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时间:2020-09-13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一、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有的单位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分中;有的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分合并在一起;有的单位由分管钱财物资及账目的职员兼任审计岗;有的单位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因此,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态度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审部分,如若服从于主座意志,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不能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职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对象和的复杂性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内部审计的对象和内容也日益复杂;审计对象逐步为企业团体、股份公司和连锁经营店,企业内部机构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日趋复杂;被审单位与团体公司是***公司或联营公司的关系,在吞并和收购、改制和改组、联合和剥离及分拆中,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效益审计、治理审计、责任审计、决策审计、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这对内部审计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职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也就越大,审计风险随之增大。

(三)内部审计法规不健全,职员素质亟待进步

内部审计依据不充分、不健全,或出现空缺,使得内审职员在进行审计时,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判定,在某种程度上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同时,我国内部审计职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定正误的能力较差;有些职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各方面的***;内审职员普遍缺乏机审计技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将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信誉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四)内部审计滞后,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内审方法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内审职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谈不上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内部审计中抽样技术虽已被广泛,但是内审职员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基本上全凭审计职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定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

同时,目前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如审计机构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仅记录审计事项,而未记录审计职员以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进手;审计报告以协调关系为出发点,以肯定工作成绩为基调,题目定性模棱两可。这都使内部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防范风险。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