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工读方面有关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关于构建新时期工读教育课程模式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工读及学校及课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工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 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工读教育在当代可以构建“合格+特长”课程模式,以实现工读教育的目标.本文提出工读教育课程模式遵循的四个原则,即政策法规性、水平差异性、心理接受度、兴趣爱好性,构成“合格+特长”课程模式的四个组成部分即法制课、文化课、心理健康课和兴趣爱好课.
[关 键 词 ] 课程遵循原则;合格;特长;模式
[中图分类号] D917.3 [文献标识码] A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平台,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及特色.工读教育是以教育转化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学生为对象,它是基础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其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南京市工读学校(建宁中学)办学二十多年,在教育转化工读学生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课程设置上几经调整,满足了不同时期工读教育的需要,学校规模稳定,办学质量一流,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南京工读学校在课程上大胆革新,提出并尝试“文化+活动”工读教育课程模式,学校招生数量多,学生在校思想稳定,呈现勃勃生机.现将当前我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原因、遵循的原则和实施主要内容作一阐述:
一、工读教育课程改革应与时俱进
工读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工读教育从五十年代创办到现在,虽然缺乏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但从各地工读学校的实践来看,可以概括为两个时期两种模式:一是“半工半读”模式.这是借鉴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办高尔基工学团办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特征是上午文化学习,下午生产劳动,例如南京工读学校劳动类型曾有敲直歪铁钉、拆线头等.此模式从创办初期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校办工厂难办而逐步弱化;二是“文化+技术”模式.以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38号文件《关于办好工读学校的几点意见》为标志,该文件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在当时进一步推动了工读学校的蓬勃发展,吸引稳定了一大批工读学生.例如南京工读学校就开办了空调制冷与维修专业,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随着高中招生的普及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该模式到20世纪末也开始弱化,仅掌握初等职业技术加上年龄小,工读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就业岗位,大多数工读学生可以选择继续向高一级学校升学.该课程模式已显陈旧,不适应时展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愿到学校就读,或者学了初等职业技术而不愿考级,影响学校的正常发展.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实施,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工读教育不能观望、等待和移植,而应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工读教育新时期的课程模式.全国工读教育内部也已进行着系列改革,破“三铁”(铁门、铁窗、铁锁),换校名(不用工读名称),如南京工读学校改为建宁中学、上海卢湾工读改为新晖中学等,进一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实行人性化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教育转化工读学生,自发开始了工读教育的第三个时期课程模式探索.南京工读学校依据本校实际,提出并积极实施“文化+活动”课程模式.
二、工读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华中师范大学廖哲勤教授指出:“构成特定课程模式的基本要素有三种:(1)课程共同部分,即同级同类学校中所共有的课程;(2)课程的不同部分;(3)课程内部特定的课时比例.”工读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应遵循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