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是本省重点投资和保护的基础产业。国家与投进了大量资金是为了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从而促进及其他产业的稳定。村(庄)作为农业资金治理的基础部分,村级财务治理是否公道,经常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因此,安徽省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直接关系能否稳定发展,关系到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及社会安定等重要。笔者曾对本省有些村(庄)进行过财务审计。在此谨就村级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题目及对策进行粗浅的探讨。一、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题目1.资料不规范有些村的财务工作仍使用传统的收进减往支出,缺乏足够的原始凭证,代之以大量的自制自支的白条、收据和报销单。由于未采用正规的记账凭证,因此不可能按照规范的会计记账程序进账。例如,在对某村进行审计时发现,该村2002年8月12日的招待费为2473.00元,登记在一张自制的记账凭证中,根本没有附上任何原始凭证。在记账凭证的使用上,重复编号、所附原始凭证数与实际数不相符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明细账和总账,给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村级财务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财务工作没能明确的划分审批人、会计和出纳,使会计资料分散在村长、书记、会计和计生专干的手里,待需要时再临时拼凑在一起。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人人都有审批权和现金控制权的现象,或者自批、自领、自用、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3、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是村级财务工作中最常见的错误,也是很多重要题目、热门题目的症结所在。具体表现在一是会计科目使用的不公道。例如,同是招待费,有的记进“治理用度”,有的记进“其他支出”或“承包经营支出”;同为一笔借款,借进时记进“短期借款”,返还时却从“其他支出”中冲销。二是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不强,我们在审计某村时,发现其2001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余额为4327.60元,而2001年1月1日的上年结转数却为零,就其原因,原来是被转进了收益的贷方,但从账面上却无任何反映。三是会计期间没有明确地划分。如2002年的原始凭证中夹杂着大量1999年至2001年的原始凭证。4、项目支出繁多,无法正确核实村级财务中的招待费支出并无明确的限额标准,这很轻易给某些村干部造成可乘之机。由于很多专项资金被基层用款单位领用之前,已经被层层分解,在此过程中大多以拨代支。有些用款单位的支出仅凭自制的领款单领款或以领款单作为项目支出;有些用款单位财务治理较混乱,大量的白条使资金真正用于项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例如,我们在具体审查个村时,假如发现该村发放了一笔款项用于同一购买树苗时,我们可以往怀疑村或农户会将该项资金挪为他用,但具体核实起来难度较大,审计职员不可能对此进行具体的核实。5、财务治理长期混乱,干群关系紧张近年来,由于某些村干部重发展、轻治理和作风不廉洁等原因,使村级财务治理中出现了会计职员不会记账、不会本钱核算的现象,村干部谁收谁支,坐支挪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村领导和会计职员更换频繁,从而造成财务治理长期混乱。村级财务治理的长期混乱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一些村干部的形象不佳。二、村级财务审计中的治理对策和建议1、成立完整的基层专职审计机构乡镇党委、府应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立基层专职审计机构,备专职审计职员,心接受县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镇党委、府要经常把群众关心的热门、点和难点交给专职审计职员进行审计、查和。时要做专职审计职员的坚强后盾,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有后顾之忧,解决专职审计机构所需要的经费,级财务审计专职职员不仅应该具备较全面的财会知识,谙相关制度和法规,且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协调、往能力和文字综合处理能力。此应对专职审计职员进行基务培训,高审计职员的综合素质。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