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相关论文范文,与高等学校课程考核科学化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课程相关课程论文怎么写,关于高等学校课程考核科学化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课程及学生及考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课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高等学校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考试分数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与深入开展,传统考试模式已不能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应积极开展考试模式改革,建立涉及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检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考评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突出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学生学业评价的个性化,争取拓宽学生的就业、成才通道.

关 键 词 :课程考核;科学化;考评体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对人才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解读.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而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实现与时俱进,人才培养过程必须科学化.课程考核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继而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与过程,更重要的是课程考核体现了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水平,承载了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力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今天,检讨传统的学校课程考核理念,反思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反省当下的课程考核内容,紧密跟随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更新高等教育考核理念,明确课程考核目标,创新课程考核内容,合理课程考核过程,是当代高等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方向.


该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kecheng/455788.html

一、高等学校传统课程考核模式反思与检讨

(一)课程考核目的定位不当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下,课程考核在教授者看来,无非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甚至被视为不得已的一个过程;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将课程考核一方面看作是否授予学生学分、奖励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作为教师教学能力、质量评估的评价根据.在学生看来,课程考核等无非是为了获取某一门课程的成绩与学分,最终顺利毕业.课程考核的目的似乎局限于得学分、评奖励和拿文凭.学校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继而将学生区分为三六九等,并依此作为资源优化的依据:“三好学生”、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免试推荐”资格甚至“入党资格”与课程考核分数息息相关.课程考核目的急剧功利化导致学生将考试看作获取某种资源、资格、名誉的手段,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考分不注重能力培养,学习、考试目的就是获取“高分数”.课程考核被寄予“厚望”,考核分数功能异化,考核目的严重扭曲.


课程学术论文撰写
播放:34239次 评论:4110人

(二)课程考核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考核内容过于注重原理化、结构化的记忆性知识,大多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教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以知识性考核居多,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测试比重较少.[1]课程结束前“画重点”已然成为高校公开的秘密,教师在考试前给学生指定考试范围似乎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结课“程序”.考核内容刻板僵硬,使得学生:一方面,多倾向于对知识、原理的死记硬背,但对原理的运用能力非常差,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不同学生对记忆性知识的掌握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运用原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上,学生间的差距非常明显;而对上述不同学生进行全体考察,与对记忆性知识掌握情况相比,学生整体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差.笔者曾作过类似的试验:在一套百分制试卷中,记忆性知识占70%,而运用性知识占30%,结果显示,全班36名学生在记忆性知识部分得分率平均在90%以上,该部分最得分者与最低得分者相差不超过10分;但在案例分析部分,36名同学的平均得分率为38%,该部分最高得分者与最低得分者相差竟达24分之多.另一方面,由于考核内容固定化、考前指定考试重点又成为必须环节,容易引发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或者干脆不去上课,或者上课时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或者上课睡觉聊天看小说,上课与不上课一个样、认真听课与不认真听课差不多,只要在课程结课时来听一下考试重点、考前“开夜车”突击一下同样可以拿高分,不上课的学生甚至比认真上课的学生期末考试卷面分数还要高,最终误导学生形成“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时默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学习态度.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当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论文写作或其他方式少;理论知识考试多,能力、综合素质考试少;总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2]基本延续着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上述考核方式意味着“一考定性”,考察过于形式、定性过于片面,课程考核很难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也根本反映不出教师的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只要期末考试成绩突出,便可“一俊遮百丑”、“一卷定乾坤”,这明显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3]在闭卷考试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教务管理部门往往要求老师提供“标准答案”,在自然科学领域作上述要求或许可行,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强行要求教师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许过于外行.在笔者看来,在社会科学领域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值得肯定,因此,在该领域或许只有合适与否、合理与否之说而并不存在对错之别,“标准答案”要么是自欺欺人,要么是强人所难.

二、课程考核理念革新与思路创新

(一)课程考核理念革新

在传统考核模式下,考试往往被视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这种认识下,应试教育盛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乏力,学习主动性不强,能动性不高.上述考核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