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面的研究对于审计人员提升自己的审计工作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给大家分享审计相关的论文,欢迎阅读!
审计相关的论文(一):
摘要:
电力工程建设中的造价控制是系统、动态的管理过程。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项目整体投资大,工程建设中涉及的经济关系复杂,强化内部审计能够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因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做出合理的造价控制决策,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客观公正评价电力工程建设过程的规范性。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工程内部审计的现状和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不同阶段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规范性。
关键词:电力工程;内部审计;造价;控制
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通过内部审计提高工程造价控制和工程过程监督的质量,电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和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落实各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工程项目的有效规范。
一、电力工程内部审计现状。
1、审计理念和实际操作存在较大差距。
电力工程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工程环节的审计内容也各有不同。目前,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责任和效能,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经逐渐由过去的事后工程控制,转向事前、事中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但审计理念和实际操作存在较大差距。
电力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工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开始对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材料投放、签订合同及结算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督,也在各环节不断加大保障力度,从审计内容和方法不断进行探索改进,但由于惯性思维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审计工作中先进的工作理念与操作能动性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电力企业的工作已经逐步实现现代化,对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处理业务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难以应对。同时,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需求较多,但这类审计人员十分缺乏。
当前的审计工作逐渐由事后控制向事前预防转变,若审计思维还是停留在差错纠偏的职能上就会降低审计工作的效率。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多是从事财务工作的专业人才,而现代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具有计算机、法律、电力工程和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向多元化和综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二、内部审计对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内部审计要对工程投资、建设过程和事后评估等阶段进行效果分析,以此进行不同环节的造价控制,确保发挥工程资金的经济效益。以往的工程审计更多关注项目本身的工程核算,但只对工程本身进行核算控制,范围十分有限,且企业的投资范围也十分受限。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电力工程的投资和利益主体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内部审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
全方位、动态的审计才是适应发展趋势的审计方式,不仅能对会计结果进行评估,还能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做好事前预防,及时发现不同环节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造价控制行为,及时纠偏纠错,有效避免财务风险,解决传统工作中的滞后性反馈问题。电力工程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经济理念,也能改进企业现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升管理水平、效益和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电力工程内部审计工作还能对电力工程的多个环节进行审计,规范工作流程,合理资源配置,提高企业价值。
三、工程内部审计有效规范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1、投资立项阶段实施内部造价控制。
电力工程的规划建设前期工作要拟定工程可行性报告,该环节的主要审计工作是对上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对整体工程的投资金额进行审查,尤其是对报告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该环节需要拟定工程计划资金,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审计,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科学性。
2、设计阶段实施内审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由于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环节,设计者的自主性比较强,并且一般有多套方案备选,对项目投资运行效果影响最大,也是最有可能节约工程总投资的环节。设计阶段首先要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工程造价人员会根据工程量、计价依据、设备价格等设计概算总投资,工程概算应该和可行性报告估算范围一致。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要根据相应的计算规则,确定总体工程量。
费用计算应该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计算。概算和预算工程量要和设计图纸、说明书等材料文件保持一致,对工程投资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如电缆、桥架、土方石、地基和塔杆等工程量进行核查,并提出反馈意见。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设计费用占工程总费用的1%以下,但是对造价的影响却达到75%以上,对立项后的建设费用起决定作用。设计阶段的审计在工程造价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审查设计方案的深度、科学性和经济合理性。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审计,注意审核是否有重复和漏项,以及使用的计算标准和规则是否合理,项目的特征描述是否正确等。
3、招投标阶段的内审造价控制。
招投标阶段已经进入项目建设环节,为了进行合理的造价控制,需要进行公开的招投标,确定施工主体,并且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该阶段对重要的招标文件的内容和招标价格进行重点关注,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阶段的标底和标价的编制是评标环节的重要衡量标准,既要保证投标的竞争性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又要将标底的价格控制在工程批准的总概算限额内。
不管项目是否设置标底,建设方都会进行造价控制,往往以下达的项目资金、设计总概算作为投标上限。对所委托的设计合同中的设计质量进行重点审查,审查条款内容和招投标文件是否一致,主体是否经过评定,重点关注与工程价款有关的内容的完整性和意思的清晰度。造价控制不能一味地追求低标价,经评审合理的性价比标价才是评标过程中造价控制的最终目的。通过投招标可以保证选定优秀的承包商,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缩短工期降低造价,使建设方和承包商实现双赢。
4、施工阶段的内审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图纸建设为工程的过程,也是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直接评价依据。施工图预算是进行投资控制、拨付款及结算的直接依据。由于施工图预算编订依据设计概算对价格、定额、工程量及费用标准等都做了统一规定,而且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工程结算相对应,所以要根据承包方和发包方的合同编订施工预算图。施工环节节约投资的可能性较小,但会增加额外投资,如受到市政建设的影响、自然环境环境变化导致的设计变更可能性比较大。
虽然工程变更设计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但应该进行合理控制,应该严格根据投资计划、设计文件进行。若通过多方协调仍未达到目的,要对设计变更进行控制,严禁以设计变更为借口随意扩大建设规模,尽量杜绝计划外施工。电力工程施工中的造价管理要根据合同确定的工程价格、施工期限、工程质量等为基本目标。合同是调节和规范各方经济关系的法律性文件,若产生纠纷,合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而施工过程中合同内容的实现就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对造价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施工阶段主要对工程建设过程的规范性进行审计,尤其设计变更是否合理、签证等审批是否恰当、设计变更是否经过监理确认等都是审计监督的重点。设计变更越多造价变动越大。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隐蔽工程,审计人员要关注隐蔽工程的各个方面,并做好记录审核,严防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结算时高估的现象。此外,工程施工中的不同环节会进行核算,对工程进度款的计算准确性进行重点审计,并按照合同支付方式进行支付,避免出现进度款超付现象。
5、竣工结算阶段的内审造价控制。
工程完工进入验收环节,若验收合格,承包方和发包方会按照工程合同和调整内容进行结算。该环节是工程造价控制流程中的最后环节,直接反映整体工程的实际造价,更能反映建设方和施工方对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电力工程施工单位以合同中规定的计价为依据,编制工程竣工结算书,并对施工中的变动在原施工图上进行调整,针对变更部分计算工程量差、材料差和费用的调整情况。而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进行的造价审计主要围绕审核结算书进行,对结算涉及的结算书、签证、工程量清单和竣工图等进行审查。
施工图纸要和现场情况进行核实,对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定额进行审查,防止出现定额错套或重复套用的情况。工程结算阶段要对送审的各种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对预付款和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扣回,确保业主分包工程也全部减扣,并且对减扣金额进行核实。后期评价阶段要对投入使用的工程是否发挥预设效益进行审计,通过投入产出比进行绩效审核,确保资源在经济性、环保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综合评价。后评阶段也是电力工程动态跟踪审计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电力工程内部审计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实施动态跟踪监控,能够有效地规范造价控制。通过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够发挥电力资源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为了保证电力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益,工程内部审计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沈莉.浅议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电力工程审计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2]胡泽川.论配网工程各阶段造价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3]任嘉.浅析电网工程审计要点[J].大科技,2016(33).
