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很重要的一种审计方式,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内部审计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关于内部审计论文一
一、内部审计在改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信息反馈作用和监督促进作用
董事会在制定公司一系列治理控制制度时,必须广泛听取和充分考虑包括企业股东在内的企业各阶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制定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而又不损害各股东、各阶层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切实可行的企业管理方案。由此可见,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公司的内部审计机制,作为公司内部收集丰富的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对公司内部机制的监督是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基本职能,公司的内部审计机制越完善,对内部的管理监控便越到位。
2.防范作用和风险管理作用
公司中的内部审计机制,通过对公司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审计,可以探明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中,有可能存在的管理薄弱环节,帮助公司提高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实现预期的经营战略目标。风险管理作用则表现为对公司生产和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期的评估和评估后的及时向高层汇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司生产和经营的风险。
3.服务作用
服务作用是指公司内部审计机构针对被审计部门发现的某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继而达到推动和促进被审计部门改善生产状况和改善经营状况、提升公司价值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高、独立性较差
内部审计机制与公司中的其他部门一样,受制于高层的管理和指导,自然不可能准确无误地完全行使内部审计机制的全部职能,再加上来自公司内部政策的巨大压力,以及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在公司中没有明确的组织地位等原因,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必定受到来自上述各方面的诸多干扰。从而导致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和无权对公司中的其他职能部门进行真正的、认真的考核和评估,而导致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内部的审计部门自然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对公司的监督、考核、评估职能。
2.内部审计重点不明确、职能尚未转变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职能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将内部审计机构与财会职能部门合为一体,内部审计工作仍然集中于内部低层面的财务审计,极少有对公司高层管理层面和对其他职能部门的战略管理业务进行审计。有不少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从事的仍然是对各部门进行传统的“经济监督”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能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其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就无从得到保障和认可。
3.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已不适应公司治理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审计人员大多对公司财务系统中的财务收支方面的逐笔审查和对财务系统中会计凭证的逐项审查比较重视。因此,即便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也是基于最低层次的财务方面的问题和建议,这些都无益于公司高层管理者预防和解决公司在经营中遇到的潜在风险。
4.公司内部控制审核缺乏有效的规范
根据我国相关企业内部治理的具体要求,内部审计协会应加快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应尽快修改企业内部审核条例,从而达到公司治理的目的。
5.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公司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接受公司高管层的委托,对公司内部各层管理人员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确认和咨询,它是加强公司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既然如此,只有公司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内部审计才会发挥巨大的职能作用。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都是将企业的治理重心聚焦于董事会和企业的外部审计部门,对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此重大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内部审计部门往往被看作外部审计的辅助性机构,企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加强上市企业的内部治理,而是为了应付我国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及上市企业审计部门的要求。
三、强化内部审计,完善公司治理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要提高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上市企业必须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赋予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应的职能和权利。
(1)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内审部门需由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并独立于其他部门,从而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具有较高的权力,可在审计过程中减少外部因素对其独立性的影响。同时,要将内部审计的概念纳入公司治理之中,以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
(2)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审计机构设置模式,根据自身需求建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例如,规模较小且尚未建立规范的公司制的企业,一般都会面临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可设置2~3名专职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受总经理领导;业务较单一、规模较小的上市企业,可设置单独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综合性业务多、规模较大的上市企业,可在董事会属下设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
(3)改进审计技术。内部审计领域正在融入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审计、管理舞弊审计等边缘学科,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逐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过程的三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二是从传统的静态审计转变为动态审计与静态审计相结合;三是从传统的现场审计转变为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
(4)内外结合,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不仅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力量,还要充分利用上市企业外部的审计人员的力量和审计工作成果等。如此,既可减轻内部审计机构中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又可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机构所具备的信息反馈机制,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调整内部审计范围,转变内部审计职能
面对环境的迅速发展和变化,上市企业应尽快调整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职能和审计范围。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应做到:
(1)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管理层。
(2)以审计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
(3)考核和评价企业的内控制度。
(4)考核和评价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
(5)对各部门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考核和评价。由传统的“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转变为国际型的“服务导向型”审计模式,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服务”功能,协助高层管理者做好企业的管理和监控工作。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
目前,美国上市的公司基本上都建立了内部审计机制,并承诺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国上市企业必须通过外部审计后,才能向外部公布内部控制审核报告。根据相关公司治理准则要求,我国上市企业内部审计协会必须尽快制定适合于公司内部管理的相关条例。
4.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体系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全面了解内部审计机构在协助高层管理者管理本企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应有的职权和地位。生产规模大、业务经营多的大型上市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借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完善自身的内部治理体系。总之,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重要的管理手段。转换内部审计的职能、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改革内部审计的技术、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变革内部审计的模式、优化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此外,企业还应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及其在企业中的组织地位,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外部审计机构之间的互补关系,推动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关于内部审计论文二
一、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审计资源因素、审计环境因素、审计风险因素和审计行为因素四大类。
