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搞好单位内部治理审计

时间:2020-09-17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在各单位中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主要包括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竣工决算审计,从上讲主要是围绕真实性、正当性、合规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改善内部治理、为内部治理服务的作用,更无法适应制度的要求。人们对审计往往缺乏熟悉,以为审计就是查查帐、检查发票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对不符合规定的罚几个钱了事,根本没有把审计与高层次监视联系起来。随着委派制的实行和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部分和单位的内部审计还延用以前单一的查错防弊功能就失往了意义。这也就是不少部分和单位的内部审计职员表达出的内审向何处往的困惑。我以为从今后的方向上看,内部审计应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和进步部分和单位的内部治理水平转变,要向部分和单位的业务经营领域及治理领域进行扩展,以进步经济效益为目的。其中对部分和单位的治理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其治理职能的发挥情况、以及各项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进步经济效益的手段和,大体可分为两大途径:一是向生产力各要素要效益,二是向治理要效益。以前的内部审计主要体现在向生产力要效益,而当代内部审计应体现在向治理要效益,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治理审计。治理审计是一种与财务收支审计相对的审计类型,是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审计类型。假如说财务收支审计是以审查基本财务信息为己任,那么治理审计的中心任务则是审查治理信息。治理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高层次审计。单位的治理活动是在一定的治理体制作用下进行的,只有抓好治理工作,才能保证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在正常的轨道上高效地进行。因此,通过治理审计可以促进单位改善治理素质,进步治理水平和效率,保证单位在现有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进步经济效益。治理审计的审查重点是治理素质。它着眼于进步单位的整体功能,从根本上改进组织治理、经营治理,进步治理效率。为了从单位整体的高度来优化结构,必须进步治理组织和治理职员的素质,从而为实施挖掘潜力,进步经济效益的各种改进方案创造条件。治理审计是审查、评价治理活动的审计。治理审计本身并不具有治理职能,它不是直接的治理活动,而是一种间接的评价控制活动,是审查、评价治理活动的活动,而不是重复或代替单位治理部分的工作。但是,治理审计也应参与到单位的治理中往,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

单位的内部治理审计是以改善部分和单位的治理素质和进步治理水平为目的,审查单位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治理职能上的表现及效果,促进其进步治理水平,促使生产力要素的更好配合,以进步经济效益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内部治理审计的目标是向治理领域有所深进和发展,它要求内部审计职员从检查和评价的角度来熟悉和把握一般治理职能和治理原则,一旦确定有,应该从治理的高度而不是从具体业务处理的低层次来提出改进治理过程的建议和措施,从根本上清除因治理缺陷而导致一系列的类似的具体题目,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由于存在考核指标的压力,不少单位的各个部分都有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造成前任遗留的该收的款项没人收、该付的款项没人清楚。这种没人治理的现象使很多债权由于超过了诉讼时效而无法追回、给单位造成不少损失;使很多债务没人偿还造成对方四处上访、单位形象。实在内部审计职员可以针对这种现象开展内部治理审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修改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办法,将偿还前任债务多少,视同当年完成的利润指标,以调动接任者解决前任遗留债权债务的积极性。内部治理审计可以通过操纵性不强、没有进行细化的规章制度的审查、提出改进建议,达到改善单位治理、进步效益的目的。

现在,我们的内部审计职员仅仅将工作重心放在对会计资料及经济活动正当性、合规性的监视上,将大部分精力投进到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正当性的查证以及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监视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措防弊而不是对企业治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治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人到治理和经营领域,对宏观决策及各项具体的治理活动则缺乏应有的热心与关注。例如,对收进进行审计时,往往只审核其所付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是否与合同一致、价格是否公道;在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只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签字手续是否齐全、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公道,合作对象选择是否恰当,根本不作深进分析。另外,只对单位财务数据进行审计,而不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单位的潜伏风险,进而也就无法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治理建议。内部治理审计就是要审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运转正常、是否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内部治理审计要拓展治理控制审计。我们政府审计在对一些单位的内部治理控制制度的评价审计中,采用流程图与调查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审计,就发现少数单位存在着部分失控点。通过对失控点进行深进细致的审计,就发现有的经办人末及时将收取的租金或用度及时交给会计人账,而是由经办人长时间保管的现象,财务职员根本不知道。这就说明这些单位内部治理不到位,内部控制失效。实在这种现象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治理审计来发现,并向单位领导提出存在的治理漏洞、以及如何进行弥补和完善的审计建议。这样的内部治理审计肯定会受到单位领导支持,对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也是大有裨益的。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