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围绕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绩效审计评价是绩效审计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本文以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和依据为出发点,夸大了评价重点和评价原则,并试图对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计算做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
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是在对财政预算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正当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非营利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专项审计行为。从传统的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经济绩效审计比较中可以看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在于查明财务收支和经济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正当公道性,借以界定经济责任,主要用于查错防弊,促进廉政建设,以保护原则为主;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确定经济效益状况并做出评价,借以寻求进步效益的途径,以建设性原则为主。而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正在于如何评价。
一、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和依据
对我国的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审计评价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与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治理的目标是紧密联系的。而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治理的目标则回结为--到底确定使用绩效最大化还是净收进最大化的题目。
在西方,非营利组织选择的财务治理目标首先是财务收支平衡,也有的选择本钱最小化、避免财务危机和净捐赠最大化。在这些选择中,无论是财务收支平衡还是本钱最小化,其终极目的是净收进最大化。也就是说,净收进最大化必然对本钱控制产生影响,也能体现收支平衡目标。因此,西方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目标选择净收进最大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公道分配。
另一方面,绩效是指在任何特定活动下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非营利事业单位双重目标的特点,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不能仅仅夸大满足于净收进最大化,同时应更为重视非营利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目。不问可知,以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最大化作为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治理目标更正确。
因此,笔者以为,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应是判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实现了资金使用绩效最大化。
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依据是财经政策、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非营利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评价依据却并非那么明确和具体。非营利事业单位发展目标具有外部性、社会性和宏观性的特点,决定了非营利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评价依据应以高层次目标的实现程度为重点。绩效审计的评价依据和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各种计划、定额标准、工作规范及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等。在具体评价时,还需从横向上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比,在纵向上与历史上最好水平比,这样才能明确方位,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二、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重点和原则
1.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重点
公共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包括财政资金的配置绩效审计和财政资金的耗用绩效审计。非营利事业单位是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单位,所以针对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资金绩效审计属于财政资金的耗用绩效审计。基于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实际上是评价在耗用一定的资金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或是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多大的评价。
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力资源、技术信息资源、实验成果资源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题目等,都制约和决定了当前开展绩效审计,必须捉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公共财政资金的耗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经常性支出,二是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中各项用度均有定额标准和预算指标,如职员工资、公务用度、办公用度等。实际支出(相对固定)和预算定额一般没有出进,这类财政支出不是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的重点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