[4]商明昊,徐瑞博.电力建设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
审计相关的论文(二):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远远无法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稳定发展将更依赖于内部审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纠错查漏。
现阶段国有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急需能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体系的支持,所以,加强对内部审计转型问题的研究成了必然趋势。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问题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体制也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国内外在内部审计方面兴起研究热潮。从文献量来看,国外学者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其研究大致方向侧重于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性。
在早期Strachan,H.(1976)、Leff,N.H.(1978)、Nolan(2001)等人都研究了大型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问题。他们主张提升内审在绩效及管理方面的关注度,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保证其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近几年,房维磊(2013)、张宇(2014)、刘英(2015)等多位学者先后发表论文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问题,提出完善内部审计转型建设的组织体系、人才体系、信息化体系等建议。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原因和方向。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原因。
在传统模式下,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经理层。其工作可能会对经理层比较有益,这将会导致利益维护不平衡,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已经远远不够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内部需要。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也意味着内审的转型。因为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含有较浓的行政色彩。
国有企业领导人很多时候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内审的重要性,只是进行所谓的“形式化审计”。再者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制度离不开内审机制的配合。因此,应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促进企业制度的健全。为适应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内部审计的转型成为了历史必然。
(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方向。
一是审计理念从对内部审计是检查系统的认识,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到对内部审计是控制系统的认识,注重过程、重在治本;二是审计职能从单纯的监督到监督与服务并重;三是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为主到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能力为主;四是审计内容从财务收支到业务领域和信息系统拓展;五是审计方式从结果导向、事后监督为主到过程与结果导向并重,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并重;六是审计手段从手工操作为主到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
总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重点是向强化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的综合方向进行,全面、系统地进行国企内审的优化转型。
二、加快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建议。
在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这条道路上会出现很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阻碍,需要及时发现和预防纠错。本文将现阶段我国国企内审转型过程受阻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公司治理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风险管理不健全及保证服务意识不强四个角度。加快内审转型的关键在于克服四大阻力。
四大阻力影响着内部审计体系包括组织管理体系、信息化体系、业务体系、人才体系及文化体系。从整体来看可以将两者建立对应关系,从而找出加快内部审计转型的突破点。要想完成内部审计的优化转型,可从这五个体系入手,对五大体系进行健全、完善。
(一)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可以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此种模式要比分级管理模式更具有整体独立性和专业性。在企业总部设置专门的内审部门,对其人员采用派审和集中管理结合开展工作,方便了经营者对其的管理和监督,在大大地提高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同时也使得公司治理进一步地健全。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手段。
利用信息化内部审计手段,建立企业一体化审计平台,拓展反馈、预测和评估功能。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可以将内审工作更好地分散在日常工作中,并且对于一些全程跟踪审计项目,能够做到更加地全面和及时。以信息化为助力,推进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转型。
(三)拓展内部审计业务体系。
拓展内部审计业务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从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出发。重点领域采取专项审计,专项审计能更好地时时把握工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保全资产安全,更能及时反映和监督项目情况。加大事前和事中审计的比重,及时提出管理建议。
(四)组建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人才储备是企业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知识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企业拥有高素质内部审计团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审计人员带来的审计风险,提升风险管理的效果。在招聘阶段和后期培训阶段都要以组建高素质内审队伍为目标,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完善内部审计文化体系。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文化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础。完善内部审计文化体系,必须先从企业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着手。上至领导层,下至基层员工,可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树立正确的内部审计价值观念。当然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那么从内审部门来看,内外意识统一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从全局来掌控审计局面。
结论:
本文总结出在内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四大阻力与内审系统中的组织管理体系、信息化体系、业务体系、人才体系和文化体系这五个方面有着对应的连带关系。
所以为克服四大阻力,本文从五个体系中出发,提出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手段、拓展内部审计业务体系、组建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完善内部审计文化体系这五点适当性建议。
参考文献:
[1]田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8):227-229.
[2]张宇.现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科学中国人,2014(2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