专业能力是与专业挂钩的技能体现,也是将来工作时用人单位要求的劳动技能内容.方法能力是学习能力,获取知识支撑的能力,科学思维、协作、创新的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反映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在学习阶段表现出来的就是团队的合作和互相沟通、包容的能力.
四、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的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很多学校在设计内容时会采用项目化或者模块化的形式.内容设置要做到难度适中,学生容易掌握的标准.过难的内容学生接受不了,教学就流于形式.过于简单学生会感觉学不到东西,兴趣往往在短时间提高后又会降低.内容设计前,最好能做好调研工作,和相关企业、院校进行交流,将内容设计得科学、合理.
学时分配是将课程的总学时在每个教学单元进行合理分配.在单元教学中,学时往往体现出教学的复杂性.学时要涵盖全部内容,必须做到重点与难点在学时规定中,补充性的内容可以安排在课后自学等.
课程设计本科论文的写作方法
播放:24192次 评论:4006人
五、教学形式
一门课程的教学,不能仅用简单的教学形式.现代教学中,主流形式有任务驱动法、项目管理法、小组团队法、讲练结合法、多媒体讲授法等.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形式.如在基础课中,多采用多媒体讲授法与教师引导法,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告诉学生应当掌握哪些内容,对于学生不清楚或者不太容易理解的部分,需要进行引导,让学生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实践课中,绝大部分教师会采用任务驱动或者项目驱动的形式,将课程需要掌握的技能演化成几个任务或者项目,然后拆解,分成若干个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依托实验室环境,让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过程,这样教学教师起到的就是演示与指导作用.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课程设计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大学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9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该文来自:http://www.sxsky.net/kecheng/372778.html
六、考核与评价
课程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现阶段主要通过考核与评价体现,尽管这样的过程并非十分科学,但考核与评价不能单靠一张试卷的成绩确定,过程性的内容要融入考核评价中,如学生的考勤、作业、实验等.需要注意的是,分阶段的考核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能做到第一时间了解、调整.因此,将分阶段的考核与最终考核结合,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七、课程衔接
课程往往有衔接性,有其前置课程,也有相关后续课程.课程不是独立的,它要根据前面学生所学的内容展开教学,也要通过本身的效果影响后续课程.前置课程的教学目标往往是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可以贯穿整个专业阶段的学习,课程目标能体现出专业的目标.
在衔接课程时,需要关注课程的分类.通常分为同类或者同性质的课程,其衔接程度比较高,否则就较弱.要认识到课程的衔接不是内容的重复,而是提升过程.重复是一种浪费性教学,但是提升是在紧凑的基础上的突破.
八、与多种课外教学相结合
受教学进程的影响,课程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