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探讨

时间:2020-09-22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本文通过现阶段领导人任期责任审计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成因,提出了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和对策。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领导人任期履行经济责任状况的审计,是一项高层次的经济监视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组织、人事部分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赏罚兑现的重要依据,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出资者和政府有关部分的重视。
一、现阶段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成因
固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十分重要,但现阶段要抓好这项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熟悉不足,重视不够,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到位
1.企业领导人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熟悉不足,客观上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开展;2.内审职员普遍存在着畏难的思想情绪,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到位;3.内部审计职员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体制不顺,法规及制度滞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仍滞后于经济和审计的,导致审计职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困难重重,在配合协调方面受到,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难以深进开展。
(三)审计项目与审计计划严重脱节,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气力不足相矛盾,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主要原由于:1.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大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与年初制定的审计计划相冲突;2.企业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时限紧的综合性审计工作;3.内审职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职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定能力、工作经验都对审计工作质量有重要影响。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和目标的复杂性,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1.审计对象特殊,经济责任的审计对象是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2.审计目的具有特定性,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考察、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3.任期内执行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变化大,企业内部治理职员也会发生变化,使审计调查取证增加了难度;4.内审选用的审计程序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五)“先离后审”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审计工作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影响审计评价的有效性
由于现行干部考核程序、任免手续、人事制度、治理制度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导致先离任后审计情况的出现,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二、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和对策
(一)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进步企业各级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熟悉
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审计职能、法律法规及各项治理制度,营造一种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工作氛围,促使各级领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熟悉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正常的工作制度,是保护、爱护干部的必要措施。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和被审计单位有关职员的积极配合,是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保证。
(二)加强法制建设和体制创新,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法律保障
1.企业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下审一级的治理体制,由上级主管部分牵头,组织有关职员组成审计组开展审计工作;2.要实行回避制度,参加审计的职员应与被审单位或被审计责任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应尽快修订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职员的职责和权限,从法律上明确被审单位和被审责任人有关的义务和法律责任;3.建立一套的、操纵性较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提供适应性较强的法律保障。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责任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审计部分是不够的,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分的配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既要发挥审计职能部分的主力军作用,又要加强各部分的协作配合,尤其是组织部分和人事治理部分。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纳进干部任用的程序之中,将审计监视和干部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