(一)审计资源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所谓审计资源,是指审计服务过程中必须依靠的各种实物的或非实物的基本要素以及审计评价的相应资源。审计资源主要包括审计人才资源、审计信息资源、审计技术设备资源等。其中审计人才资源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最大的。审计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专业能力强、品质好的内审人员作出的审计项目审计工作质量和报告质量一般就高。通常来说,企业审计部的规模也与审计质量的高低是正相关的。审计法规和行业信息是内审人员的行为指南,而这些信息是不停地变化与更新的,内审人员要在工作中应用这些信息作为审计标准,就必须持续地学习,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技术和设备资源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重大的,原有的审计技术以及不能充分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内审人员要发挥其职能,必须学习使用新的审计技术。而设备资源是先进审计技术的硬件支撑。
(二)审计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因为审计可能成为某些政治组织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政治干预审计的事件就有可能发生。经济环境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决定了审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问题上。审计职业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取得社会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必须是以法律为保障的。企业的文化环境对内部审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独立性来发挥作用的。
(三)审计风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领导层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审计人员本身的风险管理水平都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四)审计行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行为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决定性的。通常,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内审人员在完成审计项目时可能存在偷懒行为,这就直接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审计行为学目前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目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效率,为改善上述不合理的现象,提供以下建议供参考:
1.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审计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配合情况,项目负责人最好能提前1—2天到达现场。到现场后必须及时跟被审计单位的联系人进行沟通,告知整个审计工作的大体安排。从而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做好资料准备工作,也能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报告下发后,被审计单位又提出异议,指出某些问题是不存在的,某些漏洞已经进行了弥补等情况,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由于现场审计过程中沟通不足导致的。从而也影响了审计报告的效率和质量。其实只要在现场审计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审计人员要注意不但要与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更加要与业务人员进行沟通。因为很多情况下,只有实际操作的业务人员才最了解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情况。所以要想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绝不能仅盯着账本,更要走下基层,了解业务流程。
2.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的基石,工作底稿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的高低。一份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既要有规范的格式,又要有完整的内容、明确的观点和充分的依据,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对工作底稿的复核。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审计工作底稿必须经过层层复核,实施三级复核制度,尤其要明确每一层次复核人员所复核的内容和承担的责任。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三级复核制度,但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具体规定复核的程序和标准,无法真正起到控制审计质量的作用。例如在审计人员较少的项目中,审计组长和主审由一人担任,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审计组长就很难去仔细地复核每位审计人员的工作底稿,而是仅仅对形成问题所涉及的底稿进行复核,这样就有可能造成有些问题的遗漏。
3.保证审计结果有效落实。实施内部审计是不单是要找出企业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加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从而带来企业管理上的提升。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转变观念,审计项目并不是为了那份审计报告,而是关注公司业务运行中的问题和漏洞,并设法进行完善和弥补。其次要督促整改,加强处罚。对于已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要提出解决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对被审计单位屡查屡犯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要有一定的处罚权限。目前很多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整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计部门没有处罚权限,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给予内审部门一定的处罚权限。
4.学习使用先进审计技术,提高审计质量。目前我们处于信息时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内部审计人员要学习使用先进审计技术,包括审计抽样、统计分析、分析性复核、机审计工具和技术、流程图的过程描述等。这些工具多数已经经过发达国家内部审计人员数十年的实践,对于提高审计质量质量与审计效率有着很好的效果。如:在抽样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抽样模型,这样不但提高了审计效率,而且使抽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还可以将各类经济学、统计学分析模型固化到审计信息系统里面,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从而把内审人员从繁杂的数据分析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其有更多的精力进行专业判断。这些都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5.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管理起着制约、防护、鉴证、促进和参谋作用。作为企业的“经济卫士”和“经济谋士”,内部审计要并重监督、评价和服务三项职能。在监督企业运营行为,评价企业运营效率效果的同时,通过合理化的审计建议促进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撑服务。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全面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并与公司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站在最前沿。因此必须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以保证内部审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内部审计工作有其特殊性,它在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评价的同时,还具有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不单是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针对问题提出合法、合理、可操作的改进建议,通过审计活动实现被审计单位乃至全公司的增值。要达到这一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财务会计、工程管理、税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知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站在最前沿。如果没有上述前提,就很难保证审计建议的适当性,不但浪费公司人力、物力资源,甚至会影响公司整体效率。另外,新形势下企业的业务活动越来越复杂,为适应这一变化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由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针对性强的专项审计将会越来越多,涉及非常多的新领域,并要求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融入其中,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审计人员对这些新领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的甚至是空白,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盲目开展,不但浪费审计资源,而且也很难保证审计质量。为满足以上四点要求,提升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我们拟开展以下三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工作:
(1)加强内部自我学习。内部自我学习又分个人自我学习和统一组织学习两种具体形式,个人自我学习在学习内容、途径和时间安排上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内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安排进行;统一组织学习拟定于每月开展一次,主要围绕国家新的政策法规和集团公司的新要求、日常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个人自我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等方面开展,统一组织的形式一方面能保证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便于大家交流,扩大学习效果。
(2)聘请专家指导和开展对外交流。选择在内部审计界有声望的专家来对我们的审计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并且与内部审计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交流,这两种方法都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快速提高审计方法和水平。
(3)继续坚持做好外派培训工作。外派培训具有培训质量高、针对性强、学习时间集中、容易快速吸收应用等优势,因此我们应继续坚持做好外派培训工作,加强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各大院校等权威机构的学习交流,本着全面性、实用性、针对性和经济性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并通过一系列控制手段保证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要着力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将企业经营业务与审计工作紧密结合,从而切实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